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没打算生二胎,别人说是自私,如果是你会怎么办?

顶好棉被


不选择生二胎的原因有很多,没有必要因为别人的看法改变自己。要不要生二胎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

1、 坚持自己

我同事就是一个例子,她家宝宝现在已经7岁了,家里人和朋友都劝她生二胎,但是她态度很坚决,从不理会别人的说法。首先她个人对小孩真是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不是很喜欢小孩子,她经历过带小孩的心酸过程,实在是不想再重复一遍老路,因为婆婆比较玻璃心,在整个帮忙带孩的这几年里,真是隔几天闹一次,让她十分疲惫。所以真的没有精力去再养一个孩子。所以像这种情况,如果二胎的到来会让家里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那真是没有必要。所以既然选择不生,那就意志坚定些,不要摇摆不定。

2、明确表态

自己不打算要二胎,当婆婆或者朋友催生时,就应该明确表态,我那个同事就是,她婆婆第一次跟她说让要二胎时,她就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再后来婆婆也就不敢再说什么了,如果自己态度含含糊糊,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还不如直截了当的拒绝,反正要不要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总之,到底应不应该要二胎,其实听从自己的内心就好,各方面条件允许,又很喜欢小孩子,那就选择要。不要二胎也不能说明自私,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自己的想法不能强加给别人,每个父母都有选择的权利。


宝宝健康厨坊


题主在纠结是否生二胎,怕别人说自私。所以我就杠上了:生不生二胎和他别人有什么关系?咸吃萝卜淡操心[呲牙]。当然这只是开个玩笑啊,我简单说一下我家有二宝以后的故事。

我家去年生了二宝,这样老大老二按次序确实凑成了“好”字,皆大欢喜。但这之后的日子确实有些如《超生游击队》细节里的“狼狈”,那一个字“忙“得不容赘述。媳妇的“健忘症“有了,手忙脚乱,常常有“蓬头垢面“的情形出现。我们都是工薪族,刚生产的时候,岳母来帮着带了一段时间,到了八月底,岳母有事回老家河南,形成了爱人一个带俩娃的局面,锅碗瓢盆交响曲开始了:儿子饿了要哺乳,闺女学习要解答……我都不敢回忆媳妇那段日子怎么过来的,因为我是名义丈夫顾不上家的,在外工作,两周才回来一次,有时候还要长,回来了我就忙着置办二宝用品,想好买的用的,替爱人分担一些,尽量让她多睡一会……好歹找到一个保姆,人家还有娃,只能白天,就这样白天上班,晚上带娃,有时候常吃面条青菜鸡蛋,因为意识到饿点外卖的时候也早关门了,碰见孩子不舒服熬夜抱着那就更经常了,别说男人不在家媳妇提心吊胆的……说多了都流泪,哪有泪,流干了[捂脸]。不管怎样,忙着快乐着,累也快乐着,转眼孩子快一周岁了,他健康地成长,会笑了,会爬了,会站了,会和你互动了,会喊爸爸妈妈了……也许这就是舐犊情深的快乐。

所以,我想说,生养二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简单的自私与否的问题。那种忙碌没有经历的人是体会不到的,那种快乐也是前所未有的。暂且不谈生养二宝经济上的支撑,第一,备孕可能很辛苦,特别提到大龄孕妇;第二,生育二宝,谁可帮着照顾,经济富足可以请月嫂保姆的除外;第三,要考虑个人能力和孩子养大成人的经济成本。因此,孩子的一声爸妈是父母不辞辛劳的代价,生不生和别人没关系,请三思。题主,我的回答满意吗?


鱼爱流浪


虽然还没有人说我不生二胎自私,但是我家里人是想让我生的,是我自己不愿意。

原因好几个,第一我已经33岁了,第一胎剖腹产,虽然这个年纪生二胎不算太晚,但是我明显感觉身体是吃不消的,这个年纪晚上稍微熬个夜,整个一周都明显精神不好,还有就是锻炼也不够,身体经常这里不舒服那里有毛病,这种情况要二胎,半夜喂奶,再剖腹产,元气会大伤,如果年轻个5年我都会考虑,现在是真的没想法。

第二,现在基本双职工家庭,夫妻有一方不工作,负担都会很大,养孩子真的成本开支不小,三岁内不说找保姆,自己家老人帮忙带,吃喝拉撒都是钱,三岁幼儿园,我小区的普惠幼儿园一学期也要小6000,还要负责大宝的培训班,补习班,二宝幼儿园,未来的培训班补习班,真的如果没有房贷压力还小,我们这代80后被各种贷款压的喘不过气,自己都还顾不过来,如何再去负担一个?

国家提倡生二胎,想法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身边很多一胎朋友都没有生二胎的打算,没办法,降低生活质量太多,生活好不容易平稳,又要鸡飞狗跳。

所以我以为,打定主意不生二胎,这个不是自私,只不过是权衡所有之后发现承担不了这个后果,所以才会有不生的想法,我个人是鼓励的。


蒋某某的菜


二胎,我自己还在犹豫中,真的是犹豫,生吧,没人带孩子,经济压力加大!不生吧,将来就面临我现在的境况,家里老人生病,死亡,这期间所有的事,都是自己扛,没有人替你分担,没有一个商量的人!什么都是自己独自去面对!可是我不想我自己的孩子走我自己的老路,等我经济再宽裕一点,在四十前生个老二,孩子一个人太孤单了!他自己现在总是说,妈妈给我下个小猫咪,让她陪我说话吧!下班后,孩子总是说妈妈,你陪陪我吧!每次听他这么说,心里真的不好受!


