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坐月子期間從體內扯出發臭紗布,醫生告訴你,當初為何塞紗布

最近有一位寶媽給我留言:我剖腹產縫合的時候裡面漏了一塊紗布,出院回家就一直肚子疼的吃不下飯下不去床,婆婆還說我矯情,後來是一直高燒,去醫院複查穿刺抽出來的都是黃色的膿,檢查結果也不讓家人看,最後又把刀口撐開取出紗布,但是那一塊裡面沒肉了,只能天天沖洗塞點紗布讓肉慢慢長。

產婦坐月子期間從體內扯出發臭紗布,醫生告訴你,當初為何塞紗布

生孩子的時候,為什麼要往產婦的子宮內放紗布呢?這有什麼作用呢?

在臨床上,子宮裡填充紗布,被稱為“宮腔填紗”,是用紗布條填塞宮腔,有刺激宮縮及壓迫止血作用。對宮縮乏力引起的產後出血經各種處理無效時,可用以暫時性止血或減少出血。

宮腔紗條填塞術適用於:

宮縮乏力引起的產後出血經各種處理無效或無輸血、手術條件,病情危急者。

產婦坐月子期間從體內扯出發臭紗布,醫生告訴你,當初為何塞紗布

術者一手放於產婦腹壁上固定宮底並向下壓,以另一手示、中指夾紗布條的一端送達宮腔內,從宮底一側填向另一側,其他手指將紗布條填緊,逐步向外均勻填滿整個宮腔,不留空隙。最後再向內平均用力壓緊,但不可用力過猛。宮腔填滿後,再以同法繼續填滿宮頸。外陰覆蓋無菌紗布墊。同時注射宮縮劑、按摩子宮,並以砂袋壓迫包紮腹部。

一般情況好轉,術後6~12h緩慢取出紗布條,取出前應用宮縮劑。 在取出紗布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流程之一就是核對紗布的數量,不能遺留紗布在宮腔內。在手術室,要嚴格執行六查十二對制度。

六查:即接病人時查(病區、床號、姓名、性別、住院號、診斷、術前準備、前用藥及過敏性情況);病人手術間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膚前查;執刀時;關閉體腔前後查。

十二對:對科室、床號、姓名、性別、年齡、手術間號、手術名稱、手術部位、所需藥品、藥物過敏情況、滅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用物是否齊全等 。

六查十二對制度,就是為了防止出現諸如遺留物品在患者體內的情況發生。

產婦坐月子期間從體內扯出發臭紗布,醫生告訴你,當初為何塞紗布

現在的確是有一些不負責任的醫生將止血用的紗布遺留在產婦體內,但是不能因為有這種可能,或者曾經出現過類似的事情,而忽視了另一種事件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