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没有传染性、不会发展成肝癌…….小三阳骗了我们那么久

​乙肝小三阳常常因为“没有传染性、肝功能正常只是携带、不需要特殊处理…….”的错误判断,让患者产生侥幸心理而错过最佳抗病毒时间,导致最终走向肝癌的后果!

“乙肝小三阳真的没有传染性吗?”“乙肝小三阳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需要用药治疗吗?”

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来讲一讲乙肝小三阳的误区与真相。

辟谣:没有传染性、不会发展成肝癌…….小三阳骗了我们那么久

什么是乙肝小三阳?

在探讨乙肝小三阳的相关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什么是乙肝小三阳”?

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乙肝病毒,通常需要抽血化验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感染乙肝病毒后,化验结果常常表现为大三阳或者小三阳,如下表。

辟谣:没有传染性、不会发展成肝癌…….小三阳骗了我们那么久

大三阳通常代表病毒复制活跃,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小三阳通常代表病毒复制不活跃,传染性较弱。

根据病毒复制的活跃度,人们常认为大三阳病情比小三阳严重,把大三阳转变成小三阳看作是病情好转的征兆,认为其危害不大,没有传染性,肝功能正常,可以不用治疗。

正是这样的错误认知,很可能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癌的严重后果。


乙肝小三阳真的没有传染性吗?

答案:不,小三阳不一定没有传染性。

小三阳是否具有传染性,在于血液中是否能查到乙肝DNA阳性。

乙肝病毒核酸DNA检测呈阳性的小三阳是具有传染性的,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为: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一起吃饭、拥抱严格来说不会引起传染,但乙肝具有家族聚集性。


乙肝小三阳会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答案:会。


如果仅仅是乙肝携带者,乙肝病毒与人体免疫细胞和平共处,少有或比较轻的炎症反应,也许一般不会对机体造成威胁。

然而很多乙肝小三阳DNA阳性患者,多少存在一些慢性炎症反应,通过病毒复制,机体免疫状态改变等,人体的免疫细胞会不断与病毒发生“战争”。

战火纷飞,肝细胞不断被破坏,然后再生,破坏,再生……炎症反反复复,若不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就很容易走上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路子。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这是大部分乙肝发展的规律。然而,有少数小三阳患者可能一发现就已经癌变,进展到肝癌程度。

因为乙肝病毒具有整合功能,可以诱导肝细胞发生突变。“乔装”后的乙肝病毒躲过了免疫系统的识别,检测指标可能会呈现阴性的假象,令患者放松警惕,然而等表现出症状时,很可能已经是肝癌或者肝癌晚期。

这种情况的小三阳,病毒变异,复制活跃,传染性强,其转化肝硬化、肝癌的可能性或许比大三阳更高。


如何正确对待乙肝小三阳?


一旦发现乙肝小三阳,患者需配合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辅助检查指标,如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乙肝病毒定量、肝胆系统的彩超、肝脏硬度测定等评估乙肝小三阳的病情。

乙肝小三阳可以是普通的乙肝病毒感染者,也可以是活动型的乙型肝炎,若处于肝炎活动期,则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单纯凭肝功能是否正常来判断是否需要治疗是片面的,还需要结合乙肝病毒核酸检测DNA,来看病毒复制的活跃程度。

目前对于乙肝小三阳治疗,最主要的治疗方案为抗病毒治疗,大多选用口服核苷酸类的药物。

而从抗病毒作用强弱及耐药方面考虑,国内外指南将口服核苷酸类(NAs)分为一线和非一线用药。

一线NAs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极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目前在我国无论是原研药物,还是仿制药物均有较强的可及性,且价格低,基本都在医保支付范围。

因此,建议临床上除了初始治疗患者首选一线NAs外,对于正在使用非一线NAs类药物且有效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尽早换用一线NAs类药物。


专家介绍:

余桂芳,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博士,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科负责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理事,广东省肿瘤康复治疗委员会委员。

专长:尤其擅长肺癌、肝癌、乳腺肿瘤、鼻咽癌、卵巢肿瘤、宫颈癌、淋巴瘤等癌症的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微创介入治疗、中晚期癌症无痛治疗等综合治疗,以及各种疑难及不明原因发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