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時魯國人,孔子的著名弟子之一。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認知子路是從瞭解孔子的故事開始的,迄今2500年前,孔子游走列國開創私人授課,在春秋各國間名動公卿,學生眾多,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


在這些賢士之中,子路名列“十哲”,堪稱是孔子門下最優秀的一批學生之一。子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並非一朝一夕能夠達到。


儒學謙遜儒雅,然而子路卻偏偏孔武有力、好勇鬥狠,講究信義,英雄氣概絲毫不差後世的三國張飛半分,雖桀驁不馴卻一身正氣。


子路就是這樣一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勇士,而孔子卻偏偏看中了子路,將子路培養成了一個謙謙君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子路18歲那年,恰好在魯國遇到了孔子,剛開始,他是非常瞧不起孔子的。可孔子是一個能夠識人才的人,他想收子路為學生,就問子路喜歡什麼?子路回答,喜歡舞劍。


孔子說,你舞劍有天賦,如果再好好學習,那麼,誰還能超過你呢?子路說,南山有竹子,不用任何加工,就筆直,削尖了射出去,能夠刺穿犀牛皮。我有這種本領,何必再進行學習呢?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孔子說,這種竹子如果磨得銳利無比,箭尾做上羽毛,不是射得更遠嗎?子路覺得孔子講得有理,就有意拜孔子為師。


當兩人走到一個井旁時,子路心生一計,連忙把他的劍橫在井邊,對孔子說,老師,這井裡有一個字,您能猜透是什麼字嗎?孔子笑了,說這是一個“仲”字。子路說,明明是一個“中”字,您怎麼能說是一個“仲”字呢?瞧,劍穿越這口井,“中”字嗎?


孔子說,你難道沒有看到井邊還站著一個人嗎。這時,子路才最終被孔子的學問折服,於是,他跪下來拜孔為師,一生勤勤懇懇追隨孔子,直到最後戰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從孔子收子路為徒的故事裡面,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孔子具有慧眼識才的能力,而子路也是一個坦蕩的君子。


子路既然成了孔子的學生,但是本性仍然是率真,他曾經多次與孔子發生語言衝突。一個夏天,孔子帶著學生們出遊,大家熱得難受,孔子讓子路去一個長滿鮮花的草叢中裝些泉水解渴。


子路在取水時,發現草叢中竟然有一隻猛虎,在猛虎向他撲來時,他一轉身抓住了猛虎的尾巴,子路武藝高強,打死一隻猛虎並不難,當他把猛虎打死後,便把老虎的尾巴揪下來,在孔子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


子路對孔子說,老師,如果是上等武士想打死一隻猛虎,應該怎麼做?孔子說,上等武士要抓住虎頭打死它。子路說,中等武士呢?孔子說,先揪老虎的耳朵,再打死它。子路又問,下等武士呢?孔子說,下等武士先揪住老虎的尾巴才敢動手。


子路聽罷非常氣憤,說老師,您明明知道有一隻老虎守著這泉水邊,卻讓我去送死?子路一邊說著,一邊悄悄把旁邊一個石盤藏在自己的衣襟下,想嚇唬孔子。


做好這一切,子路氣勢洶洶地質問孔子道,老師,請問,上等人如何殺死一個人呢?孔子說,上等人殺人用筆桿子,他用文字寫出來,昭告天下,就能把人置於死地。


子路又問,中等人呢?孔子說,中等人用舌頭,且殺人不見血。子路又問,那麼,下等人呢?孔子說,下等人就會用懷裡揣著的石盤了。子路聽了,便扔掉懷裡的石盤,跪拜在孔子的腳下。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當然,子路是一個君子,他看問題,永遠只從一個方面來看,而孔子看問題,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本質。在以後師生之間還會發生矛盾,孔子依舊展現著大儒的風采,而子路依舊在表現著率真的秉性。


其實,人與人之間的友情,也正是從一次次矛盾的衝突中產生的,這就是一個至聖先師跟一個謙謙君子之間的友誼。直到孔子周遊列國時,孔子四處碰壁,甚至想離開各國去海外宣講自己的理論,那時候,孔子不僅感嘆,如果要去海外,陪伴我的那個人,一定是子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孔子太瞭解子路了,他對子路的瞭解甚至超過他自己,孔子的感嘆,看似簡單,從本質上,我們卻看出了孔子的抱負無法實現的遺憾,而子路才是知恩圖報、追隨一生的男子漢。


在孔子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孔子跟子路往往是矛盾的,可有時,孔子也會表揚子路。一次,子路從水中救了一個人,那個被救的人,卻贈送給子路一頭牛。


孔子知道了這件事,就表揚子路,樂於助人,這頭牛就應該要。如果這樣的話,其它人都可以跟著子路學,勇於救人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為了實現自己的主張,孔子是不遺餘力的。當時衛國的南子是衛靈公的夫人,南子聽說了孔子的治政主張,很希望能認識孔子。


孔子應邀前往,因為南子的風評很不好,子路對孔子赴約就很不高興,為此埋怨孔子。氣得孔子說,我如果跟南子有那事,老天會懲罰我的。從這一點上看,子路的內心裡,是多麼愛護自己老師的名聲。


不久,衛靈公與南子、孔子共同出遊,衛靈公與南子乘車在前,孔子乘車在後,孔子深感衛靈公難成大器,終於負氣而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此後近十年,子路隨孔子周遊列國,一路鞍前馬後侍奉孔子。在孔子被各國君主忌憚的情況下,子路接受了衛國邀請最終選擇在衛國做官。


後來,衛國發生動亂,當這件事傳到孔子的耳朵裡時,孔子第一句話就說,這次子路大概有難了。


果然,子路為了援救君主慷慨赴義,在戰鬥中子路的帽子被打落,他說道:“君子死而冠不免”,面對眾多強敵包圍,仍然從容整理自己的帽子,最後被敵人砍死。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之子路的故事

有人說子路死得有些冤,可是不是子路,難以理解他內心的信仰。其實,子路之死,實現了孔子宣揚的仁,殺身成仁,這是一種精神,一種風度,這才是一個君子應該追求的。


我想,孔子選擇子路,是知遇了良才;而子路選擇了孔子,也最終成為儒家君子的楷模之一。


不妨設想一下,子路如果不認識孔子,他也許會流落到民間,成為像小說中牛二那種不怕死的莽夫,可正因為他認識了孔子,學會了很多道理,最終才能成為儒家的一名君子被後世敬仰。想來,子路終於實現了人生的抱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