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媽媽的獨白:“我恨透了補習班,但別人家孩子都在上”

隨著學習競爭力的增大,再加上家長望子成龍的迫切心情,父母為了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報補習班成了一種“潮流”,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會選擇給孩子報班學習。一些條件優越的家庭,給孩子報上三四個補習班都是常態,即使有些家庭經濟條件緊張,也會付出一切“代價”,想盡辦法給孩子報一兩個補習班。

這段時間,教育部明文禁止在職老師在課外開設補習班,在一些家長們看來,這無疑是讓自己感到頭痛的事情。其中一位孩子的媽媽說出了自己的內心話:“我對補習班恨之入骨,但是別人家的孩子都在上補習班,現在不能在老師那裡上課外輔導課了,就需要把孩子送到其他的教育機構,這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簡直是愁死了。”

很多人就要問了,為什麼明明知道自己的經濟實力不行,還要給孩子報那麼的補習班,既給家庭增加負擔,又給孩子徒增學習壓力,這是何苦呢?或許家長們看到這個疑問的時候,都會覺得能問出這樣問題的人一看就是沒有帶過孩子的。那面對這樣的問題,家長們都是怎麼認為的呢?

一位媽媽的獨白:“我恨透了補習班,但別人家孩子都在上”

首先,起跑線的焦慮,成了大多數家庭想擺脫,卻又無力擺脫的中國教育現狀。特別是那些經歷過“起跑線理論”的80、90後的家長們來說,他們渴望著孩子能夠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但是當他們看到身邊其他父母都紛紛把孩子送進了輔導“熔爐”,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去上,那就從一開始就輸在了起跑線上,遠遠落後於其他的孩子。到頭來,自己的孩子才藝學習兩不會,在社會上無“立足之地”,孩子又會反過來抱怨父母。

其次,很多家長都是從自己未完成的夢想中“薰陶”過來的,他們小時候看到別的小夥伴不僅要上課後輔導班,還會學習鋼琴、繪畫、跳舞等興趣班,但是自己因為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只能羨慕別人學著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這就導致家長們一直“活在”自己的夢想中,卻不能實現夢想。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想著讓孩子去完成自己的夢想,給他們報各種興趣班。心裡還想著:這可是當初我最想學習的,現在終於可以讓孩子來替我完成心願了。於是,孩子們上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就成了家長們的“一廂情願”了。

還有一種,是主科老師開補課班,上課不給講重點,課後不給批改作業,學生問題不搭理,逼得學生們都得去他那裡補課,全班那麼多同學老師平時只管在他那裡補課的,幾個不補課的功課分分鐘一落千丈,被逼的沒辦法,只能去補,這才是教育,所以才有家長表示不敢不上。

一位媽媽的獨白:“我恨透了補習班,但別人家孩子都在上”

以上大概就是大多數家長為孩子報補習班的原因。其實父母為孩子報補習班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最初的本心就開始慢慢變了。英語八級、鋼琴十級、跆拳道從紅帶到黑帶,家長們帶領自己的孩子過五關,斬六將,一路“打怪升級”,成了一個“十項全能”,俗稱“別人家孩子”的人。

雖然這是家長們希望達到的效果,但是站在孩子立場上看,父母選擇用輔導學校和補習班這種激進的方式來填充孩子整個童年,對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看著孩子每天在學校學習,一放學就要到下一站學習,晚上還要拖著疲憊的身子寫作業,沒有一點空餘時間來放空自己,反而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厭倦和反感。


一位媽媽的獨白:“我恨透了補習班,但別人家孩子都在上”

然而有一些“佛系”的家長覺得最好的老師其實就是父母本人,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在孩子這個年齡階段,父母的陪伴才是真正為他們打下高情商、高智商的基礎。家長們與其擔心孩子的“起跑線”,還不如多陪陪孩子,給他們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這樣他們才會有更多學習的動力。

很多網友對於孩子是否應該上補習班的看法眾說紛紜,有的站在孩子的出發點著想,覺得孩子上補習班,讓他們失去了童年的歡樂。也有的站在家長的角度著想,人人都想孩子能有一個前程似錦的未來,要從小比別人更努力一些,就必須報補習班來充實自己。那你又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