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英國天文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2015年的今天也就是3月11日

是英國科學家首次確認超級地球的存在。

但是什麼是超級地球呢?

會影響我們到我們嗎?

首先我們先來搞清楚什麼是超級地球?

2015年英國天文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超級地球一般指的是超級類地行星,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這些龐然大物促使科學家不斷對它們與地球之間的相似之處進行種種猜測,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指出,這些像地球的行星將擁有板塊構造。它們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硅酸鹽地幔所包圍。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 。

類地行星可根據岩石種類分為兩類,一類以硅化合物為主,另一類以碳化物為主,像是含碳球粒隕石的小行星。這兩類分別稱為硅酸鹽行星和碳行星(或“鑽石星”)。研究組科學家認為,雖然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這顆行星的表面是由岩石構成,但是從質量的測定排除了它是木星那樣的氣體構成的行星。數據表明,它很可能是具有鎳/鐵岩石或者硅覆蓋物的地形結構。介於地球陸地結構和天王星/海王星的熱化的巨大冰結構之間。它具有稠密的蒸汽雲層。這項成果是由位於夏威夷莫納克亞山頂的凱克天文臺觀測得到的。凱克天文臺擁有2臺全世界最大的10米光學

2005年

以Eugenio Rivera為主的一支團隊於2005年發現超級地球,它因繞行格利澤876公轉,而被命名為格利澤876d(先前已有兩顆體積近似木星的類木行星在其星系中被發現)。它的質量估計有地球的七點五倍大,軌道週期相當短,只有兩天左右。鑑於格利澤876d的與日距離,它高溫的表面最高可到開氏650度。

2015年英國天文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2015年

2015年3月7日,英國學者確認“超級地球”存在,為首個系外宜居星球。

2015年7月30日,一個科學家團隊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週刊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個擁有三顆“超級地球”的行星系統。這些行星圍繞一顆明亮的矮星運行,其中一顆行星可能是一個熔融岩石的世界。這個由四顆行星構成的行星系統本來一直隱藏在北半球M型的仙后座之中,距離地球“僅僅”21光年。該行星系統由四顆行星構成,包括一顆巨行星和三顆“超級地球”,它們都圍繞名為HD219134的恆星運行。“超級地球”的質量高於地球,但低於海王星、土星和木星等氣態巨行星。它們可能由氣體、岩石或兩者一起構成。[1]

2015年12月,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沃爾夫1061”的紅矮星的宜居帶發現一顆“超級地球”,命名為沃爾夫1061c。沃爾夫1061c是一顆潛在宜居行星,距離地球14光年。[2]

2015年英國天文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已經被發現的“超級地球”還只是冰山一角,而隨著現代觀測手段的進步和新一代技術革新,發現“超級地球”的速度會越來越快。美國宇航局的開普勒航天器上搭載有人類最大望遠鏡,開普勒航天器也已被送入地球外軌道,它將可能首次找到適合居住的類地行星。將來,人類將可能找到圍繞著類 似太陽這樣的恆星公轉、並且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而一旦發現了這樣的行星,科幻小說中經常出現的星際移民將可能成為現實。

2019年1月,研究人員發現,超級地球距我們6光年,質量是地球3倍可能存在生命。


2015年英國天文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