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吾和重耳都曾流浪在外,為何最後重耳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睿媽教育在線


夷吾與重耳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同時他們的母親又同是戎女(還有一種說法是他們的母親是姐妹關係)。兩人的父親都是晉國的國君晉獻公,因此兩人不僅出身相同,早期的經歷也相似,逃難的原因和過程也差不多,連國君之位都同是秦穆公扶持上位的。但是一個卻成為俘虜,弄得國內國外都不待見,另一位卻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開創了晉國百年霸業的晉文公。兩人的差別在哪呢?

彷彿復刻般的前期生活

夷吾和重耳的父親晉獻公同時從翟國娶了兩位戎女,年紀更大的史書稱大戎狐姬,也就是重耳的母親,年紀更小的史書上叫小戎子,也就是夷吾的母親。

兩人出生之後,自然就成為了晉國公子的身份。但是晉獻公的嫡妻是齊國姜氏,這位嫡妻已經生了一個兒子,也就是太子申生。所以夷吾和重耳兩人當時都沒有想當國君的想法,而且從有限的史料中,他們兄弟和太子申生的關係還不錯。

但是晉獻公後來又娶了更年輕漂亮的驪姬姐妹,這兩姐妹後來也都生了兒子,於是申生、重耳和夷吾的生活開始出現危機。一開始驪姬勸說晉獻公要把自己的兒子調到重要的地方去才能保證忠心,於是老邁的晉獻公把年長的兒子中最出色的三個都調到地方去任職,太子申生去了晉國的發源地曲沃(此時的晉國已經是曲沃代翼之後的晉國),重耳被安排到了蒲城,夷吾則到了屈城。隨後驪姬又陷害申生說他在獻給晉獻公的胙肉裡下了毒,導致太子申生被迫自殺。而夷吾和重耳聞訊後趕回國都,驪姬又向晉獻公告發說夷吾和重耳都知道太子申生下毒的事情,於是害怕受到迫害的重耳和夷吾都逃回了自己駐守的城邑。

得知兩個兒子不辭而別的晉獻公大怒,分別派人去抓自己的兩個兒子,重耳在蒲城待不下去只好開始逃亡國外,而夷吾還在屈城組織了一些人抵抗了一陣,後來也不得不逃出晉國。

逃亡路上的抉擇

首先出逃的重耳第一個逃亡目的地是母親的國家翟國,畢竟這裡有他的舅舅狐氏家族。比他晚一些出逃的夷吾本來也想逃往翟國,但是他的謀臣郤芮向他建議,如果他們兄弟一起逃到一個國家,那麼晉獻公一定會發兵攻打,而且翟國是小國,即不能抵抗晉國的進攻,也不能扶持他們回國爭位。不如逃到與秦國更近的梁國,這樣一旦有什麼風險可以馬上逃往秦國,而且還可以藉助秦國的力量回國爭位,於是夷吾選擇了逃到梁國。

隨後晉國果然放生了內亂,驪姬姐妹的兒子都在內亂中死了,晉國一時陷入國中無主的局面。於是晉國的士大夫們開始選擇逃亡在外的公子們來回國繼位。首先此時出逃的在外的公子只有夷吾和重耳兄弟兩個與晉獻公和太子申生血緣關係最近而且都有賢明,所以他們兄弟是首選。此時在晉國執政的是大夫裡克,他首先選擇了重耳,但是重耳卻拒絕了回國繼位,於是裡克轉而選擇重耳的弟弟夷吾,夷吾想回去,又是他的謀士郤芮提出即使回國也必須藉助秦國的力量回去,同時還要與裡克談妥條件。

於是夷吾安排謀士郤芮去往秦國求得了姐夫秦穆公的支持,然後與國內的實權派裡克談妥了條件,夷吾在秦國的支持下回到晉國繼承了國君之位,他就是晉惠公。此時重耳和夷吾的人生開始了不同的變化,夷吾在謀士郤芮的安排下通過割讓利益回到國內繼承了國君之位,而重耳卻放棄了回國繼位,繼續他的流亡生涯。

差距之一:從信義角度看夷吾比重耳在政治格局上差距較大

夷吾在秦國的支持下回到晉國即位成為晉惠公,開始了他在晉國的十四年的統治生涯。但是原來在晉國做公子的時候與重耳齊名的夷吾卻一再犯錯,導致他的統治內外不得人心。他與重耳的差距也在這一段時期集中的體現了出來。

