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測測你的“黑暗三聯徵”人格特徵

來測測你的“黑暗三聯徵”人格特徵


據說每個人都有黑暗的一面,你呢?雖然你可能不是完完全全臉譜式的反派角色,但你也可能不是一個絕對的天使。不做評判——很可能每個人都時不時地呈現出一些陰暗面。現在,做個簡短的黑暗三聯徵測試來看看你的陰暗面吧!祝你好運~

“黑暗三聯徵”測試有27個問題,旨在衡量你的“黑暗三聯徵”人格特徵,測測你有多邪惡。這份簡短的調查問卷由德克薩斯大學埃爾帕索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和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of British Columbia)的研究人員於2011年開發,並於2013年首次發表。

讓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這測試是什麼,然後再來看看你到底隱藏了什麼。以下是根據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

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

Christie(Christie & Geis, 1970)提出的心理學構念, 它借用政治學家馬基雅維利(1469-­1527)之名, 揭示權力使用上的個體差異和權力在普通人群中的非平均分配。馬基雅維利主義者(Machiavellians)在心理和行為上一般表現為: 冷酷無情、擅長操縱、陰謀算計、實用主義、注重結果和忽視道德。

自戀(narcissism)

自戀(narcissism)作為日常語彙源於希臘神話故事, 精神分析學派較早關注自戀的人格心理學意義, 弗洛伊德將其視為一種人格障礙, 屬於臨床和變態心理學研究的領域, Kohut認為自戀是普通人人性的一部分, 從而將自戀引入人格和社會心理學。亞臨床階段的自戀(subclinicalnarcissism)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自我中心、愛慕虛榮、自我吹噓、支配性、優越感、傲慢無禮和自以為是。

精神病態(psychopathy)

精神病態(psychopathy)最初被定義為一種以反社會心理和行為為特徵的人格障礙(Hare, 1991),雖未被收入美國精神疾病診斷和統計手冊(DSM-Ⅳ), 精神病態一直被認為是反社會行為的預測指標(Harpur, Hart & Hare, 1994), 對精神病態的早期研究主要侷限在臨床和變態心理學範圍內, 被試主要是罪犯和精神病人。隨著研究深入,Hare、Lilienfeld 和Andrews對上述刻板印象提出異議, 在他們看來亞臨床階段的精神病態(subclinical psychopathy)更像是一種人格特質, 精神病態者(psychopaths)並非個個都是病人或罪犯, 正常人也有病態心理和病態行為。由此, 精神病態成為人格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被試逐漸擴展到普通人群。作為人格特質, 精神病態在行為上一般表現為: 行為衝動、尋求刺激、缺乏共情、缺乏責任感、缺乏焦慮。

“黑暗三聯徵”測試來自三個不同的測試,每個測試只測量三個特徵中的一個:自戀人格量表(NPI)、MACH-IV(馬基雅維利主義測試)和自我報告精神病量表(SRP)。研究人員Delroy Paulhus和Daniel Jones希望提供一個更統一的測驗來評估“黑暗三聯徵”,同時也減少了測驗的長度,因此他們將這些單獨的測驗混合在一起,同時考慮不同的格式和評分系統。一個測驗有27個題目,你用5分制打分,以顯示你對每個描述的同意或不同意程度。

用不了5分鐘你就可以完成整個測驗,感興趣的話就在這裡做測試吧!

https://www.idrlabs.com/cn/dark-triad/test.php


文章內容基於知識共享協議編譯。文中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源於免版權網站,已保留原圖地址。

文中任何內容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後臺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