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叛逆期,經常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

田長松


無論是所謂的兒童叛逆期還是青春叛逆期,都不是忽然出現的,必然是長時間積壓的親子問題,如果父母能在孩子早期的成長中給予足夠的陪伴、理解和信任,叛逆期自然會煙消雲散,掀不起什麼波浪。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沒有什麼方向,這裡有一些小小的分享和建議,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1、學會理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需要

稍微多花一點時間去想想他為什麼“叛逆”?為什麼“不聽話”?為什麼唱反調?

我兒子曾表現出來很討厭海鮮類的食物,只要桌上有一點點蝦啊、魚啊、貝殼類的,他就露出一副噁心透的表情,還做出嘔吐的樣子,惹得我們都吃不下飯,他自己也把飯戳來戳去,讓我們把菜拿開,我們說過很多次“這菜一點都不腥”,他還是那副樣子。

慢慢的,我才發現他並不是那麼討厭海鮮,而是不滿飯桌上只有弟弟喜歡吃的海鮮,沒有他喜歡的飯菜,用他極度反感海鮮的行為來控訴我們只寵弟弟。後來,咱家飯桌上如果有海鮮,那就有他喜歡吃的土豆。他唱反調的樣兒自然就少很多。

2、將孩子當作獨立的個體,平等對待

孩子小時候其實就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你留意的話,會發現孩子經常說一些很有哲理或深奧的話,可有些父母一直把孩子當做什麼也不會做的小“baby”,包辦,跟孩子說話也是“嬰兒腔”,導致他長大以後,希望被平等對待的意願就越強烈。

父母的角色不僅僅是有權威的父母,還可以是啟蒙者、老師、朋友、玩伴、領路人····

我見過一些父母從小把孩子當朋友相處,不因為他是小孩就輕視他,隨時跟他溝通,尊重孩子的意見,那他們家從來沒經歷過所謂的青春期波動。

3、學會放手,支持孩子渴求獨立的嘗試

吃輔食的時候,孩子會自己想要伸手抓勺子;學走路的時候,孩子會逐漸推開父母的手;上學的時候,孩子會遠離父母的視線。孩子就是一步一步遊走在獨立的邊緣,慢慢的成長。

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孩子成功的時候給予肯定和表揚,不幸失敗了,請鼓勵安慰,爭取下一次成功。讓孩子親身體驗到取得勝利的樂趣,也是培養孩子上進心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4、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社交氛圍

孩子大了,不要過多幹涉他的交友,但是也不要以為孩子大了,就以為他不用人陪,他就自個兒一個人宅在家打遊戲啦。父母多帶孩子參加團體活動、戶外運動,有利於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有別的傾訴渠道。

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叛逆”,這是從幼稚走向成熟,逐漸建立自己個性,尋求獨立完善自我的過程。

父母也不用擔心焦慮,不要一刀切,給孩子打上“不聽話”標籤,無論是9歲還是15歲,突如其來的心理變化,孩子也不知所措,這時候更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幫助。

當你焦慮不知道怎麼做的時候,想想曾經自己做孩子時,經歷過的階段,那時你最需要什麼?是越來越嚴苛的約束?還是尊重?是聊天?還是渴望跟父母溝通?那也就是你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東西。


甜甜圈伐木累



孩子進入叛逆期,經常和家長對著幹,這是最讓家長頭痛事,當我們家長面對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應該冷靜。每個孩子都有一定的叛逆期,處於叛逆期的孩子,他就給你感覺天生就是與你對著幹。你說往東他就往西,你叫他上山他就下河,讓家長特別頭疼。這個時候做家長的最好要冷靜,不要孩子情緒異常,你也情緒異常,大家都對著幹,那可就麻煩了。他異常的時候你一定要冷靜,你要想到妥善的辦法來解決他對著幹的這種情況。



第二,孩子就是處於叛逆期,他也不是時時叛逆,他也只是偶爾叛逆。當他情緒穩定的時候,我們也要做到心平氣和的給他講道理,告訴他之前的行為,有哪些地方不對 。當然你還要告訴他,你理解他這種情況,因為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叛逆期,你做孩子的時候你也有這樣的叛逆期。你要讓站在他的角度,為他說話,讓他感覺你是真誠的。這對以後解決問題起到相當關鍵的作用。



