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六十,獨居多年,和鄰村一大媽好上了,可對方兒女反對,該如何是好?

鄖陽老五


年老人孤獨影響身心健康,所以我一直支持老年人找伴侶。女方的兒女不同意可能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怕人言可畏,農村人比較傳統,六十多歲的老年人找老伴怕鄰居笑話,特別是農村的婦女多口舌,十里八鄉的傳的很快,讓孩子們感覺有傷風化,抬不起頭吧。第二是怕贍養和財產問題。你把這兩個問題解決了,女方孩子自然就同意了。

你要告訴她的孩子們,要理解關愛老年人,必須要拋開世俗的偏見,不要讓孤獨者孤獨的終老,那樣是很不孝的。你把他們的媽媽娶了,不僅讓她老來有個依靠,有個說心裡話的地方,還能得到你的照顧,這樣就減輕他們的負擔。

反對是不應該的,因為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家庭,他們忙碌於工作與自己的家庭之間,沒有太多的時間去照顧老人陪伴老人,很多單身老人因為孤獨出現身體狀況和心理問題。如果老人找到了另一半,使孤老者有了新的歸宿,生活可以互相體貼照顧,精神愉快,身心健康。老年人找伴侶是自己的選擇,這是權利。而作為子女只能提供意見,但不能為他們做決定,更不能干涉,這是很不孝的行為。

你必須要對房子、財產、贍養等問題做個書面說明,註明你不需要女方的孩子贍養和照顧,女方的一切財產歸女方所有,還要註明你們婚後的經濟支配,這樣可以讓子女放心,爭取得到子女的支持與祝福。

如果女方子女還不同意,那就是太不理解老人的心了,你可以找個懂法律的人,或者女方親屬之中有影響力的人出來調節,從法與情之中說服他們,我相信,只要是明事理的子女都會同意並接受的。最後,祝福您幸福。





飛天木蘭


我本家二叔就是在老伴去世三年後和鄰村的一個大媽好上了,兩個人經常趁著趕集的時機去約會,大媽的兒女知道後,堅決反對。



其實我二叔各方面條件都不錯,他是從鄉里糧庫退休的,一個月有2000多的退休金,家裡有菜園子,還有幾畝地,維持生活不成問題。

大媽兒女反對的原因就是,雖然二叔條件不錯,可是工資卡可能交到你這個外人手裡嗎?再者聽說二叔家兒媳婦挺厲害的,和二叔兒子只要一生氣就把兩個孩子往二叔家一扔,自己就甩手回娘了。

大媽的女兒說,你就是嫁過去也是給人家當免費保姆,照樣洗衣做飯,下地幹活,還要幫他照顧孫子孫女,以後等你病了,走不動爬不動的時候,你以為他會養你老,侍候你啊,到時候還不得我和我哥當接盤俠,一把年紀了,圖什麼啊!有那精神頭還不如輪流在兒子和閨女家幫忙照顧孩子呢?



大媽覺得女兒說得有道理,就把話轉述給了我二叔。

說實話,我二叔還真就相中這大媽了,覺得她勤勞實在,人長得不賴,乾淨利索,一看就是個居家過日子的好手。

思前想後,二叔決定拿出自己的誠意,他把大媽的兒子女兒約到一起吃飯,告訴他們自己一定會善待他們的母親,如果大媽能夠嫁過來,就用她自己的身份證辦張卡,每個月只要發了工資,就往她的卡里存800塊錢,這個錢歸大媽自己支配。另外,如果將來自己走到她前面,會把家裡的老房子留給她,如果她走在自己前面,會盡所能地照顧她。至於兒媳婦那方面,最近一年自己兒子生意做得不錯,兩口子已經很少吵架了。

大媽的兒女一看二叔已經實誠到這種程度,覺得再反對就有些不識抬舉了,更何況60多歲的老媽有人免費供吃供住每月還給發800塊薪水,這條件在農村確實再也難遇到了,於是,雙方算是達到了協議。



現在,我二叔已經與大媽在一起生活半年多了,兩個人有商有量,日子過得樂樂呵呵的。

所以,老年人再婚,兒女反對並不可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如果兩位老人感情沒問題,只要一方拿出誠意,再捨得花些金錢,相信,所有的問題都會不成問題。


桃小毛


你今年60了,年已花甲,頭暈眼花了吧?因為孤獨,想再找一個老伴,過上夫妻雙雙把家還的兩人生活。做為獨居老人,有這種想法也無可厚非的。

也是天可憐見,臨村有一位大媽,和你兩廂情願,好到了一塊兒。讓你的老年生活,枯木逢春,再發新芽,憑生之中又增加了一些快樂。

但是不幸的是,這位大媽的兒女,對你們的好持反對態度。讓你們欲進不行,欲罷不能,該如何是好呢?

