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家长群进了“班主任”


防网课诈骗提示 | 小心,家长群进了“班主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将线下课程转移到线上”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培训机构相继延期开学并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开展线上教学。


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犯罪行为也出现了新动向,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分子转移到家长微信群、QQ群冒充学校教师或班主任,以收取学费或材料费进行诈骗。这类犯罪有上升趋势,不少家长已“中招”,请家长们注意了。


办案中发现,一些犯罪分子利欲熏心,无视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以线上教学名义实施网络诈骗犯罪。主要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01 广撒网式秘密进群行骗

一些犯罪分子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利用学校、培训机构普遍开展线上教学、辅导的机会,通过广撒网式搜索“家长群”等关键字,利用部分微信群、QQ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步骤、群管理员疏于管理等漏洞,秘密进入多个家长群。


02 潜水、易容潜伏伺机行骗

犯罪分子进群后注意“潜水”观察,寻找机会迅速伪装成班主任或其他辅导老师的头像和昵称,骗取家长们信任,要求家长扫描二维码缴纳学费、资料费、补习费、培训费等实施诈骗,致使部分家长上当受骗。


防网课诈骗提示 | 小心,家长群进了“班主任”


03 单笔诈骗数额小但受害人众多

犯罪分子通常采用学杂费、教材费等名目收取费用,看似诈骗“单价”不高、单次在某一班级骗取金额较小,导致被害人不够警觉,甚至被骗后部分受害人没有报案意识。如一诈骗案中被害人每人被仅骗400余元,12名被害人仅数人报案。


04 多县市跨区域作案查处难度大

由于犯罪分子采用在互联网搜索进群的方式,导致诈骗范围不受地理位置局限。如张某某诈骗案中,被骗的5个家长群分散于山东、福建、江苏三省,地域跨度大。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实施交通管控,侦查机关调取相关证据存在诸多不便,导致部分诈骗行为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


防网课诈骗提示 | 小心,家长群进了“班主任”


检察机关特别提醒各位家长:

01 要擦亮眼睛

对家长群中新加入的成员,要及时提醒群管理员,及时甄别核实进群人员身份,杜绝陌生人随意入群现象,对身份存疑的尽快清除出群。


02 要谨慎付款

据了解,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门推出的网课资源全部免费,学校一般也不收取其他学习费用。如家长群中有发布收取费用信息等,要及时到学校网站核实或与老师电话沟通核实,不要在家长群中发布的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上付款。


03 要及时报案

一旦发现涉及诈骗的收费行为,应及时报案。


各位家长,孩子们的事都是天大的事,在当下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你们既要做好自身健康防护,又要管好孩子们的学习学业,多有不易,我们感同身受。


检察机关是人民群众利益坚定维护者,我们始终和你们站在一起,依法严惩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共同维护好疫情防控特殊时期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



文字 |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 提供

图片 | 网络

防网课诈骗提示 | 小心,家长群进了“班主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