  • 割讓利益回國即位是否明智:拋開當初逃亡梁國和翟國這個出逃地點的區別,夷吾和重耳兄弟可以說找不到任何區別,真正開始兩人的不同是在是否回國即位的問題上,重耳選擇了拒絕,而夷吾選擇了接受。重耳拒絕的原因史書中沒有展開,只是記載了重耳的一段場面話,沒有多少價值,而夷吾一方則是在與裡克談妥了條件,即保證夷吾回國繼位,就把汾陽封給裡克作為封賞,而秦國則是用割讓河西之地來換取秦穆公的支持。表面看重耳似乎是不出賣國家利益,是更高明的一方,但是利益交換本身就是政治上一種常見方式,而且在春秋時期,這種行為並不是罪無可恕的,所以夷吾通過利益割讓的方式換取國君之位並不是導致他失敗的統治生涯的根本原因。

  • 背信棄義開始體現兩者之間的差距:如果說割讓河西之地給秦國還涉及國家利益,夷吾回國後反悔還可以勉強說的過去,那麼將汾陽封給有擁立之功的裡克則是夷吾作為君主理所應當要兌現的承諾或者說是應該有的酬功之舉。但是夷吾不僅沒有將汾陽封給裡克,還奪了裡克的權,奪權還不算,又害怕裡克不服,於是乾脆找了不高明的藉口逼死了裡克。這種對臣子不守信的行為才真正是夷吾與重耳的差距。

  • 恩將仇報更是盡失內外人心:夷吾的國君之位是靠秦穆公的支持才得到的,夷吾回國即位後就找藉口說割讓土地國人不滿,實在沒有辦法兌現承諾於是直接毀約了。這裡或許還只是激怒了秦人,使得秦國認為夷吾背信棄義,但是後來發生的“糧食風波”就直接使得夷吾徹底成為內外唾棄的無信之人了。晉惠公(夷吾)四年,晉國發生災荒於是向秦國請求買糧救濟,本來因為夷吾反悔割地的行為,秦國即使拒絕也可以理解,但是秦穆公君臣商議之後認為,背信棄義的是夷吾,晉國的百姓是無罪的,於是秦國通過水路運送了大量的糧食到晉國。第二年恰好秦國發生災荒,於是秦國向晉國提出買糧救災,夷吾和臣子商量,以慶鄭為代表的臣子當即認為當年不割領土已經是背信棄義,去年秦國借糧給晉國已經是以德報怨了,現在秦國請求借糧根本就不用商量,但是晉惠公夷吾卻聽了另外一些臣子的意見,認為秦國災荒正是上天賜給晉國討伐秦國的機會,不僅不借糧反而出兵攻打秦國。

夷吾登上國君之位後對秦國和臣子裡克的承諾一概反悔不認,這就使他背上了背信棄義的名聲,此後在借糧一事上又恩將仇報,不僅不借糧給秦國,反而派兵攻打秦國。這兩件事情來看都體現出夷吾與重耳在政治和做人格局上的巨大差別。從重信義方面,重耳在城濮之戰中的“退避三舍”已經成了重信守諾的一個典範。而與秦國的關係方面,重耳後來也依靠秦國登位,但是他在位時期極力避免與秦國發生衝突,這就是重視政治聲譽的表現,雖然重耳也會從國家利益出發偶爾陰一下秦國,但是表面上他對秦國是剋制的也是保持尊重的。


差距之二:從用人角度看夷吾比重耳更不惜才

重耳依靠那些跟隨他流亡十九年的人才回國後,整頓國政,國力迅速強大,短短數年時間就稱霸中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因而有人提出重耳身邊比夷吾身邊有更多的人才,但是事實如此嗎?

夷吾身邊顯然也有高人,前文已經提到的郤芮就是。他能在夷吾開始逃亡是幫他想好了藉助秦國回國爭位的方法和路線就顯示了他的能力,後來在裡克派人來迎立夷吾的時候他能迅速分析其中的危險,並且提出藉助強國的力量回去即位這種更穩妥的方式,由此也使夷吾回國能夠做到迅速奪取裡克的權力。

但是夷吾確是不善於籠絡和利用人才的國君。他回國後不僅不給封地還奪了裡克的權,本就失了信義,而且還找藉口逼裡克自殺。這就導致了一批晉國的士大夫與他離心離德,比如當時出使秦國,替夷吾去反悔並道歉的邳鄭。

