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具有重大影響的三個廣東廣府人

天下為公 ,博愛傳天下


對中國具有重大影響的三個廣東廣府人

廣府人孫文

孫中山(1866.11.12—1925.3.12),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幼名帝象,學名文,字德明,號日新,後改號逸仙,旅居日本時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生於廣東香山(中山),廣府人,革命家,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之一。1892年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赴檀香山成立興中會,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聯合華興會、光復會等革命團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為總理。 1911年辛亥革命後被十七省代表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讚揚孫氏“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孫文被中國國民黨尊為“永遠的總理”;中國共產黨則稱他為“革命先行者”。在中國大陸也有人稱他為“現代中國之父”,而民間普遍稱他為“中國國父”。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對中國具有重大影響的三個廣東廣府人

廣府人慧能

六祖惠能(公元638——713年),俗姓盧 ,生於唐新州(今廣東新興縣),廣府人,中國禪宗傑出大師。24歲聞《金剛經》開悟而辭母北上湖北黃梅謁五祖弘忍,以一首“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法偈得五祖認可,夜授《金剛經》,密傳禪宗衣缽信物,為第六代祖 。惠能在曹溪大倡頓悟法門,主張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他用通俗簡易的修持方法,取代繁瑣的義學,形成了影響久遠的南宗禪,成為中國禪宗的主流 。六祖惠能的思想,集中體現於《六祖法寶壇經》。


少年強,則中國強


對中國具有重大影響的三個廣東廣府人

廣府人梁啟超

梁啟超(1873.02.23——1929.01.19),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生於廣東江門新會,廣府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代表人物。青年時期和康有為一起倡導變法維新,變法失敗後出逃,在海外推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辟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曾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和“小說界革命”。其著作合編為《飲冰室合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