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著名抗日英烈蒲江雷震將軍遺照

(生於1902,卒於1937)

2015年《巴蜀史志》第4期,發表絀作《為保衛南京而殉國的雷震將軍》。該文,雷震將軍配圖一張,來源於收集的南京保衛戰資料。不久,據周西平編《英烈頌》(重慶出版社,1984年)第2集中的《堅強的戰士——雷震烈士傳略》一文,發現此照片乃中共萬縣縣委書記瀘縣人雷震烈士,並非雷震將軍的照片。為自己的不察追悔莫及,一再表示不能以該照片為雷震將軍配圖。那麼,真正的雷震烈士遺照還能不能找到呢?又在哪裡可以找到呢?從此,尋找雷震將軍肖像,成為一塊時時的心結。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瀘縣雷震烈士遺照

(生於1916年,卒於1949年)


似乎,冥冥之中自有天意。12月13日,雷震將軍忌日來臨之際,終於尋找到一張將軍的遺照,願以此告慰在天之靈。

2019年12月12日,巴蜀抗戰研究院的馬民康先生轉來唐愷先生的關於南京保衛戰陣亡烈士雷震照片之考證文章。該文讀完,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多年來的找尋終於有了答案。

讓我們先來回溯雷震將軍的抗戰英雄事蹟。

1937年12月,日寇犯中華民國首都南京。為此,國民革命軍展開英勇之南京保衛戰,與敵殊死搏鬥。是役,十八位中國將軍壯烈殉國,他們是:蕭山令、高致嵩、羅策群、朱赤、易安華、姚中英、司徒非、李蘭池、劉國用、藍運東、萬全策、雷震、謝承瑞、華品章、韓憲元、黃紀福、蔡如柏、程智。

雷震(1902-1937),原名雷汝勤,今四川省蒲江縣成佳鎮里仁村人。少時,先後就讀邛大蒲聯立中學、成都法政學校、熊克武建武學校。

1924年8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二期炮兵科。1925年9月畢業,留校任軍校第三期軍械處中尉黨代表。當時,他留的家鄉通訊地址為“四川蒲江縣城內南街萬亨通轉交梁安素”。學習期間,他參加第一次東征、鎮壓滇桂軍楊劉叛亂、第二次東征。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雷震生前使用過的墨盤

(攝影:楊照東,捐獻:雷克蘭)

(現藏於蒲江縣文管所、蒲江縣博物館)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廣州黃埔軍校

1926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誓師北伐,雷震被派任北伐軍司令部副官。旋即,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第二十八團蔡廷鍇部之連長、營長,赴湖南作戰。平江之役,第二十八團擔任全軍右翼,奮勇作戰,佔領平江。武漢三鎮之役,第二十八團向武勝門發動三次爬城衝鋒,率先攻克武昌南門。收復武漢後,第二十八團編為第四軍混成師一部,奔南潯路馳援江西北伐軍,與敵激戰馬回嶺、德安一線。經浴血奮戰,第二十八團所在的第四軍被全軍譽為“鐵軍”。

1927年11月,雷震奉調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敎導團李仙洲部之副團長,選為敎導團組織團黨部執行委員。1928年2月,第一軍軍長劉峙升雷震為軍部參謀處第三科中校科長。3月,被委任為第一軍教導團第三營營長。4月,參加二次北伐,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部參謀。11月,調任第一軍第一師第五團副團長。1930年,雷震被任命為第一兵站總監、第一軍炮團第三營營長。不久,調上海交通大學擔任軍事訓練教官。

1932年任第十九路軍蔡廷鍇部上校團長,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率部與敵激戰。1933年福建事變後被解職,閒居杭州。1935年,出任中央軍第七十八師桂永清部第四六八團副團長、團長。1936年,第七十八師與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合併,建制為三團制,全部採用德械裝備與編裝。雷震被任命為教導總隊第二團第一營營長。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德式裝備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1937年七七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會戰開始。8月19日,雷震所在的中央軍校教導總隊第二團奉統帥部令,開赴烏龍山要塞佈防。經四個小時急行軍到達要塞,突接總隊部急令:六點鐘前趕到龍潭火車站,乘列車到上海,聽候張治中將軍指揮。火車經奔牛鎮、滸墅關,到達崑山縣,一路遭敵機偵查、掃射、轟炸。20日,為避免敵機的騷擾,部隊趁夜晚急行軍開赴前線。21日拂曉,第二團抵達上海江灣新建市政府,隱蔽待命。此時,日寇海陸空軍的配合,在江灣地區多次強行登陸,戰況非常慘烈,防守該地區的第十八軍損失慘重。22日,上海警備總部張治中將軍急令教導總隊第二團:“前進展開於張家浜、殷家浜、南徐家灣之線,迎擊登陸敵人。”午後兩點,停泊在黃浦江上的日寇海軍艦艇,開始向第二團發動猛烈的炮擊。全團官兵冒著日軍炮火奮勇前進,衝過日軍炮火封鎖線,進入泗塘河畔。第二團以一營為防守之右翼,雷震部署:以第二連、第三連為第一線防禦力量,以第一連為全營預備隊。敵我雙方步兵,在江岸堤埂展開反覆搏殺爭奪。時任第一營第三連排長的劉庸誠回憶:“敵人軍艦上各種火炮,空中的敵機和少數佔領江岸橋頭堡的步兵,密如暴雨一般的炮彈、機槍和步槍彈不斷地向我們潑來,立即泥漿沖天,硝煙瀰漫,有如黃昏。”然,在第二團頑強阻擊下,日軍久留米師團登陸的步兵,龜縮於江邊壘起的沙袋或小屋、樹木後面,不敢蠢動。張華浜阻擊戰中,第二團全團官兵傷亡約近半數。11月6日,中央軍校教導總隊進駐蘇州河畔八字橋陣地,接替第七十一軍第六十七師黃維部之防務,桂永清要求教導總隊死守陣地。教導總隊全軍將士與敵連續血戰四天。11日,金山衛被日軍突破,教導總隊奉命撤回南京。

