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去辅助曹操而要帮助刘皇叔?

木易看史


曹操本人雄才大雄,个性突出,极有主见,同时他爱才如命,身边汇聚很多有才的人如:荀彧,郭嘉,程昱等,比诸葛亮不得差,诸葛亮是被后人神化了,除荀彧外这些人在曹操身边只能起参谋作用,很少让他們独挡一面!

刘备在个人才略和资源方面比曹操差很远,因此,诸葛亮在刘备这里可以显得很突出,而得到刘备的重用,甚至独当一面,宁可鸡头,不可凤尾这可能是诸葛亮选刘备的主因。

另外说明:诸葛亮选择刘备并不是刘备宽厚仁义,因为他并不象罗贯中描写那样!


狐羊树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这句出自《左传》的谚语,熟读经典的诸葛亮想必是听过的。而在他出山以前200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也曾说过类似的话:“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挑刘备呢?我们先来看看诸葛亮如果不投靠刘备的话,他能投靠谁?

A.刘表。这是最靠谱的,因为诸葛亮的夫人黄月英管刘表叫姨夫,等于说诸葛亮和刘表沾着亲戚。

B.曹操。彼时曹操正对天下广纳贤才,“唯才是举”是他的主要纲领。诸葛亮这样的荆州名士,他也必然会欣然用之。

C.孙权。这个也很靠谱,因为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就追随了孙权,并且还很受孙权赏识。孙权也曾要求诸葛瑾把诸葛亮给归化到自己这边来。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军阀如刘璋、张鲁、马超等,不作枚举。奇怪的是,诸葛亮既没有投靠孙曹刘,也没有去益州或者汉中,而是投奔了最怂的刘备。这又是为什么呢?

窃以为,有这么几点原因:

第一,要朝阳不要夕阳。

投奔刘表当然很好,刘表也会重用他,而且其背后的蔡氏兄弟想必也不会给诸葛亮使绊子。但是荆州的局势却实在是一团浆糊,刘表一死就势必会散架。到那时,荆州成了别人嘴里的肉,他诸葛亮难道要做俘虏和贰臣吗?

第二,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投奔刘表不可取,那孙权和曹操为何不行呢?当然是因为出不了头。

在曹操那里,人才济济,诸葛亮一个外来户又靠什么去争的上位?世人都喜欢拿荀彧比作曹操的诸葛亮,如果诸葛亮去投奔曹操,那么他拿什么去和荀彧竞争?

孙权那里也是同样的道理。周瑜、张昭这些不说,就说自己的大哥,诸葛亮都未必竞争得过。那样的话,和去曹操那里又有什么区别?

第三,抄底原则。

说完了其他人那里为何去不得,其实刘备的优势也就反映出来了——正因为刘备此时一穷二白,诸葛亮才能成为他真正的当家人。

此时的刘备虽然号称是左将军、豫州牧,但其实就只有新野一个县城而已。这样的小军阀,才适合诸葛亮施展拳脚。而正是因为刘备集团里根本没有能够与自己相匹敌的文臣,诸葛亮才能彻底实施自己的抱负,做出一番事业出来。

第四,狡兔三窟。

这一点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但其实也许是诸葛亮的深层考虑。琅琊诸葛氏也是魏晋时期的一个不大不小的家族,虽然诸葛亮兄弟三人南迁到了南方,但琅琊本地依然有族人,比如后来在魏国执掌重兵的诸葛诞。

而正是因为如此,诸葛亮才需要谋篇布局——大本营在曹操控制的琅琊,大哥在孙权那里,那么,自己再投靠刘备,就足可以保证诸葛家族内部的安宁。往大了说,无论谁统一了谁,诸葛家都不会没官做;往小了说,即使有个三长两短,投靠到别国也还有个照应。何乐而不为?

这么说来,诸葛武侯的格局,实在比后来只会清谈误国的王衍,要高得不知道哪里去了。



青言论史


诸葛亮为什么不去辅助曹操而要帮助刘皇叔?


