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下跌,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雪上加霜”

國際油價下跌,對於處於低谷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而言將可能是“雪上加霜”。

國際油價下跌,新能源汽車產業將“雪上加霜”

國際原油價格出現大幅度的波動。據9日交易數據顯示,作為全球原有市場價格“標杆”的布倫特原油價格下跌一度超過30%,日內最低價至每桶31.02美元;而在紐約商品交易所4月交貨的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收於每桶31.13美元,跌幅更創1991年以來的最大跌幅。汽車產業被列為對於原油價格最敏感的三個產業之一,原油價格的下降,讓燃油車更不容易被新能源汽車替代。

截至當地時間9日收盤,特斯拉深跌近14%,跌至每股600美元線。

此外,在美上市的蔚來汽車一度跌幅近16%,並跌破每股3美元,最終以超7%的跌幅收盤。美股對沖基金分析師張愷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多家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股價大幅下跌,一方面是在油價下滑的背景下,燃油車的使用成本下降導致投資者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擔憂;另一方面,在補貼退坡、造車成本仍然較高的情況下,投資者對於未來新能源汽車產業走向擔憂。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汽車與機械工程學院教師劉淼表示,從運行成本來看,雖然新能源車仍具備一定的優勢,但應當考慮諸多其他因素。

“以目前92號汽油價格6.32元,平均百公里油耗8L來計算,合計每公里的運行成本約為0.5元;而假設‘地板價’被觸發,即92號汽車價格跌至5元左右,那麼每公里的運行成本將下降至0.4元;純電汽車方面,以目前普遍適用的三元鋰電池百公里電耗14KWh來計算,使用家用電平峰時段的慢充充電,則每百公里的運行成本約在0.15~0.2元左右,雖然運行成本仍然較低,但兩者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劉淼認為,此外還需要考慮到“快充”的充電成本、充電時間等問題,因此油價若繼續下跌導致成本下降,確實會使一些有中長途運行需求的消費者轉向燃油汽車。

劉淼還表示,從車企的角度來看,大多數企業生產純電動汽車仍處於虧損與收支平衡的階段,甚至有一些企業生產純電動汽車僅是為了滿足“雙積分”要求或獲取補貼等,因此在目前補貼退坡、“市場化”基調明顯的情況下,作為“競品”的燃油車的用油成本下降,將會對一些對於對成本較為敏感的中低端新能源汽車造成不小的影響。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油價下跌本身,對於新能源汽車市場影響有限。

張愷認為,雖然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整體走向仍然是未知數,但油價將對於運輸成本、生產成本等工業生產整體造成也有影響,這包括對燃油車也會有影響,而目前中國的油品零售價格已經接近於地板價,因此對於燃油車所帶來的成本下降影響將比較有限。

中關村新型電池創新聯盟秘書長於清教也表示,原油價格的下降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影響將不會很大。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燃油車與純電汽車已經初步呈現出不同的使用場景,未來新能源汽車更應當注重如何降低“三電”等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及提升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以及提升產品性價比為關鍵。

此外,業內認為,石油巨頭將在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加速佈局汽車後市場,與傳統汽車行業形成競爭。

國外有一些石油巨頭甚至著手佈局充電站、加氫站等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近期,作為韓國現代汽車的關聯企業之一,韓國第三大石油集團Hyundai Oilbank在韓國蔚山市推出全球首個加油、加氣、充電及加氫四位一體的“綜合能源提供站”商業模式,該公司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加油站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入口優勢,且已經擁有一定面積的地塊,因此佈局其他形式的能源服務具有成本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