第三,處於叛逆期的孩子,家長一定要注意飲食要清淡,不要吃太麻太辣,那樣他性情更急躁,遇事有時會更偏激。

總之孩子進入叛逆期,跟家長對著幹的時候,家長一定要理智的面對,冷靜的處理,千萬不能以剛對剛,操之過急。


睿心媽媽


不知道您家孩子現在幾歲,其實並不像大家所理解的那樣,只有青春期的孩子才有叛逆的情況,孩子從0-16歲總共會經歷三個叛逆期。每個叛逆期應該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樣的。

2-4歲人生首個叛逆期:這個時間段的孩子從牙牙學語到了能夠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本身已經是一種很大的飛躍和進步,所以孩子本身也就會產生一種傾訴的慾望。但是由於孩子所掌握的詞彙量是有限的,所以沒辦法準確迅速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加上一些家長缺乏耐心的話,很有可能就導致誤會了孩子的想法,孩子就會產生不滿,從而開始出現所謂的叛逆情緒。其實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耐心的傾聽孩子的心聲。

7-9歲人生第二個叛逆期:這個時候得孩子從無憂無慮開始逐漸的轉向學習任務加重的情況,再加上孩子本身此時的獨立思維已經出現。如果家長給孩子太多的壓力或者是總是批判否認孩子的話,很有可能就會讓孩子產生不滿的反叛情緒。這個時候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並且讓孩子產生學習的興趣。充分給孩子尊重和自由,學會發現孩子的閃光點,以及接納孩子的消極情緒和缺點。

12-16歲青春期的叛逆期:這個時候是讓無數的家長感到頭痛無比的時候,此時的孩子已經產生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渴望自己做決定成為真正的大人。如果家長還是沒有及時的轉變教育的思想的話,很有可能就會造成家庭不愉快。此時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學會平等的去對待孩子,並且當發生衝突矛盾的時候學會冷處理

,與其兩敗俱傷不如相互比讓一步。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正確的去面對。家長也要多學習新鮮的事物,避免和孩子產生代溝。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孩子出現叛逆期,其實也代表孩子的人格正在逐漸的發展,家長切莫採用最原始的打罵教育,這樣的教育只會傷害孩子,甚至造成家庭的不愉快。


團寶育兒說


孩子2到3歲的時候,就會有一段時間,喜歡幹什麼都和家長對著幹。這和2歲的時候的聽話溫順的寶寶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變得暴躁,倔強,一言不合就生氣,很多家長會一時接受不了,孩子怎麼突然變成這麼不聽話了。其實這是孩子到了一個秩序敏感期,會很強烈的守護自己的一些“規矩”,一旦不符合,或者把順序弄反了,他就會馬上發脾氣。

這個時候,孩子雖然會有不聽話的時候,但是大多數時候還是特別可愛,是家人們的開心果的。孩子的這些行為不是他們刻意要和家長對著幹,而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必經的階段。

作為家長,要在心裡明白這個事實,接受孩子的一切狀況,明白這是孩子發展的必經規律。當你感覺到自己的情緒不好的時候,一定要首先處理自己的情緒,接受孩子的性格發展特定階段的事實。

然後,家長們要幫助孩子學著“商量”,學習溝通,教會他一些抽象的詞彙,比如說“耐心”,“分享”,“溝通”等詞彙,在他的行為是符合這些詞彙的時候,一定要和他們講清楚,讓他們知道這就是“耐心”,等等,固化這個行為,讓他們有成就感,下一次遇到同樣的情況的時候,他們會更樂意重複這樣的行為。

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有技巧,比如給予有限的選擇,比如:“你是想現在走還是5分鐘以後走”“你是想要媽媽領著你還是爸爸領著你”,在和孩子對話時,不要用:“好不好”“可以嗎”等這樣的他可以馬上反駁,說不要的句式,而是要用完全肯定的陳述句,比如:“現在該做......”