1937年11月,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擴編為三旅六團制,雷震升任第三旅上校副旅長。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營下達《大陸命第八號命令》:“華中方面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佔敵國首都南京”,中國軍隊南京保衛戰正式開始。教導總隊本奉命直接撤到湖南,應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請求,蔣介石委員長同意教導總隊留守南京。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南京保衛戰示意圖

教導總隊主要任務是以協同友軍同守南京為目的,於工兵學校、西山、紫金山、岔路口、中山門、太平門附近地區,佔領陣地,加強防禦工事,阻擊殲滅沿京杭公路來犯之敵。其兵力部署為:第一旅為右翼隊防守紫金山老虎洞、西山到工兵學校一線,右與第八十七師,左與第二旅聯繫;第三旅為左翼隊防守紫金山老虎洞左側到岔路口一線,右與第二旅,左與第三十六師聯繫;第二旅擔任陵園新村、中山陵西側、靈谷寺至老虎洞南側一帶地區之守備,右與第一旅,左與第三旅聯繫。騎兵團在湯山、青龍山之間佔領警戒陣地,炮兵團在富貴山一帶佔領陣地,阻敵前進;直屬的特務營、軍士營、工兵營、通信營、輸送營為預備隊,配合全隊作戰,駐兵太平門、富貴山一帶地區。總隊指揮部設在太平門東側的富貴山地下室。

12月7日晚上,日軍便衣隊穿第八十七師軍衣,襲擊教導總隊騎兵團第一營陣地,佔領湯山。總隊部命令騎兵團青龍山一線極力阻敵前進,下令各隊禁止第八十七師士兵經過陣地,以防敵人的偷襲。第一旅旅長周振強、第三旅旅長馬威龍、工兵團團長楊厚燦聯名向唐生智、桂永清建議:集中兵力由紫金山的岔路口地區出擊,威脅敵人後方。他們的建議沒有得到同意。唐桂二將軍認為“現在消耗兵員太多,萬一出擊不成,守南京的兵力就更不夠了。”8日拂曉,日軍大批敵機向紫金山陣地轟炸,炮兵集中火力向麒麟門前進陣地射擊,先遣裝甲部隊突進到通濟門外紅毛山附近,步兵開始向教導總隊陣地攻擊。當日,麒麟門前進陣地失守。9日拂曉,日寇集中兵力,攻擊紫金山老虎洞陣地,教導總隊且戰且退,撤至紫金山第二峰主陣地防守。10日拂曉,日軍集中兵力,進攻紫金山第二峰、孝陵衛之西山主陣地。周振強回憶道:“教導總隊在孝陵衛駐紮四年之久,地形熟悉,構築的陣地也比較堅固,官兵工戰,由十日至十一日晚上,在第二峰和西山同敵人反覆的爭奪戰中,我隊雖傷亡很大,同時也殺傷敵人很多,陣地始終在我隊手中。”12日下午三時,首都衛戍司令部頒佈衛戍作戰命特字第一號命令:教導總隊自紫金山北麓、麒麟門、土橋鎮、天王寺以南地區向敵突圍,向昌化附近集結。唐生智給教導總隊下達口頭指示:“如不能全部突圍,有輪渡時可過江,向滁州集結”。至夜,教導總隊前線官兵沒接到決定棄城撤退的命令,仍在紫金山、靈谷寺、陵園新村、西山孝陵衛、白骨墳一線與敵激戰。晚十時,第八十八師防守的雨花臺陣地失守,粵軍鄧龍光部撤出太平門,教導總隊前線陣地官兵與總指揮部失去聯繫。部分官兵商議決定:第三旅同粵軍鄧龍光部一起突圍;工兵團到下頭煤炭港、燕子磯之間準備渡河器材,騎兵團佔領煤炭港一線掩護撤退;第一旅第一團為後衛。晚十二時,教導總隊開始逐次由陣地撤退,留一部佔領紫金山的天堡城為掩護陣地,其餘部隊向煤炭港、燕子磯之間方向撤退。此時,劉庸誠回憶說:“紫金山上馬威龍的兩個團,由於接不到命令,仍在苦戰中。”“很多部隊開始突圍或向下關撤時,固守紫金山的教導總隊第3旅還在旅長馬威龍率領下與日軍死戰。直到13日零點以後才開始撤退。”13日中午,敵艦突破烏龍山長江封鎖線,控制下關江面。下午,第三旅副旅長雷震帶軍過江突圍未果,決定於下關火車站掩護軍民乘火車突圍。他率連長雷天乙等官兵上火車最後一節車廂殿後,列車被日機空襲炸斷,火車頭拉著前面車廂開走。雷震乃下車指揮官兵抗擊蜂擁而至之日軍近衛師團,與敵血戰,終陣亡殉國,時年三十五歲。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南京下關火車站