同樣的在“糧食風波”中,當時力主借糧以回報秦國的慶鄭本是晉國的大夫。晉惠公六年度過了災荒的秦國出兵攻打晉國,夷吾與慶鄭商量,慶鄭於是指責夷吾的背信棄義和恩將仇報導致了現在秦國的進攻,夷吾不僅不悔悟,反而決定不讓慶鄭為自己駕駛戰車,結果在戰場上他的戰車陷入泥淖,夷吾情急之下又讓慶鄭來為自己駕車,慶鄭認為夷吾根本不聽諫言,不尊重自己,調頭走了直接導致夷吾被秦國俘虜,夷吾被秦穆公放回國內後馬上就殺掉了慶鄭。

夷吾與慶鄭之間的事,應該說前期肯定是夷吾的問題,但是後來慶鄭在戰場的行為也的確讓身為國君的夷吾不高興,但是如果他回國後能夠放棄報復的念頭,重新重用慶鄭那麼他肯定能取得晉國士大夫的重新擁護和支持。

反觀重耳,他在回國即位的過程中,夷吾的謀士郤芮先是迫於秦國的強大倒戈支持重耳(此時晉國的國君已經是夷吾的兒子圉),後來又擔心重耳會誅殺自己,於是打算先發制人弒殺重耳,被人告發後被迫逃亡國外,最終被秦人殺死,但是重耳不僅沒有株連他人,即使郤芮的家人都放過了,而且後來還任用郤芮的兒子郤缺為卿士,使他成為晉國的一代名臣。由此可見重耳的胸襟氣度和愛才惜才的用人之道。

綜上,夷吾與重耳雖然成長環境相似,個人經歷相似,兩人在政治和做人格局上的差距還是很大的,再加上對人才的使用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最終導致夷吾雖然統治晉國十四年,但是卻內外人心盡失,自己也在史書中留下了罵名。而哥哥重耳卻大器晚成,花甲之年登上國君之位,卻成為春秋五霸之一,而且開創了晉國百年霸業,使晉國成為春秋第一強國。


圍爐品茗人


受晉國太子申生,遭晉獻公寵妾酈姬以胙肉事件誣陷的影響,公子重耳逃到翟國,公子夷吾逃到梁國。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駕崩,他生前所立的太子奚齊和他與酈姬妹所生的悼子先後即位,都被大夫裡克殺死。晉國大夫們欲擁立重耳回國即位,被重耳及其謀士以國內局勢不穩為由拒絕。夷吾聽取了大夫郤芮的建議,在秦國人的護送下回到了晉國。夷吾背信棄義,先後斬殺了擁立他的裡克和邳鄭,又沒有劃撥事先答應秦國的河西之地,導致怨恨。

夷吾執政十四年後去世,太子圉即位,為晉懷公。圉曾在秦國做人質,因擔心在晉國根基不穩,在做人質期間偷偷逃回晉國。

晉惠公夷吾與晉懷公圉父子在晉國內失去了民心,又得罪了強大的秦國,給重耳創造了機會。

重耳歷經艱險,流浪漂泊了十九年後,於公元前636年,已經61歲的他,在身邊幾位賢士的擁立下,由秦國護送回晉國即位。

晉惠公夷吾之所以失敗,因為失信於忠於他的臣,失信於擁立他的秦國,加之短命,把機會留給了年長於他的重耳;晉文公重耳之所以成功,因為長壽,因為堅持、機遇和賢德。

歷史很有趣,所有偶然因素的組合造就了一個英雄,成為決定成敗的關鍵。


秦嶺深山隱士


來看看夷吾乾的事情吧,因為太子被驪妃汙衊毒害晉獻公,太子自殺,驪妃又乘機說夷吾和重耳也是知情不報。倆人都因此逃亡在外,這時候的表現夷吾是不差的,身邊也自己的追隨者。

國內驪妃想要立自己的孩子為太子,可惜皇帝死太快,大臣裡克接連殺了兩位皇帝,邀請夷吾回國繼承王位,夷吾自己沒有太大兵力和威望就比較害怕,就許諾給予裡克汾陽作為封地,又以割讓河西之地拉攏賄賂了秦穆公作為外援。

夷吾順利成為新的晉王,史稱晉惠王,一朝得勢便翻臉不認人,夷吾拒絕割讓土地,又殺了裡克。晉國遭遇饑荒向秦國購買糧食,秦穆公不計前嫌,不僅沒有乘人之危還幫助了晉國。而到了秦國遭遇饑荒的時候,晉國卻乘虛而入攻打秦國,秦國渡過難關之後,穆公好脾氣也怒了,攻打晉國,夷吾兵敗被俘。最後還是割讓給了秦國河西之地,還將太子送往秦國做人質。

