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筆丹心——于學忠《歲月深處是芳華》序丨文

妙筆丹心

——于學忠《歲月深處是芳華》序

妙筆丹心——于學忠《歲月深處是芳華》序丨文/趙樹發

妙筆丹心——于學忠《歲月深處是芳華》序丨文/趙樹發

看著于學忠的這本厚厚的報告文學書稿,我一直在想,如果他是作品裡的人物,一定是活靈活現的,他的敏感、勤奮、熱心和永不疲倦的精氣神,一直在我眼前跳動。雖然他筆下的這些人物年齡大小不一,性格色彩迥異,職業遍及體制內外,互相之間或無溝通,卻因為于學忠的存在,一起走進了“歲月深處的芳華”。

蓋州是文化古城、文化名城,誕生過數位古聖先賢。自古至今,學界達人,藝苑潮兒,商賈奇才層出不窮。于學忠把著眼點放在一脈相承的當下,重筆濃墨,描繪了改革開放四十年大背景下的蓋州人文景觀。向時代報告,也向家鄉父老交付了一份沉甸甸答卷。

人物的刻畫與塑造,是報告文學創作的一種常規內容與主題。此類的報告文學常常因為過多地陷入表揚、歌頌的泥潭而或被詬病為“表揚稿”、典型事蹟光榮榜。而於學忠筆下的人物,在“頌體報告”的同時,更注重細節的表達,在寫實的基礎上賦予人物的文學性,所以沒有落入俗套。他文筆嫻熟,語言流暢,只管呈現,很少介入個人情感,具有深沉的理性自省,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事實說話。

報告文學是時代的敏感神經,與當下的社會關係密切,也與國家的發展、人民的呼喚休慼相關。于學忠把他的文集分了七個章節,分別命名為:“文化心路”、“翰墨心路”、“傳承心路”、“創業心路”、“潤德心路”、“博愛心路”和“追夢心路”。這顯然小範圍的分門別類,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焦點——“心路”。所謂的“心路”,既是“讀心”的過程,也是感同身受的“心得”;既是當下的足跡,也是未來的展望。說明他是用心去採訪,用心去揣摩,用心去寫作,用心去祝福,最終成就一篇篇具有良心品質的佳作。

于學忠是功成名就紀實文學作家,具有極高的辨識度。他的這部報告文學集根本不用解讀,他筆下的人物早已栩栩如生地若然紙上,“你看與不看,他就在那。”看的好處是,既能得到勵志的啟迪,也能享受語言美感。

羅丹說:“世界上從來就不缺少美,缺少的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我把這句話變通一下:文化底蘊深厚的魅力古城,從來就不缺少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缺少的是于學忠這樣一個勤於筆耕的有心人,和他的妙筆丹心。

2020年3月6日於營口

趙樹發,詩人、評論家、曲藝作家。1988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出版詩集《胭粉和槍》《正午的甲蟲》(五人合集);雜文集《把腳號脈》;曲藝作品集《一笑置之》;詩歌理論集《一目瞭然的詩歌》;另有電子文集《四季歌》(詩集)、《七嘴八舌》(雜文集)、《大笑無聲》(曲藝作品集)。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營口市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營口市詩歌學會副會長,營口理工學院文學藝術導師。

妙筆丹心——于學忠《歲月深處是芳華》序丨文/趙樹發

妙筆丹心——于學忠《歲月深處是芳華》序丨文/趙樹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