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裁券的后遗症

1月8日,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发朋友圈称,今年360公司年会的特等奖为“免裁券”一张,本券视同免“死”金牌,可抵消一次裁员。


引起网上一轮口诛笔伐后,360公司称,360目前没有裁员,也没有裁员计划,周鸿祎发的信息是幽默,实际上是为了鼓励创新,大胆试错。


我倒觉得,这个事例体现了权力感的负面作用,而一个貌似无关紧要的玩笑也会伤害组织。


1


2017年,《大西洋月刊》刊发了一篇题为“权力感可能导致脑损伤”的文章。


该文主要表达的是:权力,哪怕仅仅是一点“权力感”,都会妨碍我们大脑里的“共情”功能。


人脑中有一种“镜像神经元”,这些神经元的作用是让我们在大脑中模拟别人的行为。


例如,看到别人做一个动作,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是他,在大脑里假想自己也做相应的动作——这是脑科学对“共情能力”的解释。


共情等同于“同理心”,也就是能够“对别人的情感和想法感同身受”,包括能从别人的表情判断其喜怒哀乐,在会议上能分辨出同事们的真实反应。


有这样的共情能力,才能把人协调好,也才能当好领导。


免裁券的后遗症


然而,研究表明,很多人走上领导岗位、获得权力以后,就会慢慢失去人类这种基础能力。


实验和实践都证明了:如果一个人长期拥有权力,他的大脑就有可能受到难以逆转的损伤。


“权力感导致脑损伤”这篇文章中,举了个例子:


美国富国银行的前CEO约翰·斯顿夫,因为纵容员工制造假账户,被叫到国会作证。


面对多个议员的质询,这位CEO完全没有表现出歉意和懊悔,也没有表现出特别自信和傲慢,而是一种很茫然的表情,他好像根本不明白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一言以蔽之,长时间过度地拥有权力或权力感,人就会变傻。


免裁券的后遗症


所以,在周鸿祎看来,免裁券只是开个玩笑。但他根本没想过:2019年互联网公司的裁员风波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人们对裁员话题都非常敏感。


敏感是你们的,周鸿祎们是无感的。


权力或许让TA们已丧失了与普通员工同甘共苦的“共情能力”,这些权力感膨胀的人,脑部镜像神经元可能已经钝化了。


真正牛逼的领导,会特别注意防止自己变傻。


免裁券的后遗症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要求部分幕僚坚持对总统直呼其名,叫他名字“富兰克林”,而不是尊称“总统先生”,以此来减轻自己权力感。


大权在握的丘吉尔,只要表现出一点傲慢无礼,他老婆就写信给他:


“亲爱的温斯顿,我注意到你的举止越来越坏,不像是以前那么好的你了。”


魏征死了,唐太宗为什么要痛哭呢?因为唐太宗怕自己会变傻啊。


2


平时,我们会看到,有些领导的决策简直不可理喻。


一开始,我们可能觉得他这么做肯定另有深意,是我们普通人不能理解的。


但是时间长了,你发现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而且,“免裁券”所暗含的潜台词是:每个员工的去留,是由自上而下的权力是决定和安排的。


而事实是,每个员工都在自下而上地“用脚投票”、相互影响各自的去留。


2018年商业界最大的丑闻之一,是Facebook的隐私泄露事件。


免裁券的后遗症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道,Facebook每年都会对2.9万名员工做内部调研。


2017年,84%的员工表示短期内不会辞职;但2018年隐私事件后,只有52%员工表示会坚守岗位。


在2018年,至少有七名Facebook高管宣布离职。尽管有些人最终保留了与公司合作的关系,但人们普遍相信,高管离职潮的确受到了隐私丑闻的影响。


2002年,苏黎世大学教授恩斯特·费尔教授提出了一个假设:


我们有一种不自觉的偏好,就是宁可自己蒙受损失,也要去惩罚那些扰乱公平正义,占集体便宜的人——甚至当我们预期个人成本得不到补偿时,也仍然会这么做。


按照这个假设,Facebook员工辞职或有意辞职,原因是,当员工认为企业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做出了有违道德的事情,他就会产生惩罚企业,以此获得快感的冲动。


员工怎么惩罚企业呢?最严重的就是辞职,不再为企业服务。


免裁券的后遗症


或许,周鸿祎认为“免裁券”的玩笑无伤大雅,但经过了舆论的放大之后,是否会造成员工集体惩罚公司呢?


本来,裁员是优胜劣汰的一项举措,但一个玩笑带来的蝴蝶效应,可能演变成了“劣币驱逐良币”。


2019年9月14日,英国前首相卡梅伦接受采访时,为因脱欧公投造成的英国分裂感到遗憾。


卡梅伦说:


“我对结果深感遗憾,而且我承认我的做法失败了……


一些人永远不会原谅我举行了公投。”


英国脱欧问题至今已持续三年多,无论将来的结果怎样,2016年举行的公投造成了英国实际的分裂。


类似地,免裁券却像一次随机“私投”,也可能会造成企业员工的实际分裂。


​作者:骆海涛(自由骆体:坠落之际,学会飞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