竹韵笔谈来解答。


第一、诸葛亮一身傲气


诸葛亮乃是当世卧龙凤雏,二人得一便可安天下,诸葛亮此人非常傲气,曹操没有亲自请过诸葛亮,只是派手下询问是否愿意出山,这对于诸葛亮来说,这不是目中无人吗?想邀请我出山,仅仅派手下来询问?诸葛亮也太没面子了。曹操对自己这么不重视,诸葛亮知道就算自己去了曹操那里,也不会有太好的发展,所以诸葛亮选择不去辅助曹操。


刘备却不同,刘备第一次请诸葛亮,诸葛亮没有露面,第二次也没有,足足去了三次,诸葛亮才露面。因为刘备给足了诸葛亮的面子,诸葛亮自己出山也会非常有面子。同时也满足了诸葛亮的虚荣心。诸葛亮也深知刘备非常需要自己,俯下身来请自己,说明自己非常重要,在刘备身边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这第一点,就是诸葛亮因为本身傲气,同时也为自己选择职场起步的高度,所设计的计谋。刘备能给自己更多的好处,所以诸葛亮选择了刘备。



第二、曹操谋士众多、刘备谋士匮乏


曹操当时手下已经有众多的谋士,先入为主,诸葛亮一个后去的谋士,定然不会让曹操所信任,以及重用,还会得到其他谋士的排挤,甚至于会导致丧命。诸葛亮非常懂这个道理,所以不会去曹操那里。并且当时曹操本来就势大,去了也仅仅是锦上添花。如果诸葛亮真的这个时候去了曹操那里,定然不会有后来的成就。


诸葛亮选择刘备,不只是因为刘备给足了自己的面子,还有刘备身边并没有像样的谋士,自己去了是雪中送炭,并且先入为主。哪怕以后再多来一些谋士,自己也无需惧怕。主公信任我也不会信任新来的谋士。在三国中,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国还没有谁出谋划策的的名头能盖过诸葛亮,甚至谋士匮乏,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这点可以看出,诸葛亮看清了当时的形式。曹操谋士众多,并且当时处在优势,自己现在去辅佐只能是锦上添花。辅佐刘备可是雪中送炭,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因为这一点,诸葛亮也不会选择曹操。



第三、择明主


曹操生性多疑,并且挟天子当“汉贼”,不是一个正统的君主。只是一介枭雄,而诸葛亮是不会挑选这样的人当自己的主公,因为诸葛亮其心也善。诸葛亮更多的是为了能得到一定的好名声,我们平时看的三国如果非要分出正邪,那么曹操就偏向于邪,诸葛亮是不会选择曹操的。


刘备虽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皇室后裔,但在当时大家无从考证,也就默认了刘备是皇室后裔,是皇室正统。诸葛亮选择刘备能得到一个比较好的名声,那就是匡扶汉室,为正统,不是汉贼。


诸葛亮为了名声,会择明主,刘备匡扶汉室,曹操实为“汉贼”,所以诸葛亮不会去辅佐曹操。



总结:


综合以上三点,诸葛亮是不会去辅助曹操的,选择刘备是诸葛亮最明智的选择,也造就了诸葛亮一系列的传奇故事。


这里是竹韵笔谈


竹韵笔谈


我相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对于这个问题都有疑问,每个人心中对于这个问题都有自己的答案。

历史上的诸葛亮的形象是:一个理想的儒家士子,高风亮节,功勋卓著,秉儒家的忠孝仁义,诸葛亮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而曹操是一代枭雄,“挟天子而令诸侯”,诸葛亮的性格决定了不能投靠曹操为虎作伥。但另外,刘禅时代,诸葛亮感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可见诸葛亮并未将曹操看作“曹贼”。再者,诸葛四友中,其他三人仕魏。道不同不相为谋,假设孟徐石三人在大义上与诸葛截然不同,何以为好友?但前人已作古,其人如何已不是后人只言片语就可评判。

其一,诸葛亮随叔父离开家乡漂泊异乡,与曹操屠徐州有很大的关系

其二,赤壁战前诸葛亮出使东吴,张昭挽留他辅助孙权,诸葛亮说,“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同样,曹操曹操手下的荀彧、贾诩、郭嘉之流皆名臣,曹操虽有爱才之名,但供诸葛亮发展的空间可以说是十分有限的。而反观刘备,虽然声望高却没有多少实力,手下没有出色而杰出的谋士,诸葛亮如果能辅佐刘备脱离困境,助其站稳脚跟,乃至克竟全功一统天下的话,则大有可为的,诸葛亮可以说是前程似锦的