婚禮是男女雙方的事,按道理說,兒女的婚事父母不能干涉,而父母的婚事呢,作為兒女,也是不能橫加干涉的。

如果你們真的鐵了心要在一起,那你們就應該和兒女好好的商量一下,儘量爭取他們的同意。如果他們就是死也不同意你們的婚事,在這個時候,我認為你們就應該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了。直接去把結婚證領了,然後住到一起。這是你們的心願,也是你們的權利。他們如果再橫加干涉,那是法律所不允許的。

作為兒女,應該看到老人的孤獨,無助和寂寞的心理,在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太大的影響的情況下,就滿足了老人的心願吧。他們也是人,也需要兩情相悅,也需要老來有伴,更需要有一個做飯說話,吹燈做伴的人,不要因為自己的一己之私,而破壞了父母的晚年幸福。

我說的對嗎?請大家留言,說出自己的寶貴意見。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你今年60歲了,又老樹發芽,枯木逢春,和鄰村大媽好上了,可對方子女反對,為啥反對?無非二種原因,一是經濟,你的條件如何?能不能讓人家媽,生活無憂,安心養老,你想娶人家嗎?經濟上有沒有表示過?叫人家看到誠意,二是你家子女的態度,以及你與子女相處的關係如何,在你們的問題上,如果經濟上出現問題,如果兩人年齡再大些有了病,你家子女能承擔多少?這些都是人家女方子女考慮的問題,這些問題兩家不說清楚,不落到實處,女方子女肯定不會同意,假如過了一陣子,出現上述問題,你也管不了了,人家媽給你當免費保姆,最後還得人家子女管,放誰也不會同意,你先把這些問題落實好了,找個老伴是沒問題的。


快樂男孩1759308668


今年你60歲,想和鄰村的一個大媽結婚,但女方女兒反對,怎麼辦?很高興你能找到一個心上人,這個年齡了,的確不易。農村老人再婚,難度大於城鎮的同齡人,因為農村農伯退休金極微,跟本不能養活自己,100來元的退休金,看次感冒就光了。經濟上不獨立,難點,重點之一。現在你倆有心喜結連理枝,她的女兒反對是有原因的。你能養活老婆嗎?你身好嗎?你60歲了還有女人看上,真是老樹開嫩花,老枝發新芽,是一件很值得開心,和很自豪的美事。

但且慢高興,女朋友的女兒反對,說朋你的好事有了阻力,能否辦成婚事,還是未知數。你現在首要就是要了解請楚她為何反對?女朋友的女兒擔心什麼?這是你首先要知道的,根據問題所在,各個擊破,逐步分解她女兒的擔憂。如果是女朋友堅決反對你倆婚事,那困難難度就大了,很多老年人因為再婚,又沒有處理子女的矛盾和財產的分配,搞得家庭四分五裂,父子反目,母女成仇,兄弟不和,姐妹爭吵,就算你倆結了婚,也是幸福不了,反而留給子女一藍亂麻,留給你倆無盡的憂愁。

現在你倆要處理好女朋友女兒的事,對症下藥,做好她思想工作,說服她同意你倆結婚大事,你會如願的。


乾為山


我今年60,獨居多年,和鄰村一大媽好上了,可對方兒女反對,該如何是好?

朋友們好,我是曉晴說愛。

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能強求,只能智取。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太多這樣的問題。比如臨近晌午了,你是有權利不做飯的,可作為一個家庭主婦,看著全家人都餓著,你這個不做飯的權利還要不要,可能就要重新考慮一下了。

打這個比方,還是想說你這個問題。婚姻自由,這是你的權利。這個世界上無論是哪個人站出來說反對,只要你們兩情相悅,所有的反對聲音都是沒用的。對於追求愛情,你有著絕對的權利。

老人們的黃昏戀,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戀愛是你的權利,可來自子女的聲音,無論是贊成的,還是反對的,他們也有發表自己觀點的權利,不是嗎?



