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澳军复仇的新几内亚战役中消灭多少日军?

乡间地头生活录


提起二战中乃至近代以来行为最为残暴,人性泯灭的军队,一定是非日本侵略军莫属。侵华日军在中国干下无数惨无人道的罪恶勾当。

特别令人发指的如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在占领中国首都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遇难人数超过30万。

1943年5月日军在湖南省南县厂窖镇疯狂屠杀无辜平民,制造了侵华第二大惨案,仅三天就共杀害我同胞3万多人,每天屠杀竟达1万多人。在十四年抗战中,日寇这样的野蛮暴行屡屡发生。

在世界各地其它战场,日本军队同样干下许多残暴的罪行。

1942年4月,在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美国和菲律宾守军与日军激战4个月后向日军投降,大约78,000名战俘被日军强行押解到160公里外的战俘营。一路上不供给饮水和食物,沿路又不断遭到看押的日军刺死、枪杀,在这场被称为“死亡行军”的暴行中约有15000名战俘丧命。

1942年2月在荷属东印度群岛安汶岛,澳大利亚和荷兰守军抵抗不了日军登陆部队的进攻而投降。被俘的1100人中,只有四分之一活了下来,而负责守卫机场的300名澳大利亚军人全部遭到屠杀。

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对这场“拉哈大屠杀”这样记载:“这些战俘分四批被屠杀在机场附近。一些人被刺刀刺死,一些人被砍头,一些人被棒打致死。没有幸存者”。

1942年2月马来亚-新加坡战役中,驻新加坡英军总司令率7万英军向不到3万日军投降。此战后,总共约有13万英军、印军和澳军成为日军俘虏。其中就有15000名澳军士兵,可是最终只有不到7000名澳大利亚人活了下来。

2月19日,近 200架日军飞机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炸死 243人,炸伤近 400人。损失23架飞机,35艘舰船,港口几乎被摧毁。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第一次被外国军队袭击本土,这更让澳大利亚人对日军充满了仇恨。

残酷的战争也让原本没有什么像样实力的澳大利亚军队迅速强大起来,同仇敌忾的澳大利亚人全面动员起来对日作战。二战期间,700万人口的澳大利亚曾有 57万多人参军,80%的青壮年男子曾加入军队服务。

01

有道是天道轮回,恶有恶报,多行不义必自毙。于是,二战以来疯狂的日军总算遇到一个比自己还要厉害的狠角色,让它尝到了如同自己加害别人那样的苦头。而以牙还牙的复仇者正是在二战中原本看似不起眼的澳大利亚。

在西太平洋的赤道南侧,马来群岛以东有一座太平洋第一大岛屿:新几内亚岛,又称伊里安岛。全岛多山,东西长约2400公里,中部最宽处640公里。连同沿海附属岛屿共约82万平方公里。

太平洋战争前,这里分别是英国人和荷兰人的殖民地(现在分属印尼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而属于英国殖民地的那半个新几内亚岛,当时由澳大利亚托管。

1943年初,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不断遭到沉重打击。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和巴布亚半岛战役受挫后,日军在新几内亚东北部地区不断增加兵力,企图建立一道外围防线以固守战略要地、新几内亚的首府拉包尔。

美澳盟军则企图首先收复新几内亚的东北海岸的战略据点萨拉马瓦和莱城,再向西推进,夺取新几内亚北部沿海地区,为进攻被日军占领的菲律宾开辟道路。

1943年6月初,美澳盟军在萨拉马瓦东南的拿骚湾登陆,随后向萨拉马瓦日军发动攻击,8月中旬多次空袭日军机场,几乎将日军的飞机全部击毁,夺得了制空权。

9月中旬美澳盟军开始围攻莱城,迫使日军约9000人弃城突围。莱城攻克后,美澳盟军打开了进军巴布亚的门户。

随后,日军和美澳联军在新几内亚岛上展开了大规模战斗,日军先后向新几内亚战场投入了20万左右的兵力。企图采取死守的方法,与美澳联军打消耗战。

02

联军统帅麦克阿瑟放弃传统的逐步推进战法,采用“蛙跳战术”:就是跳越日军有重兵坚固防守、一时难以攻克的据点,进攻比较远的目标,逐层深入日军弧形的防御线。

从新几内亚战役开始到1944年的7月底结束,近13个月的时间里,美澳联军避实击虚,推进1800公里,将日军分裂切开,并且切断日军的补给线。在小范围内将日军孤立起来,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加以逐个击破歼灭。联军得以直逼菲律宾的棉兰老岛。

