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三阳”一般不会再恶化?6个就诊误区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在多年的临床诊治当中,遇到许多乙肝患者均存在一些认知误区。这些误解给患者带来心理或病理上的伤害,往往比疾病本身导致的伤害还要糟糕。

1、认为“小三阳”就没事了。

针对“小三阳”病人,一定要看HBV-DNA复制活跃性的情况。

如果测不到HBV-DNA的明显异常,我们称之为“非活动性携带者”,患者病情会相对静止,这也是我们临床医生治疗的目标。

但如果测出HBV-DNA复制活跃性高,则说明病情还有可能会继续发展。

“小三阳”一般不会再恶化?6个就诊误区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2、认为HBV-DNA高病变就严重;HBV-DNA测不到就没事。

乙肝病变与HBV-DNA的高低有密切关系,但并非成正比的关系。这时候务必要看肝功能的情况。

一般来说,如果HBV-DNA高且转氨酶高,病变就严重;如果HBV-DNA高而转氨酶正常,这时候患者病情未必就比HBV-DNA低的人严重,可能差别不明显,甚至可能病变程度还要更轻。

因为乙肝的病变与个体的免疫能力关系很大,也就是说,病情发展往往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临床医生经常碰到HBV-DNA很高,但病人一直活到六七十岁,还没发展成肝硬化、肝癌的案例。

3、认为抗病毒治疗后HBV-DNA测不到就万事大吉。

目前市面上几种核苷类抗病毒药的近期效果都相当显著。普遍来说,服用1~3个月后外周血就测不到病毒了,但肝细胞里还存在病毒,病毒已经和人体正常的肝细胞整合在一起,而且病毒还激活了肝脏里的星状细胞,使其不停地进行纤维化,只不过进程慢了许多。

因此,这时候只能说患者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机会少了很多(大概降低了98%),但一样有可能会发生。所以,定期随诊显得格外重要。

“小三阳”一般不会再恶化?6个就诊误区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4、认为乙肝病毒会遗传。

不少患者就诊时会有这样的表述:“我父亲患肝癌去世了,我母亲很健康。我的肝炎是父亲遗传给我的,我很担心。”这里要明确两个概念:

①乙肝病毒不会遗传,乙肝只是传染而得。

婴儿是通过母婴传播而感染到乙肝的,所以HBsAg阴性的母亲,生出来的婴儿是不会感染HBV的(HBsAg阴性的乙肝母亲除外)。但如果父亲HBsAg阳性,且与婴儿经常密切接触,那很可能会传染给婴儿。

②癌症的易感性是会遗传的。

所以,如果乙肝患者的家族中有肝癌的病人,那就要注意了。

5、认为肝硬化就时日不长了。

肝硬化是乙肝病情进展到有器质性变化的时期,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这句话,是经过肝组织学检查证实的事实。意思是说,肝硬化经过治疗后可以变回不是肝硬化的状态。

因此,对于肝硬化患者而言,抗病毒和抗纤维化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临床上经常见到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经过规范治疗后,20多年过去了,都没有发展成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例子。

这类病人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积极治疗,明天也会很好的。

“小三阳”一般不会再恶化?6个就诊误区让乙肝患者“二次受伤”

6、过分注重转氨酶而忽视A/G。

肝功能指标中,转氨酶是最早反映肝细胞炎症的最敏感的指标。当肝细胞受损到一定程度,经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这时候A/G(肝功能白球比)就会表现出来,通常表现为下降(即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多)。

也就是说A/G是反映肝细胞在时间和空间受损程度的指标,它的下降表明肝细胞合成功能受损和(或)纤维组织的增生,但它存在时滞的问题,一般来说它的变化要晚2~3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