面對孩子的調皮,任性,家長也可以通過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需求,然後猜孩子可能有的情緒以及猜孩子可能有的願望,慢慢的滿足他。


浣心說育兒


孩子進入叛逆期,經常和家長對著幹,怎麼辦?對於這個問題,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分析:

對於比較小的孩子,極度叛逆,說什麼也不聽,偏偏跟你唱反調,對於這類孩子,你跟他說道理,他是聽不進去的,唯一的辦法是用嚴格的家教約束他,讓他對你有種害怕感,才會聽話,這裡的家教不一定是用懲罰的方式,也可以用減少零花錢而控制行為,以及其他方法。

對於中學生以上的孩子,這類孩子,已經開始懂事,但是同時叛逆的也比較強,但是這類孩子懂得是非,跟孩子講一些道理,孩子還是能聽得懂得,相對於小學生,初中生更好管,當然如果跟孩子講道理,他聽得進入,卻還是叛逆,那就要用讓他意識到自己叛逆所帶來的後果,讓孩子經歷一些他認為的事情,從而意識到父母對教育是正確的,在這過程父母需要監督孩子,防止孩子做一些觸犯法律或者,傷害自己太大的行為,在孩子意識到自己錯時,父母要及時拉回孩子。

對於高中生這類孩子,如果孩子出現叛逆情況,作為家長是極其難以控制的,因為孩子已經開始成熟,很多事情都能自己選擇和做主,所以父母的話,他們不一定放在心裡,這時候絕對不能用強制阻止孩子的因為,這樣是會傷害彼此的感情,孩子反而會更倔,這時候需要用疏導法,用孩子的積極因素去克服消極因素,孩子做出的選擇父母先要支持,讓孩子覺得父母是支持這麼做的,之後父母在疏導孩子,慢慢讓孩子意識到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孩子是父母的骨肉,父母捨不得孩子吃不好,穿不好,處處疼著孩子,放縱孩子,這樣過度的關愛,容易造成孩子在成長方面缺乏獨立,不利於孩子成長,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有放矢的管理孩子。


汐水柔情


自己也經過叛逆期,所以一直也對這個問題有思考。謝謝我媽媽那個時候對我的寬容和體諒,特別是“不作為”,讓我順利度過了那個渾渾噩噩的時期。

叛逆期的孩子,說到底是自我覺醒和個體意識達到全所未有的高度。來自學業、社交的壓力也特別明晰。希望掙脫一切束縛,成了非常直接的訴求。而家長代表的權威和管教自然成了被挑戰的對象。

我媽那個時候不知道什麼是叛逆期。她只是以她一貫的好脾氣耐心地面對我,從不與我爭論,按我的想法儘量合理地幫我實現。我後來完全沒有了脾氣,反爾而心生內疚,主動反省。成年後,我媽才跟我說那段時間她恨不得讓我爸揍我一頓的。但是她忍住了沒有。她相信我會變回那個話未出口眼先笑的孩子。

無條件接納孩子,很多人都說過,但真正做起來不容易。什麼時候我們那個乖巧聽話的孩子不見了?面對刺兒頭,我們咬斷牙根也得坦然,淡定。頂嘴?隨你,不接招!指東你往西?去吧,不指了!想做什麼?支持你!和你一起做!不滿意,好,沒關係,你要怎麼滿意我做到你滿意!我就是要告訴你,你再不高興,不優秀,我們也愛你,支持你!

不要嘮叨,不要責難。理解,讓一切隨風!


仨瓜倆棗的大世界


首先,特別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所謂的“叛逆期”都是指孩子意識的極速增長期。也就是說,並不是孩子想叛逆,而是孩子在成長,他們需要家長正式自己的成長,承認自己的成長,並在養育方式上,做一些調整。



下面,我來說說,在孩子意識的極速增長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第一,家長要承認孩子的成長,承認自己不能控制孩子的行為

意識極速增長期的孩子,都是需要父母們來認可的。同時,家長也要從心理上,承認自己是無法控制孩子的行為和意志的。只有父母改變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改變自己對待孩子的行為和方式。



第二,家長要給予孩子更多自主權和選擇權

在孩子的意識極速增長期,家長們都會發現孩子很難被控制,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有的甚至會反抗。這些都是因為孩子的聲音和想法,沒有得到尊重和聽見。孩子的反應越強烈,證明了家長的控制慾越強。所以,給予孩子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權,是在這個階段贏得孩子的基礎。

第三,家長角色的轉變

家長要很清楚自己是孩子的成長路上的引領者,而不是孩子的控制者或者操控者。孩子不是從屬於家長的,也不是替家長實現夢想的。他們是獨立於家長的個體,有著自己的人生,也需要自己去經歷失敗,獲得成長。



劃重點,家長要從心理上調整自己的認識,承認孩子的成長,並尊重他們的思想,傾聽他們的聲音。切記不要再繼續強權高壓他們!


