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就該這麼辦


“新基建”就該這麼辦

本文同步發送於同名微信公眾號“修外求內”,歡迎前往關注。

前言


  “新基建”在近期逐漸成為熱詞,也成為議論焦點。筆者在11月25日曾發文《 》,算是目力所及範圍內第一個提出“新基建”名詞的吧,也算又一次成功預判。

  現在很多人盯新基建是盯央視公佈的新基建七大領域,我們不能說盯七大領域是盯錯了,但是單純盯哪些項目錢多、哪些項目錢少,明顯是把“新基建”盯淺了。

  本文就好好聊下“新基建”到底是什麼?為什麼要新基建?以及新基建該怎麼建?

新基建是什麼?

  很多人理解新基建就是單純推進這七個領域建設,來穩定經濟增長率,這是把新基建看淺了。

  要看清楚新基建是什麼,必須先要聊為什麼國家會推出新基建。很多人說推新基建是穩增長,是為了穩定經濟經濟增長,這句話是既對又不對。

  不對的地方是很多人以為穩經濟就是開項目,只要項目建設了經濟就會穩住了。這個理解實際上是錯誤的。

  如果只是單純為了開項目穩經濟為什麼不是推舊基建,而是推新基建。畢竟推舊基建大家都是架輕就熟,肯定能做的又快又好。而推新基建很多人都要重新學習新知識,又麻煩又容易出錯,搞不好還會把工程幹岔了。那麼國家為什麼要推新基建呢?

抓藥方是為了治病。

  抓新基建這樣藥方,自然也是為了治療中國經濟目前的病症。在上一篇《 》裡面已經明確講了,中國經濟目前病症不在於缺量,而在於要提質,最根源地方就在於主要矛盾的轉變。

  既然主要矛盾(病症)變了,那麼抓方自然要改變。這就是為什麼國家要用新基建提升經濟增長質量,而不是用舊基建堆經濟增長量原因。

 新基建該怎麼建?


  既然確定了新基建作為解決中國經濟藥方,那麼就是怎麼煎這付藥的問題了。

  很多人想既然國家推新基建作為藥方了,那我們大幹快上不就好了,還需要考慮什麼麼?

是藥三分毒。


新基建雖然是副良藥,但是也要按規矩服用。如果不顧一切猛推必然會好心辦壞事,出現過頭主義問題。況且即使不考慮資金、技術等因素,光是人的因素就卡死了新基建不能大規模推廣。因為目前懂新基建的人必然是極少數,國家才需要力推新基建,希望通過新基建項目推廣,來培養和提升人素質,從而最終提高經濟增長潛力。畢竟人是經濟增長第一要素

  既然目前能幹新基建的人有限,所能啟動新基建項目又少,又要藉助這些新基建項目來培養提升更多的人才,那麼必然需要推一些提綱挈領項目來培養出更多新基建人才,也為中國經濟提質增效起到“化龍點睛”作用。

  很多人說新基建只有這少少幾個項目,佔總體基建僅有0.5%(注1),能有什麼作用?

  這是普通人正常想法,可以理解。但是經濟改革或發展,總是由點及面逐步推廣開來。就好像普通鋼材只要加上極微量稀土金屬就立馬能變身成為高性能鋼材一樣,“新基建”對現有經濟也是起到類似作用。畢竟小崗村按手印也只有十八個人,深圳最初也只是小漁村。

  既然“新基建”項目要畫龍點睛,要起到稀土元素之於高性能鋼材的作用,那麼必然要投在關鍵點上,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

  在前一篇《 》裡講清楚了新基建推行的答案來源於雄安新區,是把雄安新區裡發展比較好的技術進行擴大化實驗,為最終全國推廣鋪平道路。所以有志於研究新基建朋友一定要帶著問題去現在雄安新區看看,看看央視提這七大方向在雄安新區現在發展如何?到底哪些技術、哪些項目對經濟質量提升大,對經濟覆蓋面廣?

  如果沒有條件去雄安實地考察的朋友可以梳理一下過去兩年雄安新區的招標情況,這些項目都是在雄安官網公開招標有記錄的。看下這些項目中涉及七大方向有哪些?哪些項目投錢多,吸引了巨頭進場?這也不失為一個好思路。

結語

  最後強調一點,新基建關鍵在質不在量,在於種子影響而不在於立馬能收穫多少。要用發展眼光看問題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只是普通大夫。就像新冠如果武漢早封城了呢?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注1: 國泰君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