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歸隱、劉強東閉關,電商江湖硝煙散盡還是風雲再起,旁觀者說

事出反常必有妖,人若反常必有刀,言不由衷定有鬼。

這層意思,我早就在京東物流師成下山的那一刻就表達了的,不出所料,今天的劉總都不上朝了。

馬雲歸隱、劉強東閉關,電商江湖硝煙散盡還是風雲再起,旁觀者說

馬雲馬老是早早就退出一線了的,是何緣由呢?我也聊過,有能放在桌面上的原因、有些不能放在桌面上的說的,但是好在,天貓和支付寶等等我們依然用的好好的。

今天劉總也來重蹈覆轍……

帝國崛起

2019年第三季度,京東集團淨收入達到1348億元人民幣(約189億美元),同比增長28.7%;淨服務收入達到160億元人民幣(約22億美元),同比增長47%。

2019年第三季度,京東集團在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GAAP)與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均實現盈利,其中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31億元人民幣(約4億美元),同比增長160.6%,請注意這個數字,和我下面所要說的干係極大的啊……。

一個龐大的帝國逐漸走向萬象矚目的地位,這樣說並不為過,為了打造這樣的一個帝國,劉總用了20年,而且,半數以上的時間都是虧損狀態,為的就是營造出資本市場認可的形象、模式、品質、品牌。

馬雲歸隱、劉強東閉關,電商江湖硝煙散盡還是風雲再起,旁觀者說

為了這個目標,集權是極其必要的手段。以京東物流為例,從建立的那一天就找不到盈利的方向,按照正常情況,沒有哪個企業家可以容忍這種情況持續十餘年的存在,可是,京東不同,一個良好的形象維繫著資本市場的信任,而京東也憑藉這層優勢將資本投入逐漸轉換成自己的硬件儲備,換句話說,京東帝國的建成,資本階級功不可沒,這一點上劉總和思聰公子不同,背後沒有家族支撐,所以曲線救國也是純屬無奈。

雖然資本依然在不斷投入,但20年後,需要投入目標也趨於飽和,所以轉化進度最終也減緩了下來。在規模經營效應逐步抬頭情況下,加之盈利不再沉澱的雙重作用下,帝國開始盈利。

可是此時的集團中,連自己的員工都形容今天的企業:“猶如一架矇眼狂奔的龐大機器,京東此前的快速增長掩蓋了矛盾,當公司增長動力不足時,內外管理問題便暴露了出來。”在他們看來,京東當下的危機更多是公司文化、組織和基礎設施等種種問題的積累,最終引發了質變,而“明尼蘇達事件”後,這種矛盾逐漸突出和爆發了出來。

為此,劉總採取了一系列的自救和血洗的舉動,京東宣佈裁掉10%的高管,宣佈對物流員工的薪資動刀……。

如此舉動目的何在?

格局已成,放手一搏

外部投資向內部軟硬件積累轉換的過程趨於完成,今天看京東的未來,已經不能再靠輸血維繫自己的形象,多年的苦苦經營也是時候上陣殺敵了。

馬雲歸隱、劉強東閉關,電商江湖硝煙散盡還是風雲再起,旁觀者說

更何況2019年京東已經做了些必要的嘗試,試圖讓下屬的各部門止損盈利!

此次的“劉強東退居二線,徐雷從輪值轉正”的過程,也將是個從創業到盈利的過渡。但,出人意料並未引發媒體大肆報道,或者民怨鼎沸,只見少許觀點表達異議。對此,個人並不感到過於驚訝:

其一,是因為京東現有的電商地位尚無法比擬“一號大佬淘寶”、二號大佬“拼多多”;

其二,昔年“明尼蘇達事件”確實對於京東的形象有所損傷,所以,“去劉強東化”的做法易為消費者接受;

其三,絕大多數人對於京東的發展史、轉型、未來策略背後深層次的內涵並不瞭解,所以也談不上一個“驚”字!

隨著京東帝國初步成型,未來的京東不會再被資本允許將利潤通過資產化的手段,二次投入帝國的建設之中了。如此做,倒也沒什麼不對,本來麼,投入就應該名正言順地獲取回報,天經地義。

有些言論稱:沒有劉強東的“京東”還是京東嗎?

問的似是而非,問的莫名奇妙,京東真的是劉強東的嗎?雖然他可以組織開會,雖然他可以行使投票權,但是,從最近的事態看,實際情況恐怕沒那麼簡單!

京東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FORM 20-F年報披露了公司的最新股權機構。文件顯示,截至2019年2月28日,京東CEO劉強東持有公司15.4%股權,為第二大股東。騰訊持股比例17.8%,為第一大股東。此外,沃爾瑪持有京東9.9%的股權,為其第三大股東。

但,京東股東的股權比例和投票權比例相差較大。劉強東擁有15.4%的股權,但持有京東79%的投票權,因此仍然具有絕對主導權。

可是這個主導權,已經從幕前轉到幕後,今天京東戰隊執韁領軍的主帥已經易人。

大江東去,浪已淘盡,曹操雖然曾經志在千里,但司馬氏也未必就不能三國歸一!

京東物流一定不會是第二個品駿嗎?

京東物流據說已經盈虧平衡了,虧了12年的物流單位突然止損,如果不是有什麼靈丹妙藥,就是還有隱疾未愈,請原諒我這麼說。

京東物流和品駿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幾乎完全靠商城物流訂單存活,硬件資源與主業共享不能切割,配送成本高於業界平均水準。

過於依存主業,這既是巨大優勢,也是最致命的弱點!

韻達和順豐能夠將唯品會的親兒子品駿取而代之,並非唯品會不念舊,而是不得已。

今天的京東物流“出徒下山”,下場如何,其實同行們都是隱隱有所預測的,前有“通達系”的低價圍堵,後有同樣高品質的順豐切斷後路,並不樂觀,你以為競爭外部訂單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嗎?

1、下沉市場的策略已經引起了各方重視,況且,未來的京東幾乎不太可能再靠擴展倉配投入的老打法參與競爭了。

2、馬上就和“通達系”開打價格戰?更是沒有可能,對於剛剛“出徒下山”的京東物流,那無疑是自尋死路。

馬雲歸隱、劉強東閉關,電商江湖硝煙散盡還是風雲再起,旁觀者說

3、迅速包裝上市?也許吧,這應該是京東物流繼續走下去的最可能出路。

不論如何,對於劉總而言,都不需要繼續對“兄弟們”擔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