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張百美

“請網格負責人抓緊排查落實王某餘,是否外省回社區人員。”2月5日晚上9點,剛剛結束工作準備回家的張百美接到社區黨委書記蔣相忠發來的信息。

“火眼金睛”張百美

張百美迅速召集社區8名網格員,排查各自網格內所有王姓居民信息。硯臺嶺小區共有65棟樓,2700戶,5288人,短時間內排查出來,並作出準確的判斷,談何容易。但是“疫情就是命令”,必須爭分奪秒完成排查。

“火眼金睛”張百美

“火眼金睛”張百美

通過之前入戶摸排的資料,張百美和網格員很快就鎖定了第二網格的居民王某軍。雖然王某軍和王某餘的名字一字之差,電話也不一致,但是直覺卻告訴她,這個王某軍與王某餘一定有聯繫。

“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張百美找出入戶排查時登記的身份證信息,發現王某餘與王某軍的身份證信息一致,於是斷定王某餘與王某軍就是同一個人。

“火眼金睛”張百美

她立即將情況彙報給蔣相忠,並迅速帶領應急隊隊員趕到王某軍家中。從接到排查信息,到王某軍家中,張百美只用了15分鐘。

在詳細詢問登記了體溫、密切接觸者等相關信息後,張百美與同事一起將王某軍送到了指定集中隔離點,並安排專人對其家人建檔,實行居家隔離。為了逃避隔離,偷偷隱瞞了外地打工經歷的王某軍,妄想“瞞天過海”,卻終於沒有逃過張百美的“火眼金睛”。

“火眼金睛”張百美

其實,所謂的“火眼金睛”,不過是同事們送給張百美的“雅號”。大家都知道,這位有著20年社區工作經驗的居委委員、網格長,沒有“三頭六臂”更沒有“火眼金睛”,無非是平時就把工作做深、做細、做紮實,是先下足了“深鐵杵磨成針”的細功夫,才有了那一刻迅速和果斷的底氣。

“火眼金睛”張百美

不僅如此,“只要這棟樓上平時不開燈的外來住戶,有一天突然開燈了,張百美的‘火眼金睛’都能捕捉到。”硯臺嶺社區黨委委員杜偉說起張百美,很是自豪。

“火眼金睛”張百美

原來,張百美在帶領網格員做入戶排查時,就把每個單元的常住人口和租戶分別做好登記,並與外來租戶電話溝通,瞭解其籍貫和居住地,再做詳細登記。所以,她對每幢樓上的外來住戶的信息都能瞭然於心。

每天晚上一到八九點鐘,張百美就會帶領網格員在各個樓下“轉悠”,發現哪家外來租戶的燈在某天晚上突然亮了,她就會帶網格員第一時間趕到住戶家中,及時排查,登記。

“火眼金睛”張百美

張百美所謂的“火眼金睛”就是這麼“煉”成的。“其實,我做的工作很普通,也都是分內的事,平時就想著把該做的工作做好,做細, 盡心盡力完成好領導交代的任務。”張百美的言辭很樸實。

張百美是一名普通的社區工作人員,也是守護家園最可愛的戰士。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是身上的責任和擔當讓她無懼無畏,勇敢前行。

“火眼金睛”張百美

後記:


其實哪有什麼“火眼金睛”

只不過是有高度的責任心

時刻把群眾放在心裡


歲月靜好

就是像張百美一樣

無數普通的社區工作人員、

醫務人員、軍人、

警察等創造的


他們是平凡人

也是疫情時期的英雄


“火眼金睛”張百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