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这个问题提得挺有意思的,经济学教授、经济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这四个角色是和经济理论和实践最紧密的四种人,我们也经常能够挺高他们对经济的分析言论,那么这四种人群对经济分析谁更加靠谱?

1、经济学教授

经济学教授无疑是掌握经济学理论最精深和丰富的人群,基本都是科班出身,很早就接受了经济学思维的训练,并且能够以此为教,他们虽然也经济有自己的见解,但是未必会成为公众人物,其实现实生活当中真正的大学经济学教授是很少对外发布自己的看法的。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笔者恰好是经济金融专业,学生时代的老师就是经济学教授,毕业以后基本就很难见到这个群体体,他们大多在学校的象牙塔里面,很少在社会露面,工作后会参加一些短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老师大多是学校的教授。

个人感觉,在学生时代的经济学老师其实也会是对一件经济事件或者政策有自己完全不同的理解,因为在经济学界也是有派别的,大家学习的都是自己的那个学派的理论体系,都可以自圆其说,对另一个学派的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观点。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即便在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时候也能体会到不同老师之间的观点差异,有些还非常明显,印象最深的是有两个老师,一个是教金融工程的,一个是教证券学的,说白了一个是教你怎么炒股, 另一个是教你怎么做金融衍生品,但是这个两个领域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不用数学的,一个是对数学极其的重视,高等数学学不深根本就学不来金融工程的课程,听都听不懂,他们是相互看不起的那种状态。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这些老师大多是在学校的象牙塔,很多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理论很熟练,对现实环境未必就很清楚,经济学是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群性的。他能给人以方向。早期改革的时候,很多的经济政策当时都是有这些人的参与的,比如厉以宁教授,比如吴敬琏教授,比如周其仁教授,这些人后来也都是经济学大家了。他们也可以说是最出名的经济学教授了。他们不仅掌握了经济学理论,还参与社会调研和实践,然后给国家献计献策,做参谋。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所以,这样的人是不对“下”的,他们的服务对象是政府高层,而非普通百姓,对百姓基本是对牛弹琴。更往下一点的普通经济学的教授,他们服务的就是学生,就是把这套理论思想教会给学生,传承下去。

2、财经评论员

这个就很广泛了,财经评论元可以有经济学背景,也可以没有经济学背景,只要你能够对财经事件发表意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其实就可以算是财经评论元,这个全体自古以来就很多,没事就喜欢对经济事实发表自己的观点,评论一番。

从天涯论坛、到博客时代、到微博时代、到公众号时代、到现在的头条时代,每个时代都层出不穷,现在财经评论员的数量远远多于以前,比如现在做自媒体财经领域的创作者,基本都可以算是财经评论员。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笔者也算是其中一员,自从做上了财经自媒体,发表的观点远远多过从前,刚开始想做股权专业领域的,最后慢慢的变成了泛财经领域,基本就是一个财经评论员的角色。

我们这样的人有什么用呢?笔者想了想,其实没什么用,我们真的没什么用,理论远不如经济学教授,上不能为过建言献策,下不能像企业家一样以社会实践创造社会财富,践行经济学理论。所以我们真的没什么用。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如果真的要说有点用的话,那么笔者顶多就是就樊登和罗胖这样的,属于拾人牙慧,为太子读书,把那些高深莫测的经济事件通过一种通俗的语言传播给普通人听,这个就是我们的作用了,其实这样的人很多,比如中国有四大名著,原作者是很牛逼的,相当于是我们的厉以宁教授和吴敬琏教授,然后还有一些作者写不出这么有名的著作,但是也能写写一般的文学作品,这样的就相当于是大学里面的普通的经济学老师。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而那些在后世不断的把名著翻译给普通老百姓听的人就相当于是财经评论员,于丹、易中天大概就是属于这个历史文化领域的佼佼者。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3、财经作家

财经作家的本质也是财经评论员,只不过是财经评论员中的佼佼者,一般人只能写一些短评和长文,但是他们能够用自己强大的逻辑能力,重新梳理和组合经济学理论知识,再结合一些实践的东西那就形成自己的一套东西了,可以持续的输出内容。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吴晓波和叶檀就是此种的佼佼者,他们这些人为经济学的传名是功不可没,有多少人知道经济学是从吴晓波、叶檀、黄生看金融开始的?有多少人对金融知识的理解是来自于《货币战争》中的宋鸿兵?而又有多少90后的年轻人喜欢上经济学是因为薛兆丰老师?人长得好看,说话的观点还这么 有道理!

这个群体其实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为经济学的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就好比我们普通人99.99%都不会去看《三国志》,但是有5%的人会看《三国演义》,但是有20%的人会看《易中天品三国》,财经作家就相当于写《三国演义》的人,财经评论员就相当于是易中天。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4、企业家

99.99%的企业家都不是经济学背景出身的,在经济学这个领域他们的理论知识几乎为零,但是他们有很好的经济学直觉,他们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是符合经济学规律的。

他们能够通过社会资源的配置,解决用户的问题,创造价值,并且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产品化、服务化,最后就成为了持续输出这种产品和服务的公司,这个样的就是企业家。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企业家是着眼于解决用户的痛点,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他们的落脚点一定是点状的,是单一的,并非是一个社会整体性的。企业家对本行业的感知是很强的,但是跳出这个行业,他们也是普通人,见识并不比一般人强多少。

总结:对经济发展的分析是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教授干的事情,他们是对国家献策,对后辈传学,财经评论员是面向普通人的,为他们提供通俗易懂的解说;企业家是为社会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一个群体。理论和实践总是差了很多条河流,泾渭分明,自古以来就难以有人能够真正的做到知行合一。王阳明做到了,他就成为了圣贤,曾国藩做到了,他就成为了不朽。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人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才更可能有正确的见解,换一个领域基本都是傻逼,这个就是为什么你以为的很多的名人,最后人设都坍塌的原因,演艺明星对国家政策发表看法,基本都是这个下场,因为不懂,你们读书的时候连个数学都搞不明白,你对这种专业的事情发表看法,提供建议?比如姚晨、比如袁立,最后的下场一定是人设坍塌。

经济学教授、财经评论员、财经作家和企业家谁的经济分析更对?

我们作为财经评论员其实就是拾人牙慧,因为有很多的专业大家已经把他们思想和实践都写成著作传给我们了,亚当斯密是经济学鼻祖,他们的分工理论现在还管用(在没有被新的理论推翻之前,我们一直可以用),所以我们很多时候说的东西都是前人的,就好比是学会了九九乘法表,然后算一下菜市场买菜的账,什么样的搭配都能算得不错。这个并非是我们肚子里有货,而是拾人牙慧而已,记住了一个乘法表就到处套。

但是我们也经常有套不会的地方,因为我们学得不够深,能力不够,说到底,其实啥也不是。现实生活当中的事业才是本质,这个发表观点的平台也就是一个发声的地方。背后的人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和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你让我去谈论机械设计、音乐谱曲,我马上就变成了一个傻逼,现代社会的分工太细了,术业有专攻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