日军只好在没有后援补给的情况下和美澳联军作战。而澳军采用了非常有效的“占地方”战术,依靠美国支援的火炮帮助,占领一切没有人的地方。

麦克阿瑟

遇到日军占领的地方,不与他们短兵相接,直接用猛烈的炮火推平,这样可以摧毁敌人的抵抗,减少己方的伤亡。日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即使炮火没能给日军造成巨大的伤亡,却也让他们只能躲在防弹洞里不敢冒头。

新几内亚岛是热带雨林气候,本来湿度就很大。被围困的日军,海陆补给线均被切断,绝望地在雨季中期待外援。在炎热潮湿的防弹洞里,日本兵们晒不着太阳,热带暴雨还使得洞里面都是积水,皮肤病开始蔓延。

当时在新几内亚岛上的日本人,就算逃过了疟疾也逃不过皮肤病,健康的人身上甚至都能长出青苔,伤兵也有活活被烂死的。

失去补给,没有食物来源的日军很快就有1万多人投降,但澳大利亚军队已经没有耐心去优待这些强盗了,他们大部分还是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地消失了。

日军只能残忍地靠吃死去同伴的尸体来补充,1944年日本第18军司令部甚至曾经发布过“禁止食用战友尸体,违者严惩”的布告,可见当时日军的惨状。

最终二十万日军向澳军投降的只有1万1千多人,之后,其中又有1100多人因伤病不治而死亡。也就是说二十万日军,在新几内亚战役中死亡约十九万。在如此大规模作战中消灭对方95%的例子在近现代世界战争史实属罕见。

至今找到的日军尸首只有两万具左右,大约十五万日本兵死不见尸。新几内亚战役绝对是二战史上日军最惨的一次失败,成为日军的噩梦。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澳大利亚复仇之战”。

缅甸战役时,担任英军司令官的斯利姆元帅用新几内亚战例鼓舞士兵:“在新几内亚的米尔恩湾,澳大利亚军队在陆地上粉碎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如果当时的澳大利亚人可以做到,今天的我们也应该可以做到。有些人忘记了是澳大利亚人首先粉碎的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我们在缅甸应该回忆起来才对”。

03

澳大利亚人可谓是有仇必报,二战后在对日本侵略罪行的审判中,澳大利亚是唯一要求将日本天皇列入战犯要求审判的。

各国检察官圈定的甲级战犯名单中,美国提交的名单有30人,英国11人,而澳大利亚提交了多达100人的名单,其中第一个便是天皇裕仁,澳大利亚政府坚决要求将日本天皇绳之于法。

美国出于战后便于管理日本的考虑,请求澳大利亚将裕仁名字抹去,交换条件是将东京审判首席法官的位置让给澳大利亚人。

裕仁天皇

事实上,战争结束之后,澳大利亚在惩治战犯方面也是战胜国中最毫不手软的,根据日本厚生省的统计,澳大利亚处决了140名日本乙丙级战犯,在同盟国中是最多的。

以至在战后一段时间里日本人最恨澳大利亚人,上世纪70年代初发行的电影《日本沉没》里这样描写:日本要沉没了,世界各国都伸出手来帮忙,唯独澳大利亚人在勒索了大量财宝之后别过脸去装作没事人一样。

可以看出,多年后日本人也还在对昔日的噩梦耿耿于怀,还在抱怨。可是毫无疑问,他们首先应该反思的却是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累累罪行。

新几内亚战役中行之有效的蛙跳战术,后来在更大的太平洋战场得到充分的运用。盟军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下,粉碎了日军的严密防线,使得美军先后跳过了加罗林群岛、台湾岛等大多数岛屿,夺取了塞班岛、硫磺岛、冲绳岛。

一系列越岛登陆作战使得盟军迅速的打开了通向日本本土的大门,加快获得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胜利。


汉周读书


满打满算,二十万人。

日军为了拿下新几内亚,先后派遣多批军队,总兵力共计20万,经过长达四年的作战,最后撤回到日本本土的士兵,只剩18000人左右,其余则全部阵亡。

在整个太平洋战场,澳军没少让日本人咬牙切齿。

说起新几内亚,可能很多朋友并不熟悉,咱们先来看新几内亚岛的位置:

“新几内亚岛”位于澳大利亚的北部海域,二战时澳军与日军的主要战场,则位于新几内亚岛的东部地区,现为“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

西部地区则为印尼所有。

从1941年到1945年,将近四年的时间里,日军先后分多次往新几内亚派兵,然而每一次都铩羽而归,澳军对日军的作战,几乎可以用两个字完整概括:

