故事:关于师大的记忆——第一章 山巅的高校

8月份,我收到师大的录取通知书,置办好学校的物品,想提前一睹高校风采。此时距北京申奥成功全国人民举国欢庆仅过去一个月,带着这愉悦的心情我坐着仅载我一人的通往学校的9路公交专车。

越过山底的土家村庄,沿着山路七拐八拐,远远看到了梦寐以求的大学,这和我理想中的不同,甚至对我冲击巨大,骄傲瞬间变成了煎熬,我不知道我将如何在这里度过莫可言的四年。这里虽然比山底的土家村要奢华百倍,但这依旧不能说明师大是个好地方。

车上老司机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对我说:“男生在这里很幸福。据说这里是蒲松龄写《山市》的地方,妙得很!”

我抬头看了看这座山,准确得说应该是两座山:“师傅,《山市》不是在奂山吗?隔着这里五千公里。”

司机挑挑眉:“这都唬不住你,小伙子你是哪儿人?”

“山东。”

司机在背后朝我嚷:“山东大汉,一米六五,祝你幸福。”

山野小妖本以为经过厮杀修行后,就会化为人形,行走在滚滚红尘,然而那个孤零零地眺望了无数遍、憧憬了数百年的万家灯火,竟然依旧如荒野那样让人失望。我们与这些小妖有太多的相似,从小一到高三,一直以泯灭天性为代价苦苦修炼,一面憧憬着窗外的大千世界,一面暗叹题海的波澜壮阔,不同的是在山林与人世之间还有这么个地方。

师大,我叹息着,木然得拖着行李艰难地上山。

此时未开学,偶尔遇到村民带着孩子在学校玩耍,阳光明媚,照耀着我心里的阴影面积,盘算着怎么住下成了我的首要任务。

海伦凯勒说过:“我不可能看见月亮从松树后面爬上天空,悄悄地越过中天,为大地铺上一条闪光的道路,但我好像知道月光就在那里。”当我看到一个少妇微笑着向我走来,我知道,月光就在那里了。

少妇穿着打扮没有土味,面容姣好,鹅蛋脸齐刘海,笑起来让人舒服,她操着南方普通话和我攀谈:“同学,住店不?”

我点点头,知道了这少妇姓赵。

赵姐说住店月租优惠,还有其他服务。

我嘴角微笑着上扬,果断地拒绝了她。最后讨价还价以15元/天、150元/月的价格和赵姐达成了住宿的框架协议。

我拖跟在赵姐身后,穿过学校和村庄之间的栅栏洞,仿佛从天堂到了地狱,栅栏后边小吃、网吧、住宿应有尽有,只是都在村里,土味十足。她说这个“狗洞”,封不住的,封了就断了村民的财路,所以白天学校用铁丝网封上,晚上村民用工具剪开,一直重复着,后来学校就放弃了。

“学校为什么不包容自由?”

赵姐说:“第一,这里不是北师大;第二存在隐患,以前有小偷爬进了靠近狗洞这边的女生宿舍,不想偷人只想偷东西,结果刚进房间就有人回来了,他慌忙躲到床底下。”

我顺着她指的方向看过去,这栋宿舍楼的位置较尴尬,一楼在地下,二楼阳台离地并不算高,成年人稍微使劲就能爬进阳台,现在外围已经安装了铁丝网。

“后来,那女生总觉得哪里不对,猛地蹲下身望向床底,那小偷正紧张,那女的吓了一跳,他更吓得不轻,当然,贼被保安队长抓到了,揍成了猪头。”

我哈哈笑起来,对赵姐的印象有了改观,觉得村姑有文化还是挺可爱的。

“学校的特产就是女人和太监同志,男生在这待久了会怀疑人生,你慢慢就会知道了。”

赵姐像一个无私的导游,拿出了压箱底的绝活儿,如数家珍的介绍学校的每一方天地。

在还没悟出师大的可爱处之前,第一个特点就是道路不是七上八下就是七拐八拐。我跟着赵姐到了住宿的地方,不能算是别墅,只能说是一栋二层小楼,和其他小楼一样,鳞次栉比得排列在村庄里面。楼上墙板大大小小隔出了将近二十个房间,又成了七拐八拐的小迷宫。

因是假期,整个小楼像在沉睡,没有一丝的响动。

在本子上登记好后(那时候住宿还没有互联网采集登记证件信息),赵姐给了我一楼最里间的9号钥匙,对我眨眨眼笑道:“隔壁8号有个漂亮姑娘,前天刚搬进来,目测是新生。二楼你头顶房间也是个新生,前天回家了,这两天说不定就回来,晚上声音大,别影响你睡觉啊!”我嘴角又上扬起来,随后进了9号宿舍。

十五平米的房间,一台电视,一台挂扇,一套桌椅,一张床,窗明几亮,条件比不上宾馆,但也算清爽。

我躺在床上,拿出一本《浮生六记》看着,同时幻想着即将开启的校园生活,沈复的这本书简直是催梦剂,看了两页就睡着了。

醒来的时候看了下表,现在是晚上6点,这时候,天还大亮。

我听到了隔壁钥匙开门的声音。


故事:关于师大的记忆——第一章 山巅的高校

师大的道路不是七上八下就是七拐八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