1938年6月8日,教導總隊總隊長桂永清呈請國民政府給恤褒獎。9月1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頒佈命令追贈雷震為少將。據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編《南京保衛戰殉難將士檔案》(第六冊,叢書16)(南京出版社,2007年)“國民政府批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導總隊陣亡將士請恤指令(一九三八十月十一日)”記載,10月6日行政院院長孔祥熙、10月8日民國政府主席林森分別在“軍事委員會二十七年九月十三日函送故員陳裕濂等二十五員請恤調查表”(渝字八0一九號)上籤發“察核尚無不合,理合檢同原附件呈請”、“擬準照分別給恤”指令(渝字一一三0八號),該表登記:“三旅上校副旅長雷震,四川蒲江,父雷德森、母王氏、妻朱雅雲(王旁從雲)、子明兒、女煜煜,一次撫卹金1500元,年撫金600元”。10月11日,國民政府正式批准該請恤令。1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向雷震之父雷德森、母王氏、妻朱雅雲(王旁從雲)、妻劉雲禎、子雷克明、女雷克蘭、女雷煜煜,下達卹金給與令(會撫字第九四七八號)。1939年,蒲江文廟設抗日戰爭殉國烈士“忠烈祠”,雷震入祀,以每年3月29日為祭祀忠烈之日期。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1938年請恤調查表中“雷震”檔案

1948年,雷煜煜在《抗戰遺族學校週年紀念特刊》上刊發《爸爸死了以後》一文,反映雷震將軍家屬在將軍殉國後的一段艱難歲月。

她在文章中回憶:南京保衛戰時,朱雅雲帶著雷煜煜、雷明兒到南京去找丈夫。進城卻發現,軍營中士兵們已經撤退。戰亂中,她們沒有找到雷震,只好懷著無限的惆悵返回上海。一天,她們接到總司令的電報說將軍已經陣亡為國捐軀了。為了謀生,朱雅雲去做教員,供養兩個孩子讀書。1945年,難以度日的一家三口回到杭州。朱雅雲在奔波生意時,不幸跌傷腳,家裡生計再次陷於困境,孩子面臨失學。幸而,1948年雷煜煜、雷明兒考入蘇州遺族學校就學。

雷煜煜在校刊上發表文章時,有一張軍人的照片,配文:“我的爸爸雷震”。她在文中說:“我應該記住我為什麼要到這裡來求學?我要努力用功,將來為國家社會增光榮謀福利,以使我唯一的父親在九泉之下得到安慰。”

大概是深愛於妻子與孩子的緣故,雷震取古人“震震雷煜煜”“雨雅其雷煜煜”之語意給他們的孩子命名為“煜煜”。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雷煜煜回憶父親的文章

(供圖:馬民康)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手捧父親烈士證的雷克蘭老人

(攝影:陳錦)

目前,這是唯一發現的雷震將軍生前的照片。於此,特別對馬民康、唐愷二先生深表謝意。唐愷先生是發現雷震將軍這張遺照的第一人,馬民康先生還在臺北忠烈祠找到編號為“J6-03”雷震牌位。另,王鶴園先生提供《抗戰遺族學校週年紀念特刊》,在此亦深表感謝。

從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至1937年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雷震將軍始終衝鋒在與日寇搏殺的最前線。他勇往直前,不懼生死,為民族之解放戰鬥到最後一滴血,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族抗日英雄。

1986年11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認雷震為革命烈士。2015年8月24日,為隆重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民政部公佈雷震將軍為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

今天,盧溝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裡,雷震烈士的英名被永遠鐫刻在中華民族抵禦外侮之歷史豐碑,臺北圓山忠烈祠中武烈士雷震的牌位永遠被國人供奉瞻仰,為國捐軀的雷震將軍的英雄形象將彪炳春秋,永垂千古!

尋找:著名抗日英烈雷震將軍的一張遺照

(謹以此文為南京大屠殺82週年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