全歼。

再说遏制日军战斗力的两个重要因素:

第一,气候。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属于热带国家,气候湿润,位于其北部的新几内亚更是如此,所以日军在登陆以后,突显出相当大的水土不服问题。

期间澳军将火力主要集中于日军阵地,将大部分日军阻扼在地道之中,由于地道内比外界更加潮湿,许多日军因此患上了皮肤病,伤兵恢复速度减慢。再加上澳军方面多次成功阻断日军的供给线,使得被阻截于地道内的日军无法得到有效供给,很快便出现了断水断粮的情况。

人一旦没了粮食和水,就会展露出最为极端的一面,由此一些日军为了充饥,甚至啃食战友的尸体,可想而知这场战役具体有多惨烈。

第二,美军增援。

作为二战同盟国的核心力量,美国向日本宣战后,很快便向澳大利亚派兵,与澳军共同打击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日军主力。

以1943年6月30日的萨拉马瓦战役为例:

美澳联军在距离萨拉马瓦东南部,约30公里的拿骚湾登陆。

随后共同向萨拉马瓦发起进攻,以吸引驻莱城的日军分兵支援。

连续作战两个月后,于8 月17 日,美国第五航空队组织大规模战机编队,空隙日军在莱城附近的军事机场,当天共击毁日本战机约200 架,一举夺得制空权,日军在新几内亚几乎所有的航空力量,也被这次空袭摧毁殆尽。

再过一个月,于9月4日,澳军第九师由美海军掩护,在莱城东面约20 公里的河口登陆,登陆之后迅速组建阵地,对驻扎在莱城内的日军进行火力压制。

次日,得益于澳军突显成效的火力压制,美军的伞兵团约1700 人,成功对莱城背后的机场实施空降,日军在莱城的军用机场被美澳联军顺利占领。

与此同时,先前火力压制日军的澳军由西面进攻,与占领机场的美澳联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对日军发起总攻。

9月8 日,位于莱城以南的一座小镇,名为萨拉莫阿,先前为日军占领地区,为了支援莱城,同时也因为受到美澳联军的猛击,驻扎于此处的日军紧急接到命令,全部撤往莱城。

9 月11 日,在美澳联军的强大火力下,萨拉莫阿被攻克。

9 月15 日,美、澳联军开始合围莱城,日军方面约有9000 人弃城突围,逃往北部山区。

至此,日军主力宣告瓦解,再无一战之力。

澳军第七师与第九师顺势攻克莱城,同时帮助美军打开进军巴布亚的大门。

9月22日,澳军第9师一部在休恩半岛东面登陆,经过长达十数天的连续作战,于10月2日成功占领芬什港。

日军主力第二十师团由小城“马当”被调往休恩半岛进行增援,不料却遭到美澳联军重创。

最终,于12月19日,日军全员向锡奥地区撤退。

同时宣告日军在萨拉马瓦战役中全面溃败,此后又进行了两年的战斗,但日军几乎全部都以失败收场,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书,宣布战争结束,澳军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胜利。

如今的巴布亚新几内亚:


——————


钱品聚


新几内亚战役堪称二战的“绞肉机”,在20万参战日军中大约只有不到一万日军得以幸免,阵亡率达到了令人恐怖的95%!其中大部分的日本兵甚至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而这也是日本军队在二战中损失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图为遭到空袭的达尔文港

太平洋战争初期,进攻东南亚地区的日军部队俘虏的大约十三万名英美澳军士兵,其中,澳军士兵大约有一万五千人。但战争结束后,这些澳军士兵中只有一半不到的人生还,再加上日军于1942年对澳大利亚港口达尔文港发动的空袭导致600多澳大利亚人伤亡,整个民族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一名澳大利亚人正在被日军处死

新几内亚战争时期,占据了海空优势机动兵力的美军采取了“跳蛙战术”,使日军各个占领岛屿之间的联系被打破,物资补给极为困难。再加上热带地区温度高,湿度大,蚊虫滋生严重。一些部队因为传染病的爆发导致部队战斗力大量下降,甚至出现了生还者食用死去战友尸体的事情。

图为正在修整的澳大利亚部队

而澳大利亚军队则采用炮火掩护步兵清岛,并困守拒不投降的日军残部的保守策略,这一行为导致大部分的日军岛屿驻守部队几乎全员战死。即使有投降的日军部队,也大多被复仇欲望强烈的澳大利亚士兵处以枪决。而其他岛屿的日军士兵在听到了澳大利亚士兵的“不讲理”行为后,也变得愈发拼命。毕竟当时的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驻守部队已无突围希望。在这种绝望情绪的影响下,才促成了19万日军的阵亡。


双马尾班长


我们都知道二战时期日本作为法西斯国家,在亚洲,东南亚,澳大利亚,太平洋发动了侵略战争,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俘是应该遣返回国的,比如我们就很温和的对待了日本战俘,基本放回去了。但是澳大利亚是例外,对日本战俘进行残忍的报复,跟苏联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战时期,为何澳大利亚这么仇恨日本人呢?

