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箇中學生的朋友圈,警醒無數家長:這樣的孩子成績越好,越可怕

01

前幾天,看到一條中學生的朋友圈,非常震驚痛心。

這位中學生的朋友圈內容如下:

“昨天上海多了19個治癒的新冠病例,眼看疫情有好轉不能在家自學多久了,在學校學還要面對很多沒必要上的課和活動(如音樂課)還會受多管閒事同學的影響,疫情就不能再嚴重些,哭臉。新冠病毒,前進四!”

一箇中學生的朋友圈,警醒無數家長:這樣的孩子成績越好,越可怕

這字裡行間那種自私冷酷,隔著屏幕都讓人不寒而慄。小小年紀內心竟然如此可怕。

在他心裡除了學習成績,其他都是沒用的事情,甚至為一個安靜的環境學習,關乎生死、國計民生的疫情,他卻希望嚴重些。

雖然,這個孩子非常努力,在不能返校的日子裡,還這麼積極的學習,但卻很讓人擔憂,這樣的孩子,成績越好,對世界越有害。

他不知道,沒有那些醫生、志願者等人員幫我們對抗災難,他能那麼安靜的學習?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在大海里獨踞,可以在災難中自全。

私自利的孩子,缺乏家國情懷、缺乏悲憫同情,他們越努力、越成功,對這個世界的傷害反而越大。

02

一個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可以通過各種方法去,追趕,彌補,但是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全,就容易把人生的道路走偏了,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這樣的例子不少見。

前些年,“北大學子弒母案”的案件大家一定不陌生,是什麼讓學習成績那麼優秀的孩子,做出如此殘忍的事情呢?這就是人格的問題。

一箇中學生的朋友圈,警醒無數家長:這樣的孩子成績越好,越可怕

從學習成績上來說,他們無疑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但他們在人格上都有著較重的缺陷。

這些人格缺陷與大學生接受的高等教育不相匹配的根源,在於人格教育的缺失,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往往重智輕德,成績是上去了,可缺了人格教育。

父母以為培養一個優秀的的孩子,其實是毀了孩子,因為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一個人學歷再高,能力再強,但是人格有問題,也會被別人拒之於千里之外。

正如莫斯科大學創始人羅蒙諾索所言,知識如果掌握在沒有道德的人手中,無異於瘋子手持利劍。

不可否認學習成績確實很重要,但是難道影響孩子前途的僅僅是學習成績嗎?當然不是,一個社會人,能夠立足於社會的最根本的,是一個人的人格和修養。

一箇中學生的朋友圈,警醒無數家長:這樣的孩子成績越好,越可怕

早在古羅馬時期,思想家西塞羅就認為 ,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培養具有某些專門技能的人。教育的崇高目標,應當是培養使其他德行相形見絀的真正的至善人格的人。

在很多父母的觀念裡面,家庭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在知識上超越別人,考上名牌大學。

似乎只有這樣,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

其實,這是對家庭教育的極大的誤解,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應該是建築孩子的人格修養。

如果一個孩子缺少對生命的敬畏,責任的認知,不懂得尊重別人,無法與別人共享,沒有夢想的能力。

那麼,即使這個孩子門門功課考第一,又能怎麼樣?

教會孩子如何待人接物、做人做事,這比考試成績更為重要,一個會讀書但是沒人格修養的人,不僅不能為社會做貢獻,還可能危害社會。

03

健全的人格需從小培育,而人格教育的培養除了學校的教育之外,家庭教育也非常重要。所以,除了學習,孩子更應該掌握這幾方面的能力:

1、愛的能力

臺灣有個學生,父親是種鳳梨的農民,因為要鑑定鳳梨的甜分,每個鳳梨敲3下,幾年下來,父親敲鳳梨的手指腫得很粗大。學生很心疼父親,就發明了一個可以敲三下鑑定鳳梨甜度的機器,後來得了英國發明獎的金獎。

孩子不一定要成績好,但要教他對生命的理解,學會愛。一個人能用飽滿的愛面對親人、朋友,才能更好的面對人生。

擁有愛的能力的人,能夠處理好各種人際關係,能夠很快地適應各種不同的環境,能夠融洽地與人合作,這對孩子日後的生活及工作有著積極的影響。

一箇中學生的朋友圈,警醒無數家長:這樣的孩子成績越好,越可怕

2、培養孩子同理心

同理心是指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會別人的感受。同理心作為一種良好的品質,不單純是一種情感;它是一種有素養的想象力,使我們能想到人類共同的事情,反抗那些無謂地分裂人們的東西。

當“同理心”成為孩子天性的一部分時,他就沒有了自以為是,沒有了居高臨下,沒有了敵視排斥;有了理解、有了善良、有了豁達。

例如,孩子看到弟弟跌倒時,他會覺得那一定很痛吧;聽到旁邊小孩子哭泣時,他也會跟著難過,甚至有可能跟著流淚。

孩子所表現出來的理解、善意和尊重,不僅會讓孩子自己簡單快樂,更會讓他得到同樣的回饋。


一箇中學生的朋友圈,警醒無數家長:這樣的孩子成績越好,越可怕

3、讓孩子學會感恩,懂得寬容

懂得感恩的人才有可能培養出健全的人格修養,家長要教會孩子如何去寬容以待。

因為踏入社會之後,人格、素質是接觸大家的敲門磚,那些無視規矩、不懂禮貌,人品不過關的人,無法融入社會。

作為家長,應儘可能在家中營造溫馨、有愛、感恩的氛圍,凡事從細節小事做起,

父母可以通過良好的溝通讓孩子愛父母、愛家庭,並通過父母的"榜樣",促發其感恩之心。

並且為孩子提供多種實踐機會,在各種實踐活動中,若自己有能力,要懂得付出和服務,而當別人有恩於自己時,要懂得感恩,才會更快地成長。

一箇中學生的朋友圈,警醒無數家長:這樣的孩子成績越好,越可怕

也只有懂得感恩的孩子,才能學會感激親人給予他的一切,懂得感激在他成長過程中支持和幫助過他的每個人。

另外,要孩子有一顆寬容的心,心胸狹窄只會讓孩子一生痛苦,寬容能使人消除許多無謂的矛盾,

因此,父母對孩子的人格教養要從小重視,要教會他,首先要做一個正直的人,然後才是能力,才談發展,不然高智商低素質,高分低能,有才無德,對社會上也起不了什麼好大的作用,有的時候會還會貽害社會。

蔡元培先生在《中國人的修養》一書中說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