重耳再外面流落19年,卻依舊有介子推,就是清明節來歷的那個介子推,狐偃,先軫等人的用心輔佐。夷吾之子繼位以後非常擔心重耳,就下令召回晉國家族裡追隨重耳的人,狐偃和狐毛都追隨這重耳並沒有回家,晉懷公就殺害了當時狐家的家主狐突。

重耳流落在外的時候,有一次實在飢餓難耐,介子推就割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吃,是為割股充飢。重耳在齊國的時候貪圖享樂和美色,狐偃將重耳灌醉連夜離開了齊國,是為醉遣重耳。可見重耳能得人心,重耳身邊的人也都是有抱負有理想的。

重耳排除萬難之後,成為晉文公,文公賞罰分明,發展商業和農業,重用了一批有能力的文臣武將,改革了軍隊。在位九年伐曹、攻衛、敗楚、救宋、服鄭、威秦,平定周王室內亂,於踐土會盟確立霸主地位,開創晉國百年春秋霸業。

如此對比,可見夷吾和重耳的差別在個人能力和人品以及人心向背方面都差距太多,結局自然也就天壤之別。


塵子渝


一是,在重耳歸國之前,奚齊,卓子,夷吾父子都當過晉公,晉國局勢動盪不休,權力更迭,各種勢力相互攻伐,相互消耗殆盡,給重耳掃清了道路,清理出了一個相對乾淨的環境,最後只需要搞定最後那一丁點點的殘留反對派而已。尤其是他那侄兒傻逼呼呼的,一手好牌打爛,生生把晉國送給了重耳。

二是,重耳掌權後措施得當,政治上,外交上,軍事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三是,外部形勢也很得利,比如秦穆公各種做嫁衣,東周正好再次內亂,給了重耳機會稱霸,還得到了原來王子帶的地皮。

歸根到底,重耳有一定能力,碰到了好機會,得到了好幫手,掌權只是短短數年就稱霸,運氣真好。但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重耳活得長,生生把弟弟夷吾熬死了,等來了傻侄兒,等到了秦穆公的支持。

個人以為重耳和他的班底真不如奚齊那一幫,尤其是郤芮呂省,這倆比狐偃趙衰強多了。


白露為霜65799235


在晉獻公時代,由於晉獻公寵妃驪姬的迫害,太子申生被逼自殺。重耳與夷吾被逼外出逃難。

晉獻公死後,晉國亂了一陣。一連兩個幼主被殺,國內形勢極其不穩定,大權旁落在一些朝臣手中。


晉國大臣想立一個新的國君,人選會在重耳和夷吾中選擇。


一、重耳有能力,名聲在外。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重耳和夷吾哥倆四處闖蕩,都吃了不少的苦,受到了磨鍊。

但重耳闖蕩的時間更長久一些,比弟弟夷吾要長十幾年,所以結識了更多的人,其中不乏有些各國的國君,其人品更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比如齊桓公,楚成王和秦穆公等,都對重耳高度稱讚。

比如,齊桓公賜給重耳美女,楚成王也厚待重耳。



二、重耳身邊的將才們的不離不棄。

晉獻公去世後,晉國朝局動盪,一連換了好幾個國君。大臣們開始物色的第一人選是重耳,覺得原因首先是重耳的穩重的人品,卓越的能力被大臣認可。而且重耳還是哥哥,立哥哥比立弟弟更說的過去。


就在大臣準備好迎立重耳為國君之時,可是重耳思前想後,聽從了身邊將才的建議,暫時不回去,這樣就有效地規避了風險。

而夷吾卻決定回去,畢竟當皇上這塊大蛋糕太誘人了。當時為什麼夷吾身邊沒有人來勸他不要回國呢?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有人規勸了,但夷吾沒聽。或許根本就沒有人來勸阻。


而且,重耳在過了那麼多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後,偶有頹廢時 也得益於他的將相之才們的支持與提醒。比如他沉醉在齊國給的溫柔鄉里,他的手下乾脆把他灌醉,架上馬車,拉著他逃離了出去,繼續去尋找他的夢想。


酒醒後,氣得重耳哇哇亂叫,大聲辱罵手下,說如果當上國君就殺了他們。他的手下也不惱,說那樣的話,被殺也心甘。



三、夷吾父子不信守承諾,導致四面楚歌。

重耳在受到楚成王厚待之時,感激之餘,承諾道: “若返國,皆君之福。倘晉、楚對戰於中原,我必然退避三舍,以報今日之恩!”