其三,诸葛亮的理念是内儒外法,刘备礼贤下士,三顾茅庐,仁义之名远播,非常适合诸葛亮发扬其治国理念。而曹操生性多疑,并且势力太强,实在不是上上之选。

学富五车,却未经实践,这可能就是隆中对时的诸葛亮。可以说是诸葛亮成就刘备了,亦或是刘备成就了诸葛亮,二者相互精诚协作方能流传千古的美名。


老王讲讲趣事


我是关注历史的天枫说,下面我来说说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诸葛亮在民间已经被传位神人了,能掐会算,能够呼风唤雨,特别是《三国演义》电视剧一出,诸葛亮的形象更加丰满。虽然历史上诸葛亮没有那么神,但是依然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主要推崇他的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也许有人就有疑问了,在三国时期,实力最强的是曹操,刘备实力相对较弱,那么诸葛亮为什么不去帮助曹操而是去帮助刘备,如果帮助曹操,那样的话,岂不是早就一统了?为什么诸葛亮没有选择曹操呢?其实这有一定原因的,小枫认为主要以下几点原因:

一、刘备占着大义一方

诸葛亮是一个忠臣,是汉朝的忠臣,他心中忠心的是大汉王朝。我们称之为的蜀国,在当时应该是汉,绝对不会叫蜀国,蜀国是我们后来叫的。刘备整日说自己是皇室后裔,是大汉王朝的皇室后裔,还是当今皇帝的叔叔辈,刘皇叔。也就是说这个大汉王朝是他家的,他们家是正统,所以刘备占着大义的一方,诸葛亮最先投靠的当时是正义的一方。

二、宁为鸡头,不为凤尾

曹操身边能人异士无数,顶尖的谋士就有好几位,而诸葛亮也是有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抱负”的四有青年,他需要一个很大的舞台,当时的刘备几乎一无所有,谋士更加的没有,诸葛亮又是徐庶推荐的,刘备不得不重视,即使是病急乱投医,刘备也会听从诸葛亮的,事实证明,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左膀右臂,几乎诸葛亮的计策他都能听。诸葛亮在刘备这里说一不二,这总比在曹操那边混饭吃要强。

三、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

刘备为了请没有任何战绩的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要知道当时刘备已经有皇叔的名号了,为了一个无名小子,在南阳种地的人,连续上门三次,这是啥,这是对自己的重视,你待我如国士,我还你一个江山。

历史没有什么为什么,没有那么多的原因,历史就是历史,即使重来一次,诸葛亮也不能投靠曹操,那样的话他就不是诸葛亮了。


天枫说


诸葛亮作为蜀汉政权的丞相,为自己的主公刘备及后主刘禅可以说做到了鞠躬尽瘁死。然而更多的人希望他辅佐当时实力最强的曹操。诸葛亮没有去辅佐曹操,站在当时的历史角度看是多方面因素形成的结果。

首先,诸葛亮的身份类似于现代的高级经理人,他必须选择一个可以帮助自己实现理想抱负的老大。诸葛亮的理想不言而喻就是想展现自己的王佐之才。历史有许多有名望和实力的人,但都没有施展抱负。主要原因是君王不认可和有人作梗。诸葛亮自然要为自己选择一个能让自己放开手脚干,身边有没有啥和自己竞争的人。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就比较合适。在刘备与诸葛亮认识的时候,刘备正处于事业开始阶段,还很困难,这个时候跟他一起干的就是二弟和三弟,巴不得有一个人来这里干活。这个时候就可以给诸葛亮放权,让诸葛亮去展现自己。而刘备的两个结拜弟弟(根据史料关羽岁数最大)都是武将,和诸葛亮干的不是一样的活。这样诸葛亮的位置就不会受到威胁。

然后,再来看看曹操一方。诸葛亮出世的时候是在三顾茅庐前后,这个时候曹操打赢了最艰难的官渡之战,实力和声望达到了顶点。来投奔曹操的人尤其谋士自然很多,郭嘉已经颇得曹操信任,可惜早逝,司马懿文武全才,荀氏叔侄谋略超群,一代毒士贾诩也是屡屡献出妙计。有这么一帮人,还诸葛亮去了显得多余。再一个就是诸葛亮去了,也没有绝对实力强过上面几位。所以诸葛亮还是去一个小的地方,从起步阶段辅佐主公,这样自己的位置更稳固。

第三,就是曹操的名声在诸葛亮心目中不是特别好。曹操平心而论是个大政治家和军事家,个人更有忧国忧民的情怀。但在乱世只能做奸雄。奸雄自然被正统的忠于汉朝的士大夫所不容。加上曹操是宦官养子的儿子更被一些人作为鄙视他的谈资。诸葛亮作为一个读书人,肯定有站在比较正义一方的想法,他不太可能把曹操作为首选。但这个并不是主要原因,选择支持曹操的能人也不少,所以这只能是一个可以考虑的原因。

