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抗疫之书”展“服务之能”-由“我读《鼠疫》一书”到“我看新冠肺炎”

本是辞旧迎新之际,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庚子年春节变成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疫”。新冠肺炎于我们而言,是一本“新书”;特殊时期,我也读了一本新书——存在主义文学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尔贝·加缪的《鼠疫》。

《鼠疫》是加缪最成功的小说。书中,作者虚构了发生在北非阿尔及利亚一座叫奥兰的城市中发生的鼠疫的故事。书中以丰富的细节,生动展现了小城鲜活的日常生活,也清晰刻画了鼠疫爆发之时普通人的挣扎与抗争,展现出困境中的人们奋力拼搏的态度和他们对真理、正义的追求。本书主角里厄是一位普通医生,在瘟疫到来时,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想的只是坚定服务之志,永葆服务之心,“日常工作才是可靠的”,“要紧的是把本职工作做好”,成天奔忙在病人之中,同时还要面对民众的无知和愚昧,读后既让我感佩,更让人震撼。

回想起来,这几年也涉猎了一些关于疫情的书。池莉1997年写于武汉汉口的《霍乱之乱》,讲述作为传染病医生的“我”遇上“早已绝迹”的霍乱;迟子建《白雪乌鸦》取自1910年哈尔滨鼠疫历史,重现鼠疫突袭时的市井之风俗景象;毕淑敏《花冠病毒》立足于2003年SARS时一线采访,写了瘟疫蔓延时城市封锁、物资短缺、自杀事件惨状。马原1986年写的《虚构》,描摹“我”潜入“麻风村”所遇见画面,麻风病人被疾病摧毁的面容与身体,触目惊心。说实话,以上四本书,都没有阅读《鼠疫》这般身临其境,这般让人震撼——小说描写的情境,与当下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何其相似:病起伊始,政客无知,欺上瞒下,掩饰诿过;权威专家,最先想到的是用病毒研究结果在海外期刊上发表论文,谋求名利;在最能掐断病毒大规模传播之时,当地权贵粉饰太平……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还好,关键时刻,国家出手,上下齐心,高效抗击疫情……

新冠疫情,百年不遇。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是一部与重大灾害作斗争的历史。从1998年南方罕见的特大洪水,到让人闻之色变的“非典”疫情;从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到令人痛心的汶川、玉树特大地震,无不让我们看到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看到愈战愈强、努力奔跑的中国。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不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改变不了中国经济社会长期向好的趋势。这次疫情,闻所未闻;这本《鼠疫》,读所未读。翻罢书本,立足当先,切身经历,感受很多,体悟很深。

——疫情当前,最需要的是“有底”:知己知彼打胜仗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阻击疫情,心中有数,打起仗来方能“胸有成竹”。在《鼠疫》一书中,面对各种无奈,最后作者得出结论:“一个人能在鼠疫和生活的赌博中所赢得的全部东西,就是知识和记忆。”细想当下,这次疫情如《鼠疫》所言,留给我们知识和记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要战胜新冠肺炎病毒,首先就要对疫情有科学认知、科学理解,知己知彼,理性面对。正如《鼠疫》指出,细菌是天生的,但是还有“意志”。我们做的就是正直和纯洁,不传播不公正、怨恨和极端负面的情绪,学会用理性的思维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做到不轻视、不恐慌,不信谣、不传谣。一方面,思想认识不能过度。处在应激状态下,极易受到信息误导,且因群体效应,一些谣言会持续发酵。我们想获取最新的“新冠肺炎防治知识”“疫情信息”,应看权威政府机构及正规媒体发布,做到理性判断,切莫轻信网上谣言。科学精神并不专属于科研人员,对于大众而言,务实求真、立足实际,学科普、用科技,都是科学精神。在抗击疫情非常时期,全国上下最需要的就是用真知武装头脑,用科学的思想指导抗疫行动,做到思想认识不过度。比如,气溶胶传播科普出现之后,网上曾一度说“打个喷嚏就能传播数百米”,这其实是信息传播者表达不当,群众接受信息断章取义,从而引发紧张情绪、不和谐因素。凡事皆有度,过犹不及。关于如何把握好度,相信科学则是前提。另一方面,防控举措不能走偏。疫情来袭,大家有些紧张也属正常,但紧张是为了引起高度重视,决非恐慌,保持冷静头脑、理性思维至关重要。疫情发生,所有媒体几乎都在做疫情科普,这是大家认识病毒真面目最直接、最有效的窗口,但如果用力过猛、行为过头,挟疫情以令群众,就欠妥了。比如,前段时间网上报道,有的人在家中用酒精喷雾消毒,由于浓度过高,反而对身体不利;有的小区本着宁多勿少的思想,大量在人员周围和人员身体上喷洒化学消毒剂,结果出现中毒现象,等等。这些走偏行为,使得疫情防控走弯路,走错路,究其原因,就是缺乏科学认识和科学手段。我们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因为,有多少“矫枉过正”的努力,往往就有多少“过犹不及”的结局。