正所謂,家和萬事興。不考慮子女們的意見,以孤行的去追求自己的愛情,肯定也是不妥當的。這和孩子們追求愛情是一樣的,做家長的如果持反對聲音,孩子們的愛情也不會順利到哪裡去。

所有的愛情,也不只是眼前,你還得能看得見未來。為了未來的美好,就一定得想方設法處理好眼前的事情。

那麼,該如何?答案是: 智取。

所謂智取,就非常複雜了。因為智取是一件非常具體的事情,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所以雖然告訴了你問題的答案,但卻籠統之極。不過沒關係,這裡面還有一個綱領性的問題,那就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我舉一個我身邊的例子吧,和你的情形好像還差不多。也是喜歡上了孩子他媽,但孩子本人卻是打死也不願意。可有一次,孩子出差在外,兩人一合計,就想出了一條“妙計”。媽媽打電話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兒子,說自己的心臟病突然犯了,多虧你叔叔在身邊,搶救的及時。不然,恐怕這個電話都打不了了。

你知道的,實際上什麼事兒都沒發生。只是兩個人合起夥兒來,給孩子來了個“善意的謊言”。你還別說,這一招兒還十分的湊效。自那以後,這還真覺得媽媽需要一個作伴的人。於是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由反對變為支持了。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師,它給人提供的教育是最生動、最形象的。

除了調動起你渾身的智慧的細胞之外,你還需要多一點耐心。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特別是您現在的這種情況,為了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更需要多一些耐心。

人都是有感情的,人的感情也都是向著正義、向著美好、向著善良的。子女們又如何能夠例外呢?

我相信,你一定會有美夢成真的那一天。


曉晴說愛


獨居大半輩子,老來枯木逢春,等到了愛情的來臨,可謂人生小確幸。眼見這喜事近在咫尺,立可實現。卻遇到了後輩的強大阻力。那 麼這段 黃昏戀是該再繼續發展?還是迫於世俗阻力終結?

細觀老年戀,很多明明你情我願,最終卻沒能走到一起。是什麼原因讓感情融洽、琴瑟和諧的一對老人止步不前、臨陣退卻。

像題主這種情況,六十歲了,以前沒經歷過婚姻,現在肯定珍惜這段夕陽美景。但大媽的兒女,應該也是人到中年,成家立業。他們的反對 和干涉,肯定讓大媽很為難。農村一向來比較注重傳統倫理,他們反對的理由,不外乎以下兩點。

一、兒女成家,母親再嫁。很多親朋會認為兒女不想盡孝,以為仵逆,為群嘲的對象。

農村很多年輕守寡,含辛茹苦養大兒女的女人。如果他的兒子大了,有人膽敢登門給她做媒。那最好趁她兒子不在家,否則輕則一頓痛罵,重則有可能亂棒加身,嚇得做媒的只能撒腿就跑。從此狹路相逢,都避之不及,哪裡還敢提半個媒字。他們的理由振振有詞。我媽養大我不容易,什麼苦沒吃過,好不容易享福了,我讓她再嫁出去,我還算個人嗎?人家唾沫星子不淹死我。

那語氣,完全就是在保護母親,卻完全忽略老年媽媽的內心需求。老年人,一旦兒女獨立,孫子也大了,不需要照顧,一閒下來,會顯得特別孤獨。能找到一個相偎相依,互訴衷腸的老伴。不僅生活上有人陪伴,精神上也 可交流。可謂兩全齊美。

二、就算後輩能理解你們想找個心靈依靠,抱團取暖。但也不一定會成全你們,因為還有後顧之憂。

後顧之憂就是,當人老了,病痛纏身時,如果老伴不能照顧,可能會殃及後輩,這個他們能接受嗎?而且百年之後的後事費用。他們願意買單嗎?

三、有些兒女認為母親再嫁,就如同潑出去的水。不會再瞻養其母親。這個都在考慮之列。你要養老太太到老,你願承擔責任嗎?