最后,曹操也没有去请他,他自然不会主动投靠。假设三顾茅庐的是曹操,可以大胆猜测诸葛亮一定会去。曹操对自己礼遇有加,又有那么优越的条件,更有利用自己施展才华,干嘛不去呀。而三顾茅庐的主人公换成孙权可能诸葛亮也要出山。因为诸葛亮看重的是他未来的主公对他的尊重。他妻子的姨夫就是刘表,他为啥不投奔呢?,因为他觉得很难获得尊重。说直白点,就是刘备满足了一个读书人的自尊心。

综上分析,诸葛亮没能走进曹操阵营,主要原因是诸葛亮希望得到尊重,并能够满足自己施展抱负的需要。显然当时曹操一方的条件并不适合诸葛亮,因此诸葛亮选择实力较弱的刘备,成就了诸葛亮千古贤相的美名。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舍我谈历史


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刘备作为君主,而不是当时最有权力,最厉害的曹操呢?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对这件事有怀疑,同时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没有一个有权威的解释。不过,最受人同意的还是说,曹操有权有势,自己也非常有能力,所以吸引了好多有才能的人。当时诸葛亮一直处在深山之中,刚从自己的屋子里走出来,这样的状态,和曹操身边那些死心塌地,有才华的人相比,没有什么优势。他也很难发展的很好,所以也引起不了曹操的注意,就不能施展自己的能力。

与此同时,刘备那时候还很弱小的,根本不能和曹操相比,自己也没有得力助手。要说作为出谋划策的人徐庶的话,勉强算上一个。但是此人没有定力,见风使舵,于是也叛变,追随了曹操。还有一方势力就是东吴孙权了,这边可以与曹操抗衡一下,有点实力,也是人才很多的地方。所以,相比之下,刘备是最适合他的,可以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且刘备作为汉朝的皇室后代,诸葛亮确实应该追随他,可以受到其重用,成为厉害的人物。

这样的说法不能说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存在,但是这么认为的人大多是不真实了解诸葛亮的。诸葛亮为人忠诚,有智慧,有开阔的胸襟,不会因为自己的发展,从而盲目选择的。因为刘备的弱小,在当时自己都保护不了自己,诸葛亮没有理由去追随他。所以最终的结果,没有选择曹操是有其他原因的!说到这,就要说说曹嵩这个人,知道他的人可能不多,但他就是大名鼎鼎曹操的父亲。而曹松的养父又是一个厉害的不得了的人物,就是曹腾。曹腾在当时的地位很高,有很大的权力,虽是一个宦官,但是不可小看此人。

董卓在确立了自己的权势以后,自己非常自大,想要造反,曹操当时有不一样的想法,想扩大自己的势力,于是决定用自己的兵力和董卓对抗。就这样,曹操作为正派的人物,慢慢稳定下来,也有了足够的势力。这样的曹操此时也没有忘掉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决定让他们俩和自己一起努力,占据为王,一起享受。但是发生了点意外他俩在去的路上,遇到不幸,被人杀害。不过这个说法有待考察,因为曹嵩的死因也是个未知,一种说法是曹操在战斗中多次攻打徐州这一要地,所以也结下了仇人,就是徐州的太守陶谦,此人为了报仇听到消息,于是派人杀了曹操的父亲,来宣泄自己的愤怒。

还有一个说法是,陶谦不是那么想的,没有想着杀人报仇,而且出于其他原因,还派人保护他们。但是最主要的事被派出去的士兵,看到了曹嵩的钱财很多,于是想杀人抢夺他们的财产。

这两种说法,不管真实原因是啥,都和徐州的太守有关系。后面曹操再次攻打徐州也有了为自己的父亲报仇的说法。这样还不行,曹操心狠手辣,杀光了周围的人也不解恨。不巧的是诸葛亮小时候就生活在徐州附近,经历了自己的故乡被外人占领,甚至残忍的杀害自己的亲人,对于这样的曹操,诸葛亮肯定不会忘掉这些从而选择投靠曹操了。




中外历史百汇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三国时一位超级军事家,他神出鬼没的计谋令人叹为观止。而他在出道之前,尽管身居茅庐,却胸怀天下,密切地关心着时局的发展,对当时天下的各种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自比于管仲、乐毅,可谓对自己相当的自负。

最终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下山去。诸葛亮之所以随刘备下山,仅仅是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了吗?他当时既知曹操力量强大,东吴国险民附,为什么他不去投奔曹、吴,而追随当时实力很小、前途难以预ト的刘备呢?