An媽育兒記


我現在就處於叛逆期,爸媽說啥啥不聽,因為就感覺他們好像要控制我。覺得他們平時都不陪我們憑什麼管我,每次他們玩手機,說不玩手機,而且爸媽對我們關心度也不高,七八歲的時候跟奶奶學做飯,自打我爸媽知道我會會做飯之後就再也不管了。每次我打電話跟他們說要做飯他們就說自己做,氣的火冒三丈,特別是生理期的時候,見啥啥不順眼,而且叛逆期時候會有很多症狀,如果你跟我差不多年齡,你可以參考,首先你可以平靜下心情,畢竟爸媽都很忙,而且不理解你的內心想法,並且你爸媽和你不是一個年齡的人,他們也有叛逆期,但是那個時候已經過去了,也忘得差不多了,可能以前跟你一樣,但是現在他們成熟了,長大了就變的不叛逆了。有時候明知自己在叛逆期,可是控制不住自己。這是叛逆期的一個典型症狀,而且這個時候你的身體也有了改變你會有生理期,你會變得暴躁,會讓父母看不懂,而且平日裡你喜愛的人以後都想報打他的想法,可內心正在打架,覺得不應該。以上就是我在叛逆期的時候想法。


簡單的渣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看了一下他人的回答,結合自己這些年帶孩子的經驗和所讀的育兒書籍,我個人也比較不認同孩子有“叛逆期”這個說法,我們一般處理孩子的問題都是通過自己的知識量和社會經驗來處理的,但我們畢竟吸收的知識和自己的經驗都是有限的。孩子生下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吸收著周圍環境的因素長大,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就應該允許他有著自己的思維和行為自由,允許還是通過自己的身體來感知外部世界,允許他們發現自我,發現不同,發現權利,發現邊界,從而建立自己的周圍世界。而現在的父母都是無證上崗,沒有充足的育兒經驗,不懂的孩子成長規律,不理解孩子成長心理需求,用自己的思維和情緒限制、阻礙孩子的發展,把自己的所謂好的東西強加給孩子,無形中也就與孩子之間產生衝突,認定為孩子這是在逆許自己,不聽取忠告,從而產生所謂的“叛逆期”,這其實就是我們大人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自己所犯的錯誤,定下的牽強的定義。

所以我們在育兒路上一定要不斷的學習努力,提升自己,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要學會接納他,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理解和認同他的心理需求,能站在他的角度,及時的鼓勵和引導他們朝良好的方向發展,相信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更有自己的主見、思想和追求,他的人生也活得更有意義。


如果我們的孩子現在已經錯過了0-6最佳的成長期,那我們也要滿懷信心,放下心中的焦慮努力孩子一起成長。


xlyhssl


孩子為什麼經常不聽父母的話?為什麼一天到晚就是要跟父母對著幹?為什麼愛說謊話?為什麼凡事無理都要辯三分?為什麼愛搞惡作劇?當你發現你的孩子在不同的時間段表現的卻像不同的兩個人時,你不禁感到很迷茫,哪個才是真正的他?當孩子進入到兒童叛逆期後,就算有時候家長被氣到無語凝噎,但是仍應該採取一個積極的心態去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時期。總的來說,大多數時候寬鬆,但是該嚴格的地方一定要對孩子say NO!此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採取多種方法對孩子進行引導。接下來,媽網百科來給大家分享幾條針對叛逆期兒童的小技巧。

1、激將法,利用孩子唱反調的心理,想要孩子做什麼,就偏偏不讓孩子做什麼;

2、冷處理,適當地忽視孩子的某些請求與行為,裝作沒看見,孩子看到自己的行為沒有引起她希望的效果,便會自動停止;

3、把問題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

4、傳遞正面信息,明確告訴孩子要怎麼做,不要說不能怎麼做;

5、藉助權威,通過孩子特別喜歡或佩服的人,告訴孩子怎麼做;

6、運動發洩法,精力旺盛的孩子逆反行為越強,通過運動遊玩,使孩子精力有發洩的渠道;

7、父母要言傳身教,做孩子的榜樣。對於孩子的負面情緒,要平靜耐心對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