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孩子厭學,聽聽我的看法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校陪伴著孩子的少年時代,又是開啟著孩子的青年時代。家長對於孩子的成功與否的評價往往通過孩子的成績,很多家長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很容易焦慮,也容易放棄,逐漸降低對孩子的期望,最後接受了現實。

怎麼才能使孩子健康,陽光的成長,順利的度過校園時代,我們要從瞭解孩子開始。

教育少些說教

預防孩子厭學,聽聽我的看法

縱觀人的一生,能不能不學習?答案是顯然的。學習不僅能讓我們適應現在的社會更好的生存,也能為我們的精神生活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家長渴望自己的孩子成功,也知道學習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忽略了孩子的知識的獲取過程。

我們習慣於對孩子說教,認為說了就是教了,過度的放大了說的作用。我們不少人聽過這樣的話“你不認真學習,以後就是個種地的”“你看看誰誰,人家考上了大學,現在坐辦公室,風吹不著雨淋不著”等等。孩子對這些沒概念,孩子覺得自己現在挺好,有吃的有穿的,沒那麼強的慾望。大人們只是習慣性的去說,認為就是對孩子進行了理想教育,目標教育,其實還不如用孩子能感覺的到,能接觸的到的去教育。

讓孩子多些親身實踐,從實踐中去學習知識比單純的說教更有利。孩子在摔倒中知道保護自己,在幫助別人後懂得感恩。孩子不是不能吃苦,是我們沒讓孩子有苦可吃。不要讓孩子缺失過程只想得到結果。

教育多些鼓勵

預防孩子厭學,聽聽我的看法

孩子也是有情緒的人,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緒。對於孩子做的事情,要多鼓勵,要“搞搞舉起表揚的大棒”,在鼓勵中去激發孩子的熱情。

孩子做了事情,可能幹的漂亮,可能做的一塌糊塗,但是千萬不要定性的去給孩子貼上標籤。即使孩子做作業拖沓,但是孩子最終還是寫完了作業才能去上學,這時要對孩子知道能去上學的肯定,再說如何進一步提高寫作業的效率。每天一分析,一總結,慢慢的孩子的速度就上去了。

孩子做事情一定要及時的反饋給孩子,評價孩子,表揚的同時要給出中肯的建議,讓孩子試一試,能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改善是獲取鼓勵,得到成績的階梯上獲取的結果

有時要有些“逼迫”

預防孩子厭學,聽聽我的看法

孩子和我們一樣,是有惰性的,厭學其實是放棄的一種結果,為什麼會放棄?一是努力了卻怎麼也達不到,二是不想去做。

對於努力了卻看不到期望,是期望太高,太遠,需要我們給孩子定的目標稍稍低一些,讓孩子能踮起腳尖就能夠得著,然後讓孩子不斷的去夠更高的,目標達成的欣喜需要一步一個腳印。

對於不想做可能是孩子的興趣愛好的影響,也是家長對孩子長期放任的結果。對於學習有時確實需要些“逼迫”,做了才能知道適合不適合,做了才知道結果對與錯,做了才清楚的認識自己到底能堅持多久。“做”是自我反思自我修正的過程。

孩子厭學只是一種惰性和心理失望的綜合體現,預防它的出現還需我們平時要時刻關注,從細微的平常習慣入手,我們可能不會對孩子學習知識幫助多大,但是我們對孩子的學習行為有著影響。預防厭學就像預防肥胖一樣,還是在平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