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5年博士生涯

後記:翻看幾年前寫的小文,頗多感慨。回首往事,感謝當時的自己,曾經歷過這麼一段不尋常的人生;感謝邱老師、楊老師,引導我走過這段不尋常的人生;感謝實驗室的兄弟姐妹,伴我走過這段特殊的日子;感謝公公愛人的無私付出,幫助我走過這段人生。一直想把這段人生寫出來,可是下筆總是無法達到心中所想。幾年後翻看,頗多感慨,遂貼出以作紀念,更希望給迷茫中的博士學弟妹以稍許激勵。


多年以後,當我年老,坐著搖椅,曬著太陽,思緒綿延,準會想起獨自一人準備博士答辯的那個遙遠的晚上。

作為一個33歲的有著三歲女兒同時上著班的大齡非“辣”媽,最開始是抱著“不純”的動機讀的博士,沒有投身科研、為國效力的壯志豪情,沒有非科研不成活的熱愛,有的只是教師崗的需要。

為了這個需要,用了兩個月的週末時間,完成了離散數學和計算機網絡兩門課的學習,看一遍書,做一遍習題,英語全靠底子。搖搖晃晃的通過了博士考試,英語竟還獲得免修。

複試的時候,導師說實驗室要求脫產,我說可以。

學校告訴我不能脫產,要不就辭職。

沒有辭職的勇氣和魄力,本來這個博士是為了崗位需要而上的,辭職又為哪門子理由?

帶著對導師的無比愧疚,除了上課就泡在了實驗室。

已多年遠離論文、實驗的我,開始了看論文、寫項目文檔的生活。

英文論文開始實在看不下去,完全陌生的方向,完全陌生的術語,簡直如看天書。現在想來,真的很佩服自己的勇氣,為 了逼自己看下去,逐字逐句翻譯了兩篇綜述文獻。兩篇下來英語可以看下去了,研究方向的內容也有了大概的瞭解。

研究工作慢慢的入了門,知道了下一步需要做的工作。

曾經多少個週末的早晨,在辦公室裡查資料、寫程序的我,透過窗戶看著三歲的女兒跟在爺爺的後頭,圍著校園散步,從三歲一直走到了8歲。

曾經多少個晚上,帶著孩子去辦公室,向女兒傾訴,我是不是應該放棄?小小的人告訴我:媽媽,你不能放棄,你看我不會跳繩時也想放棄,後來我沒放棄就成功了。。。。

4年的時間,早晨5點40的鬧鈴準時響起,趕將近兩個小時的公交、地鐵來到單位或實驗室。以致現在再也不能聽十二生肖的故事,因為那是我四年的鬧鈴。

幸運的是,兩篇sci,一篇IM會議論文,一次就中,沒有拒稿的經歷。隆重的感謝遠在加拿大的老戴,每篇論文都為我修改英文語法錯誤。並且在我說出“讀了這個博士,我都老了”之後,說出“不讀,你也會老”的至理名言,給自憐的我以無上的安慰。

第五年的春節,年初一的晚上,還在寫博士論文。對女兒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等我畢了業,我會。。。

完成初稿,完成第一章修改,完成第二章修改。。。。,導師修改完成,送審,外審得到不錯的成績。跑答辯前的流程,一切都很平靜,沒有苦盡甘來的感慨,沒有一切苦難即將結束的欣喜,只有平靜。

幾天密度整理答辯ppt同時上幾個班的課,沒有睡幾個小時的覺,從超市買完第二天答辯需要的東西,一個人走在北郵的校園。

9月的夜晚已有涼意,寬闊的大路上同學來去匆匆。這也許是我走在北郵校園的最後一個夜晚,想到這裡,忽然兩眼熱淚,自己感動了自己。這一切都要結束了。

上午順利完成答辯,馬上折回學校給學生上了四節課。我的博士生涯在9月17號正式結束。

一直以來對自己沒有長遠的規劃,沒有破釜沉舟的魄力,一直被命運的洪流推著向前。這個博士學位,也許無法帶來物質的東西,但是,一定是我人生旅途中一段最為特殊的經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