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帝武丁征伐鬼方為什麼要三年?

殷商王朝到了武丁統治時期,“邦散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詩經·玄鳥》)。這都是武丁舉賢任能、用兵四方換來的。

《後漢書·西羌傳》載:“及殷室中衰,諸夷皆叛。至於武丁,徵西戎鬼方,三年乃克。”表明抵禦外族入侵成為武丁繼位之後殷商王朝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征伐鬼方則是當時十分艱鉅持久的一個重大戰役。

商帝武丁征伐鬼方為什麼要三年?

由於流傳至今的三代史料並不多,人們難以知曉關於這一戰役的詳細情況。

鬼方,為商、周時期活動在我國陝西渭水以北,以迄蒙古戈壁之間地區的一個部族。商人稱呼他們為鬼方, 而周人一般稱之為翟。

陶克濤在其著作《氈鄉春秋 匈奴篇》裡,用蒙古語解釋說:“今蒙古語與鬼、畏聲近的有個字釋意為甲冑,即武裝起來的壯士。那麼,鬼方就是甲兵或穿愷甲的人所在的地區。另有一個字, 亦與‘畏 ’聲近,意為森林,畏方或者就是森林中人。”他認為這兩個蒙古字,即為《華夷譯語·器用門》裡的“忽牙黑”和《地理門》中的槐。不過,他也承認這種解釋目前“還無法取得佐證”。

商帝武丁征伐鬼方為什麼要三年?

實際上,王國維在《鬼方、昆夷、狡猶考》一文中考訂鬼方應為畏方, “其族西至拼隴,環中國而北,東及太行、常山間,中問或分或合,時入侵暴中一見於商周間者,曰鬼方、曰昆夷、日摸窩;其在宗周之際,則日儼猶;入春秋後則始謂之戎,繼日狄;戰國以降,又稱之日胡、日匈奴。”

由於王的考證十分詳細,且證據“確鑿”,我們可以認為以上就是武丁所伐的鬼方。但武丁至秦漢時期有一千多年,鬼方的活動區域肯定有所改變,而鬼方的稱謂沿革,則按王國維的考證。

其實,武丁所征伐的鬼方,應該是一個囊括多個遊牧部落的民族。

如《逸周書·明堂》載西周有“五狄”,《職方》說西周有“六狄”。“五”、 “六”在這裡指的是約數。《後漢書·西羌傳》注引《竹書紀年 》載先周王季時代周人曾伐“西落鬼,俘十二翟王”,可見商朝晚期鬼方在岐周地區就有二十多個不同名字的部落。

這個遊牧民族,常進犯“中國”,擄掠糧食財物,對中原王朝的農拼定居生 活是一個嚴重的威脅。在“殷室中衰,諸夷皆叛。”時期更加猖狂,因此武丁才 下定決心征伐。

《周易·未濟》中說:“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按照當時商朝對北方民族用兵的記錄,即每次用兵一般為三千至五千人不等。要知道,武丁可是殷商的中興之主,他都要用三年時間征伐鬼方,而且還不能完全將其擊敗或消滅,可見當時鬼方還是十分當強大的。

武丁擊潰了汾水谷地平原一帶的鬼方宗主部系,殘部逃亡大河以西;還消滅、俘虜、降順了大量鬼方部眾,武丁將歸順的首領遷到商朝首都以北不足百里的地方,封為鬼國,就近管理;同時又在汾水谷地平原上封建唐、霍二國,防禦鬼方殘部東山再起,一些戰俘如“懷姓九宗”等即賜唐、霍二國就地役使。唐國在今山西省翼城一帶,周初被成王滅掉。

商帝武丁征伐鬼方為什麼要三年?

當時武丁除了征伐鬼方,其附近羌也是商朝的勁敵。羌大概分佈於今青海的東南部、內蒙古西南部、甘肅大部、四川的北部和山西的西北部。羌與鬼方一樣,也是一個部落種類很多,互不統屬的民族。雙方打得十分激烈,卜辭中記載的有商出兵最多,即數十萬人的一次戰鬥就發生在此。只是武丁無法將整個羌人征服,不過也有很多臣服於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