後來,晉,楚兩國交戰,果然,遵從了諾言。


而夷吾為了順利歸國當國君,承諾以後給大臣大量的土地,給秦穆公割讓五座城池。可是他卻沒有信守承諾,是騙大家的。夷吾在大家心目中就是說話不算數的小人,背信棄義之人。所以夷吾為此付出了代價,他得罪了不少人,最後導致四面楚歌。



後來,朝中臣民對夷吾父子的不滿,秦穆公對夷吾父子的不滿,被欺騙的感覺肯定不好受,憋在心裡不舒服,非得找機會發洩出來才行。於是他們都轉過頭來去尋找下一家主人,那最合適的人選就是重耳。

所有這些對重耳都是有利的因素。


總結來看,貪小便宜吃大虧:

  • 夷吾考慮事情欠妥,開始答應了大臣和秦穆公的事情沒有去達成,不但有毀自己的形象,而且轉過頭來,為自己樹立了不少的敵人。

  • 重耳考慮事情周到,說到做到,信守承諾,樹立了一個正人君子的形象,同時就集聚了人脈與支持者,想不成功都難!

綜上,這就是重耳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的原因。


歷史漫談君


夷吾和重耳受驪姬之亂的影響,雖都曾流落在外,但際遇卻大不相同。夷吾的流亡生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平順,僅在梁國待過一段時間,且備受梁君器重,將女兒梁嬴嫁於他為妻。後晉國發生內亂,夷吾重金賄賂秦穆公,又許以河西五城,就這樣,在秦軍的護送下,他順順當當回國繼位為君。所以,同樣是流亡在外,這段經歷對他的成長影響卻是有限的。

晉公子重耳則完全不同,他在外流亡十九年,足跡遍歷八個諸侯國。形形色色的人,稀奇古怪的事,他都經歷過了。人間冷暖嚐遍,世間萬事洞明,他漸漸由一個流亡公子成長為一個富有遠見的政治家。所以,等到流亡到楚國時,面對楚莊王熱情款待和別有用心地提問:“公子若反晉國,則何以報不穀?”他應對自如,對曰:“若以君之靈,得反晉國,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此時,他已經完成人生意義上了真正蛻變!

重耳比夷吾成功的另一個因素則是個人德行:夷吾這個人出爾反爾,恩將仇報,做人完全沒有底線。他回國繼位後,答應割讓給秦國的五座城池立馬反悔了。晉國饑荒時秦國援助糧食,秦國饑荒時他背棄恩義,趁機攻打秦國,結果在韓原一戰,兵敗被俘。重耳則信守承諾,有禮有節,凡事信義為先。流亡曹國時,大夫僖負羈就向重耳送了一盤熟食,並在熟食下面放了一塊玉璧。重耳接受了食物,卻把玉璧退了回去。城濮之戰時,信守與楚王的承諾,主動退避三舍,贏得了良好的國際聲譽。

當然,重耳的成功還得益於他任人唯賢,重視民生,以及靈活的外交策略等諸多因素。可是,不管怎麼說,十九年的流亡生涯,都是他一生最寶貴的財富,對他成就霸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樂優夢然


夷吾和重耳經歷很相似,都曾經被迫害流浪在外,都有一批忠心的臣子輔佐,最後都登上了國君的寶座。

但是相比夷吾,重耳有幾個優勢。重耳在外流浪的時間更長,經歷更豐富,幾乎所有主要國家都曾經走過,積累了豐富的人脈和經驗,為後期執政打下了基礎。

其二,在對外國關係處理上,重耳比夷吾更強。當時流亡在外的公子,要想上臺必須取得外國的強力支持。他們兄弟兩人都是秦國扶持上臺的,但是夷吾對外關係沒處好,對秦國輕易許諾割地,上臺後又出爾反爾,深深的得罪了秦國,為日後自己挖下了一個大坑。相反重耳在這方面處理就很好,對楚王只答應退避三舍,保留了禮節氣度,沒有留下隱患。

最後,重耳周流列國,也成功的打造了一隻屬於自己的精英團隊,包括了狐偃、趙衰、介子推等危難關頭也不離不棄的人才團隊,為日後的執政,打下了堅實的根基


連山侃大山


第一是國際問題,當時重耳已經年過花甲了,滯留在楚國,是當時秦國君主希望扶持重耳上位,他才能夠回國。

第二是他本身的原因,沒有因為年邁就貪圖享樂,反而能夠勵精圖治。


槻濹


大概是重耳自身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一大批有才能人的追隨,幫助他克服十多年中的各種困境,以及錦衣玉食嬌妻美妾的沉迷,最後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