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渣女”,我只是有病

“你覺得這樣玩弄別人的感情,有意思嗎?”

微信裡,曖昧許久的男孩子發了一條消息過來

我還沒來及解釋,屏幕上就已經彈出了紅色的感嘆號

我想這個時候,在他心裡,我可能就是個玩弄感情的“渣女”吧

也對,明明先說有好感的人是我

明明聊了那麼久

我卻還是狠心的拒絕了他籌備已久的告白

這樣的我,連我自己都同情不來

曾經我也以為自己是個不折不扣的“渣女”

直到很久以後,無意間在微博上看到,像我這樣的人被稱作“性單戀”(Lithromantic)

區分於異性戀,同性戀,乃至正常的無性戀,性單戀雖然作為無性戀的一種分支,卻常常被當作一種心理疾病

在性單戀群體的世界裡

“我可以喜歡你,但是你永遠不能喜歡我”

“我只喜歡那些明確表示過不會喜歡我的人”

我不是“渣女”,我只是有病



“我只想追逐點點星光,卻不願意擁有它”

高二那年,我喜歡上一個男孩子,男孩像一束光照亮了我的世界

那個時候,喜歡他的女孩很多,我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個

我不敢上前,只能在包裡裝兩把傘,在飯卡多充些錢,幻想有一天,他會需要我

同桌是個嬌小可人的妹子,看不下去我的痴情,便直截了當的和我說

“他不喜歡你這樣的,他只喜歡長得好看的女生”

這句話像刺一樣,紮在了我的心底,我卻無力反駁

彼時的我是什麼樣子呢,留著男生一樣的板寸,眼睛還是胎帶的斜視

可是,他喜歡什麼樣,我就可以變成什麼樣

那年暑假,我拿命相逼,父母帶我上了手術檯

因為經濟問題,我沒法選擇全麻

我清醒的看著鑷子伸進我的眼睛

感受著每一寸直擊心臟的神經拉扯

血紅色的液體從我的眼睛裡流出

可是我不在乎,我在乎的是我能不能讓他喜歡

手術後的我,有了一雙正常的眼睛

那個暑假,也我留起了長髮

或許是意識到我的變化,他也開始對我表達好感

可是我卻越來越討厭這種感覺,喜歡的情緒蕩然無存,剩下的只有無盡的不安和厭惡

終於,在他向我告白之後,我們斷了所有的聯繫

那時候的我,真的很喜歡他,可我無法接受他的表白,我也沒辦法和他談戀愛

很多年以後,我才明白,雖然當時的我沒有感覺到,但是潛意識的自卑在告訴我

“我不配和他在一起”

“像他這麼美好的人,怎麼會喜歡我”

因為“喜歡我”,這一個小小的變化,讓他在我心裡跌落神壇

我不是“渣女”,我只是有病



“我襁褓中的童年沉浸在一片黑暗裡”

記憶裡,我的父親是村委會的宣傳人員,我的母親閒來無事,愛上了麻將

生下我不久後,母親就重返麻將桌,為了怕我亂跑,母親走前,總會把門鎖上

對我而言,一天當中,唯一能看到光的時候,可能就是父親下班回來, 打開門的一剎那

光透過門照進來,是我每天所有的期待

模模糊糊的記憶裡只剩下了一道光和無盡的黑暗,可也是這段模糊的記憶在我的世界裡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無論在哪,我都無法再接受黑暗,無論什麼時候,我對父母的關心表現的冷漠至極

小時候,進幼兒園的第一天,其他的孩子哇哇大哭,拉著父母的手不願放開

我卻早早的跑開父母的視線,進入園區

於是,從小到大,我聽得最多的話就是

“這個孩子,為什麼那麼冷漠啊”

其實沒有人知道,我怕黑,睡覺不敢關燈

沒有人在意,我在幼兒園等父母的身影出現,臉頰劃過的淚水

只要我不說,他們就永遠不懂

我渴望著愛,可是我也會迴避著愛

成年以後的我,把父母沒能滿足我的預期和期待,變成了這個世界上不會有人能滿足我的預期和期待


我不是“渣女”,我只是有病



“性單戀不是渣”

當我瞭解性單戀以後,我曾經真誠的想要和身邊的人談及“性單戀”

可是大部分的反應都是

“這不就是渣嗎”

“打著性取向的旗號,為自己的渣找藉口”

慢慢的,我學會了閉嘴

因為對於大眾而言,“性單戀”就是一個邊緣地帶,它能夠被提及的頻率少得可憐

現實世界裡,總是有很多人把“性單戀者”理解為“渣”

卻忘記了性單戀和異性戀,同性戀沒有本質區別

異性戀,同性戀乃至正常的無性戀都不應該被改變,因為他們只是“不同”

然而對於“性單戀”群體來說,大部分人都極度的想要擺脫這個狀態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性單戀群體,請你不要恐慌,不要覺得自己不配愛,嘗試去打開心扉,不要苛責自己,要相信當下無法接受親密關係的你,未來一定可以

如果,你不是性單戀群體,也請你可以收起你的“傲慢與偏見”,在這個世界上,少數不意味著錯誤,沒有哪一種取向生來優越,也沒有哪一種性取向生來低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