題主把這些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解決好了,人家兒女可能 會鬆口,成全你們這段緣。如果解決不了老伴的養老、醫藥費用、後事費用這三大塊。只怕難圓好事。


冰冰情感夜話


獨居多年人生已不知不覺中晃到六十年,回頭一看這彈指一揮間自己經歷的種種,總在夜深人靜時感嘆時光從來不會為誰停留,所幸在花甲之年還能遇到一個知心人實屬不易。

可大媽兒女反對你們在一起怎麼辦?首先得搞清楚兒女反對的理由是什麼?不過作為兒女輩的我大概能猜測幾分反對的理由,無非是怕自己的母親吃虧,自己吃虧。

吃虧主要有兩點:一、自己的母親和你在一起還要照顧你,畢竟年紀也大了,要身體不健康到時怎麼辦?

二、你的經濟條件要不好,沒有什麼積蓄養老保險什麼的,以後她母親沒有保障,到時老了走不動還要他們出錢養老於兒女弊大於利。

這些都是以後生活要面對的問題,兒女考慮的很實際也很人之常情。

這就像年輕時戀愛了父母管束,要經過他們同意才能結婚是一樣的道理。年老了兒女就充當起了這一角色,只不過角色互換了,出發點都是為了自己好自己的母親,自己兒女好。

你要想和大媽結婚就必須保證對大媽好,要用實際行動去打動她的兒女,讓他們能看到你對大媽的真心誠意和對她好的決心。


我想人都是容易感動的,只要你真的誠心,大媽兒女遲早會認可你們的感情同意你們在一起。


紫雲英開在夏天


60歲的老人經歷上可自己孤單的一個人生活了很多年。所幸的是,自己又遇到了緣分,遇到了自己喜歡的老太太。這是人生中的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既然緣分來了,就不能拒絕,既然喜歡上了人家,就要努力的去爭取。既然彼此你恩我愛你情我願,就不要怕兒女們的反對。我覺得兒女們如果反對母親再婚的話,就顯得有一些不對了,雖然農村的人見的世面不一定很大,但是也應該通曉情理的。自己的母親寡居多年,你們又給不了母親生活上的快樂,精神上的安慰,為什麼不同意母親找個老伴兒呢?在農村生活的年輕人思想也應該是先進的,而不應該是僵化保守的,所以我說兒女們不應該反對這些事情。

現在老年人再婚,兒女們都應該支持的,因為現在的孩子們對父母再婚已經看得很開通了,所以我說作為一個要娶老太婆,作為自己妻子的人,你應該拿出你的誠意,到女人的家裡,去跟他們的兒女談一談。要化解他們心中的疑慮,要讓他們看出來,你是真心喜歡老太太的,所以說只要是兒女們的心能打被打動了。那麼你娶老伴兒的事情也就順利了,所以我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還是多去爭取就會有娶老伴兒的希望。



伊春美食美客


應該理解和支持單身的父母們再婚。

如果你跟大媽真的特別合適,而且結合的意願很強烈,對方的兒女反對,可以多做做他們的工作,實在不行也可以找社區或者通過法律的手段解決問題。

婚姻法規定婚姻自由,子女沒有權力反對父母再婚,父母有權追求自己的幸福。

干涉父母再婚的孩子,多數是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只考慮自己,不願意被人們議論,有的是害怕父母再婚後財產的繼承和分割,也有的怕父母再婚後會出現各種家庭的問題和矛盾。

總之是考慮自己的比較多,說白了都是一種自私的表現。

如果站在父母的角度考慮,作為子女能陪伴父母的時間,也就是十幾二十年左右,而且大半都是父母為子女做出犧牲,父母的下半生也是需要人陪伴的。

雖然已經六十歲的年紀,按照大概率計算,還有十五到二十年時間餘生要度過。兒女可能會保證父母衣食無憂,但是卻做不到每日的陪伴。

老年人最需要的並不只是錢,需要的是有人陪著說說話,夜晚的時候身邊有個伴,否則近二十年的時間,孤獨寂寞對他們真的是太難熬了。

有個老伴,一旦遇到個頭疼腦熱感冒發燒,身邊也有人侍候,磕著碰著也有人通知家裡人。

所以,建議做子女的還是多為老人考慮,理解他們的難處,設身處地的為他們著想。做子女的可以為老父親把把關,提提意見和建議,畢竟這個年齡的老人考慮問題不一定那麼周全。

同時,也要做好準備迎接父親組建新家庭後需要面對的問題,比如如何跟繼母相處,甚至包括跟繼母的子女如何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