優優73243351


一个小孩太孤单了,还是要两个的好,我家就两小孩,相隔八岁,玩也玩得一起,哥哥很喜欢妹妹呀,还说妈你当时生两个多好呀,多热闹呀家里,我到想啊,没那幸运那,是吧。小孩的心思啊大都想有几个兄弟姐妹的一起玩,一起长大,一起吃零食,做游戏之类的等等。这只能代表我个人看法。


面条会飞


我有时候也在想这个问题

自己就生了一个孩子,我的孩子会不会孤单

我有个弟弟,我很庆幸我妈妈给我生了个弟弟,作为姐姐,觉得有个弟弟是很幸福的

可是,我不愿意生二胎

一是生孩子对于我来说是噩梦

二是我既然生了孩子,就应该给予他想要应有的,目前的家庭条件,也不适合生两个孩子

既然你说我自私,那你怎样不自私来支持我生孩子呢?是给钱还是出力?

你能出力给钱让我不用上班,怀孕后在家好好养胎直到孩子三岁?而不是现在这样怀孕天天上班,忍受孕吐的不适,偶尔还要加班到凌晨;产假休完后天天上班,背奶妈妈找个杂物间拔奶的艰辛;每天背奶回家过地铁安检的斗智斗勇;还有没有睡一个整觉,还要应付生活各种的七七八八;

你能出力给钱让我生孩子后有月嫂照顾,而不是让我年迈的母亲来陪我,整夜整夜的不睡觉,她早已两鬓斑白,还要照顾月子里的我,为了不让自己的女儿留下任何的月子病。

说我自私的你,其实你才是最自私的那个人。


新手妈妈的日常


我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了,我从不逼我媳妇生孩子,更不要说让她生二胎了,我只告诉她:什么时候要宝宝,要几个都由他们两夫妻商量,我的能做的是怎么帮他们。

你不想二胎,那就不生,没什么自私一说,生育或不生是你的权利。


小四221586170


因为老人一句话“不生二胎就是犯罪”,夫妻俩离婚,这是我身边发生的一个真实故事。


男方是家中独生子,夫妻俩已经有一个8岁的女儿,两边家庭条件都不错,爷爷奶奶愿意帮助带孩子,极力鼓动夫妻俩再生一个二胎。可是妻子却不愿意再生。 公公一气之下就说出了“不生二胎就是犯罪!”这样的话。矛盾越演越烈,丈夫站到了爷爷奶奶一边。妻子也很刚强,就是不肯生。 闹到最后,夫妻俩离婚,女儿判给了男方。



“不生二胎就是自私”,“不生二胎就是犯罪”,这样的言论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传宗接代思想,非常容易在老人心中产生。也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人,也是抱有这样的思想。 这种思想虽然可以被理解,但显然是不合理的。不生二胎是自私,那请问逼迫别人生二胎是不是自私呢?毕竟生了二胎之后是人家夫妻两个人养育,尤其是妈妈要承受很多的痛苦。为了自己的高兴要求别人做出牺牲更是自私。如果夫妻之间,家人之间总是在谈谁自私,那婚姻是很容易翻车的,家庭也肯定和谐不了,所以逃避肯定不行。

在要不要生二胎的问题上,首先必须在夫妻之间达成一致,然后才是与老人之间达成一致。那如果夫妻观点不一致时,怎么办呢?我的观点,讲道理太缺乏震撼力,摆事实才是杀手锏。不妨夫妻两个人拿出一张纸,左边列出生二胎的好处及所要承受的各项困难,包括身体、心灵以及物质等各个方面。右边列出不生二胎的好处和所要面对的困难,比如老人的不满、将来可能后悔等等。 写的越具体,计算的数据越具体越好。在“理性客观”的基础上,两个人达成统一的观念。



夫妻俩做了决定之后,就要站到统一战线上。谁家的老人有意见,那就以谁为主去做工作,一定要阻止老人家说出“不生二胎就是自私”这样的话,告诉老人家在家庭中的红线不能踩,这时候尊老和孝顺需要让位给对人的尊重和平等!

我是“豆妈逗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俩娃妈,欢迎关注我,一起在育儿路上思考探索。


豆妈逗娃


现在国家政策已开放,二胎时代已来临!可到底生不生二胎,对年轻人是一种考验,不止年轻人,中年人,或个别老年人都有人尝试。你领着孩子在街里都不敢问是妈妈是姥姥还是奶奶。我觉得现在这个社会,没有别人说不说,只有自己怎么想,对于我来说孩子也是种投资,万一是个潜力股呢,虽然生活麻烦了点,可痛并快乐着,有钱也不如有人!只有岁数大了,或许才能感觉出来,多一份关怀,多一份温暖,或许才不孤独!对于别人说闲话,无所畏了,跟着自己感觉走,想生生,不生拉倒!笑对生活,心宽宽的,你耐我何


咸菜王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好解决,没什么好纠结的。

想不想二胎是自已的事,跟别人无关,如果有人认为不想二胎就是自私的表现,那我就会问他,如果我生了二胎,但是我的能力和精力跟不上,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有了二胎,琐碎的事情也会多很多,一不小心就造成情绪失控,夫妻吵架现象,而且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难道这种环境对孩子就好吗?

而且有了二胎难免不了会对大宝有所忽略,难道这样对大宝公平吗?

并不是说不能生二胎,而是生不生二胎这个事情是需要综合考虑的,毕竟生下来之后需要对他负责。

如果自己能力有限,还决定要生二胎,这才是自私的表现。

至于别人的闲言闲语,你就当做耳边风好了。毕竟生下来之后花的可是你自己的钱,而不是他的钱,正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说的就是这种人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