第一,他思想僵固。诸葛亮不是一个抽象的人,他也是社会具体环境的产物。他的叔父是刘表的好友,刘表是汉室正统的维护者,他们的政治立场都是坚决反曹的。荆州的知识阶层大多也是反曹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诸葛亮自然也倾向于汉室正统派。他怎么能去有纂汉之嫌的曹操那里做官呢? 因此,他坚决不去曹操那里做官。

第二, 他自命清高。诸葛亮的哥哥在那东吴干了那么多年,不过混上了一个中司马。东吴人才济济,能让他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角色担当什么大任吗?已经大权在握的孙权,恐怕连正眼都不会看他一下。去那里毛遂自荐、低声下气地乞求一个二等文官做做吗?宁为鸡头,不为凤尾,二十多岁的诸葛亮自然不去东吴熬日子。

第三,他雄才大略。诸葛亮自比管、乐,非但不是一个甘居寂寞的人,而且是一个强烈要求能有一个机会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人。“不求闻达于诸侯”,是不愿意去做那种放不开手脚的小官而已。自比管、乐的他的性格是,做宫就要做那种放开手脚大干的官,不做官就躬耕于草莽。而选择居无定所,实力最弱的刘备,正好是他干事创业,实现在人生价值的一个契机和跳板。

为此,他勇敢地选择了向逆境挑战的追随刘备。为了出去干一番事业,诸葛亮决心应邀出山,毅然追随实力最弱的刘备,也就不足为奇了。


孙远远


诸葛亮深处乱世,自己又博学多才,除了江东和曹操那里,很多地区的领导人都贴出了招工广告。

一个一个的人才大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岗位。陈宫也找了几家一直也是没找到合适工作。找到了好工作又觉的领导不行。

荀彧,郭嘉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始了建功立业。诸葛亮却是一直闭门不出,在家务农,为什么呢?难道诸葛亮就不想出去混混,混个一官半职也好光宗耀主。

答案绝对肯定不是。诸葛亮是饱读诗书,精通兵法,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内政管理,外交,甚至对机械制造也有研究,要不怎么能造出木牛流马呢!

这么的一身学问和本事难道学了只是因为处于兴趣和爱好!诸葛亮最崇拜的是人是管仲和乐毅。对当官没兴趣崇拜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他俩干什么啊!

诸葛亮常常已管仲自居,看来他最大的愿望是想当丞相啊。

诸葛亮属于分析国家大事和国家形势,根据他的分析,曹操那里人才济济,有荀彧,郭嘉等五大谋士,自己去了最多也就是六大谋士,离丞相的位置相差悬殊。

别说谋士了,曹操自己也就是个丞相。所以他没有去投奔曹操。

江东那里孙策给孙权留下了一大批的人才,都是老人,有关系,还是根深蒂固的江东党,去了那里混个官当,肯定没问题,但是想实现当管仲的梦想也是没有多大几率。

所以诸葛亮就开始等待机会,最后终于等到了刘备,两人一拍即合。

因为刘备有当皇帝的心,身边没人,诸葛亮也是看到了这一点,于是就投了刘备这个潜力股,事实最后证明,诸葛亮投资成功。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要说历史上著名的君臣关系,刘备和诸葛亮是不能绕开的。他们一个雄才大略,一个忠心耿耿;一个有人主之姿,一个是王佐之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与魏国、东吴三分天下。

而要说到诸葛亮和刘备的相遇,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中,有著名的“三顾茅庐”故事。

叔父离世后,诸葛亮过着凄风苦雨般的生活,他闲居在襄阳隆中。

当时,刘备贵为皇叔,拥有汉朝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的响亮官爵封号,但他也只是寄居在荆州牧刘表那里度日。

干事靠人,刘备求贤若渴人。在徐庶的引荐下,刘备到隆中拜访诸葛亮。面对刘备诚意满满的邀请,诸葛亮出山,开始了充满传奇的一生。他辅佐刘备,成就了蜀汉,抒写了一片真情荡漾的人臣华章。

有人问,依诸葛亮的能力,完全可以在别处得到重用,不必跟着刘备白手起家。那么,当初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刘备呢?

我们还是从感人至深的《出师表》说起吧。在写给后主刘禅的这篇奏疏中,诸葛亮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描述了他和先主刘备的点点滴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诸葛亮人生抉择的几个思考。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这点燃了诸葛亮心头的曙光。那个时代,出身是一个人近身的铺路石。当时的刘备尽管寄人篱下,但仍然是汉室亲封的高级官员。而诸葛亮纵有千般能耐,当时也只不过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村野夫。地位尊贵的刘备弯下腰来,带着诚意前来拜访,让诸葛亮的心头充满暖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