——疫情当前,最重要的是“赋能”:自我防护要上心

唯有强大自己,方能百毒不侵。《鼠疫》写道:“必须要做的,就是该认清的事情要认清,然后驱除无用的疑虑,采取适当的措施。”“当疫情来临时,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无论是谁,都无路可逃,更无法置身事外。”——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对于普通民众而言,在保持对事情关注的同时,重要的是做好自我防护,同时对疫情给予力所能及的贡献。疫情当前,我们何去何从?大众说法是,听从国家统一指挥,做好防护隔离,保持理性,不添乱,就是对自己和国家最大的负责。比如,谨慎疫情的传染,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里蹲、不出门,因为稍不留神,便会面对别人的呼吸,将疫病传给别人,或者被别人传染。在《鼠疫》中,志愿者鲁塔最终感染鼠疫去世,在他离世之时,仍然记得“猛然转向墙壁,将最后一口气向墙壁呼出”,防止感染别人。对于我们而言,做好自我防护很重要。温暖自我,真心交流。疫情当面,难免恐慌焦虑。意识到自己正在处于应激情绪当中,是缓解这些情绪的第一步。“有这些情绪是人之常情,说明我还挺正常的。”疫情当前,大家不便走亲访友,但是可通过视频、电话等与亲朋好友交流,从而转移注意力,这是严酷疫情期最温暖人心的良药。规律生活,适当运动。比如,注意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合理安排饮食、多喝水,保证新鲜水果蔬菜摄入,肉和蛋类要彻底加工熟透后再食用,等等。适量运动能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抵御病毒侵扰,不仅有利于心情放松和压力宣泄,同时也有助于锻炼心肺功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向上向善,阳光心态。时常听到一句话叫做,内心无限强大的法门,就是看淡生死。面对新冠疫情,钟南山院士再次挂帅,国士无双,就是绝顶的看淡生死:不顾个人安危,救国家黎明于危难,天地能量自然加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肉体可灭,精神永存!

——疫情当前,最感怀的是“无惧”,优质服务走在前

病毒虽无情,人间应有爱。灾难是把放大镜,把人性之善放得更大,也把人性之恶凸显分明。《鼠疫》写道:“在全城绝望的境地,所谓英雄就是每一个微不足道,坚守着正直与善良生活的人。”这次新冠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数以千计,他们中间既有80多岁的钟南山,也有95后的年轻人。武汉市中心医院护士长唐莎感慨:“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这是这次疫情乃至今后我们这个社会应有的暖心共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党办虽不在抗“疫”最前线,但一份份文件,一个个会议,一篇篇材料,一次次协调……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无不记录着郴州党办人“战疫”的付出与奉献、责任与担当。疫情当前,不容我们想得太多,我们只能坚守、只能面对、只能付出、只能奉献,我们所展现的是倾心服务的天职、忠诚担当的品格。迅速行动,展示先行者的崇高觉悟。这次疫情正值庚子新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阳锋秘书长坚守岗位、靠前指挥,迅速动员、周密部署市委办公室系统疫情防控工作。市委办公室系统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行动,第一时间到岗,全力开展疫情防控统筹调度、督查督办、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工作,为市委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提供了优质服务,充分发扬了党办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精神,忠实体现了党办人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的使命与担当。担当作为,彰显斗争者的内在潜能。恪守“五个坚持”,履行基本职能,充分发挥文以辅政、参谋助手作用,连续通宵达旦搜集资料、起草文件,全力做好服务保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强化值班值守,确保政令畅通和信息上传下达;积极开展宣传教育,采取学习强国视频会议等方式,迅速安排部署,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党办干部理性对待疫情,科学防控疫情……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越是在形势危急之时,越能激发党办人的斗争精神。忠于职守,强化守护者的大局意识。直面疫情,我们党办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做好会务保障、值班值守、材料综合、文件办理、信息报送、机要保密、物资保障、督查督导等工作,不断提升“三服务”水平,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政令畅通、运转高效。积极主动抓好联点包干社区和驻点帮扶村工作,送去口罩、消毒液等紧缺物资,参与社区联防联控、摸底排查等工作,帮助开展疫情防控……疫情汹涌,急如星火。郴州党办人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和岗位职责,毅然决然舍小家为大家,始终坚守工作岗位,切实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彰显党办干部“硬核担当”。

《鼠疫》的结尾,疫情结束,封城解除,人们重新回归正轨。我们坚信,如期而至的不止是春天,更有战“疫”胜利的好消息!

李超辉/文

( 仅代表作者一家之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