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警鐘長鳴:中外十大股災啟示錄


以史為鑑,警鐘長鳴:中外十大股災啟示錄

股災

從1720年世界第一次股災發生算起,幾乎每一個擁有股市的國家和地區都發生過股災,有的還不止一次。1720年法國密西西比股災和英國南海股災,是世界上發生最早的股災。1929 年和1987 年都起源於美國的股災,是波及範圍最廣的世界性股災;日本、臺灣和香港是世界上股災發生最頻繁的國家或地區之一;包含股災在內的1994 年墨西哥金融危機和1997 年東南亞金融危機表現出匯市與股市輪番暴跌的特點。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讓我們對歷史上著名股災做一個基本瞭解榜。

一、1929年美國股災

跌幅最大的股災發生在1929年的美國,從1929年7月1日至1932年8月1日,美國道瓊斯指數從最高的380.33點直線下跌至最低點42.84點,累計跌幅達到驚人的90%,數據顯示,從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美國股市連續出現了6次暴跌。

與股災前相比,美國鋼鐵公司的股價由每股262美元跌至21美元。通用汽車公司從92美元跌至7美元。而在這場長達四年的股災中,全球經濟均遭受沉重打擊,英國、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均受到波及,最終演變成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

二、1973年中國香港股災

1973年,香港恆生指數達到最高的1774.96點,政府為冷卻股市,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甚至曾出動到消防員以防火條例禁止股民進入華人行買賣股票,隨後的市場開始了迴歸之路,1974年12月10日恆生指數下跌至150.11點,跌幅達90%,只及1969年時的水平,而1774.96的高位則等待了9年,到1981年的1810才被打破。

三、1989年日本股災

排名第三的是日本在1989年經歷的股市泡沫破滅的過程,日經指數從1989年12月開始出現下跌,股指從最高的38916點,下滑至2003年4月最低的7699.50點,最大跌幅達到80.2%,在這場慘烈的下跌過程中,銀行業遭受重創,跌幅排名第一,達91.61%,此外,證券業、建築業、房地產業等與泡沫經濟密切相關的行業亦未能倖免,跌幅紛紛靠前。

四、1993年中國內地股災

排名第四的是中國內地股市1993年的大調整,上證綜合指數從1993年2月的1558.95點,跌至1994年7月的325.89點,僅僅用了17個月的時間,累計跌幅即達到79.1%,中國股市從此進入漫漫熊市,再度突破1558點用了7年之久。

五、2000年美國股災

排名第五的依然為美國市場,美國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在2000年也開始了泡沫破滅的過程,2000年3月,納斯達克綜合指數達到顛峰的最高點5048.62點,在隨後的兩年內,該指數急瀉至最低的1114.11點,累計跌幅達到77.93%,在這輪大跌中,20世紀90年代末熱炒網絡科技股積聚的泡沫宣告破滅無疑是主要原因。

六、2008年中國內地股災

2008年的中國股市仍然寒風陣陣,其累計68.1%的最大跌幅排名世界第六,上證綜指從2007年10月16日最高的6124.04點,到2008年10月28日午盤收盤的最低點1664.93點,累計跌幅達到72.8%,成為2008年以來全球跌幅最大的股票市場。

在這場僅僅耗時12個月的大跌中,中國內地股票市場遭遇毀滅性打擊,近千隻個股遭遇腰斬,而與此巧合的是,A股此前的持續上漲亦持續了11個月,在月線中呈現等邊三角形形態,這正應驗了股市的一句老話——“怎麼漲上來的,就怎麼跌回去”。

七、2008年越南股災

2008年越南經濟危機導致的股市大崩盤排名第七,胡志明交易所VN指數從2007年3月12日的1170.67點,最低下探至2008年6月11日的367.46點,最大跌幅達到68.6%,在這輪調整中,越南經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大危機,高通貨膨脹,鉅額的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引發外資的全面撤退,從而導致股市急跌,隨後越南政府採取一系列“救市”措施,令股指逐步企穩反彈。

八、1996年新加坡股災、2000年中國臺灣股災、1997年中國香港股災

亞洲金融危機中1996年新加坡STI指數,從1996年2月的最高點2493.70點跌至1998年9月的805.04點,最大跌幅67.7%;2000年中國臺灣股市泡沫破滅,臺灣加權指數從2000年2月的10202.20點,跌至2001年9月的3493.78點,最大跌幅達到65.75%;亞洲金融危機時,1997年中國香港股市從16673.30點跌至6660.42點,跌幅達到60.05%。這三次股災均位列前十大股災之列。

九、通過比較全球歷史上幾次重要股災,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1:股票市場有自身漲跌規律。所有的股災均發生在股票價格偏高時期,而且泡沫化程度越高,跌幅越深。

2:槓桿工具會放大股市的波動。比如美國1929年股災、1987年股災、臺灣1990年股災。

3:新興經濟體在推動金融自由化過程中容易出現股災,在資本賬戶開放、金融創新工具增加的過程中,政府監管體系不完善,投資者對新環境不熟悉。比如1989年日本股災、1990年臺灣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4:如果股災發在經濟週期上升期或降息週期,股市具有較強的恢復能力且調整較淺較快,有基本面或政策面資金面的支撐,比如美國1987年股災、2011年受主權債務危機衝擊,美國經濟處在經濟週期上升期和低利率時代;但是如果股災發生在經濟週期下降期或加息週期,股市恢復力較弱且調整較深,比如美國1929年大蕭條、2008年次貸危機、日本1989年股災。

5:政府救市是正常的逆週期調節,該出手時就出手。股票市場也是市場經濟體系之一,因此需要政府逆週期調節,比如股市過熱時加息、增加IPO供給等,股市暴跌時注入流動性、降息、減少股票供給等

6:股災發生時政府救市要及時有效,防止股災對金融體系和實體經濟的過大傷害。同樣處於經濟週期的拐點,1929年大蕭條的最大教訓是政府救助不及時,放任股災蔓延成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而2008年次貸危機由於及時啟動注入流動性、QE等,一度被稱為“百年一遇”的股災對實體經濟衝擊相對較小,股災後美國經濟恢復較快。

股市,既是一個投資的市場,也是一個投機的市場。投機有適度投機和過度投機之分。適度投機是有利於股市發展的。過度投機則不同,容易導致股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