二战爆发之初,澳大利亚先是派兵(包括陆海军)到欧洲及北非偕同英军与纳粹德国作战。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本部分占领了所罗门群岛之后,澳大利亚本土一度面临被日本全面入侵的威胁。后来在美国的帮助下遏制了日本的攻势,解除了对澳大利亚本土的威胁(瓜岛战役),之后澳大利亚海军在太平洋偕同美军与日本作战。

在二战期间,共有3万多澳大利亚军人沦为战俘。根据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的统计,被日军俘虏的澳大利亚军人有三分之一没能活到战争结束,饥饿、疾病、过度劳累和遭到虐待是战俘大量死亡的原因。

如果是对垒无情,双方刺刀都见红还能理解。然而在新加坡沦陷前后,日军残杀澳大利亚护士的行为就是相当没品了。

1942年2月,随同澳大利亚陆军第八军团到达马来亚的一支护士队,在新加坡陷落前她们被分成两组进行撤离。2月11日,一组登上了帝国星号,在日军轰炸机轮番轰炸之后,她们到达巴达里亚,最后返回澳大利亚。2月12日凌晨6点,另一组共计65名护士登上维耐尔布鲁克号舰。

2月14日下午,由于日军的轰炸,在不到半个小时内该舰在苏门答腊的东南海岸沉没,舰上的一些护士和多数平民葬身鱼腹。虽有53人竭力游到附近的班卡岛,但是日军冷酷无情地用机枪射杀了已经登岸的21名幸存者,余下的32人沦为日本战俘,开始了长达三年半的集中营生活,其中有8人在关押中死去。

电影《桂河大桥》曾让日军在二战期间强迫战俘修建泰缅铁路的残暴行径广为人知,这些战俘中就有很多来自澳大利亚。根据统计,约有6.1万盟军士兵和数万当地平民被日军强迫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修建这条在热带丛林中穿山越岭的铁路,其中有2650名澳大利亚人死在这条“死亡铁路”上。

还有臭名昭著的“拉哈大屠杀”,它发生在1942年。那年一支约300人的澳大利亚部队被派往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印度尼西亚)安汶岛,守卫那里的机场。1月30日,一支兵力强大的日军部队登陆该岛,战斗进行到2月3日,岛上的澳大利亚和荷兰守军投降。在安汶岛被俘的1100人中,只有四分之一活了下来,而负责守卫机场的澳大利亚军人全部遭到屠杀。

澳大利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由不毛之地变成自由、富裕的自由国家。他们热爱这片土地,可是日本人打破了这份平静。日本人不仅虐杀澳大利亚战俘,还轰炸澳大利亚北部的达尔文港,并试图偷袭悉尼,这可惹毛了澳大利亚人。

据统计,当时澳大利亚仅有700多万人,参与战争的人口达到300多万,直接参军的人口达到近100万。面对日本的威胁,他们毫无退路,因为背后就是自己的亲人和家园,他们充满了对日本的仇恨,所以人人争相参军,可谓是全民皆兵。

因此,澳大利亚在1943年6月到1944年7月的新几内亚战役中,新仇旧恨一起算。

澳大利亚采取了“以暴制暴”的手法,打起仗来凶残无比,让日军闻风丧胆。在对待日军俘虏这一点上澳大利亚其实算是比较好的了,直接将其杀掉,也没有进行过多的折磨。在二战当中,澳大利亚杀死的日军俘虏比美国还多。

当时日军看到澳大利亚敢反抗,于是陆续投入了20多万军队进去,结果能够平安回来的只有不到2万人,这场仗可以说让日军元气大伤。澳大利亚在这场战役中压根就没收留过日本战俘,见到日本军人就是直接杀掉,清理战场时还必须要补一枪。

在新几内亚战役结束后,日军看到澳大利亚军人就怕。

战争结束后,澳大利亚对惩治战犯在战胜国中也是最毫不留情的。根据战后统计,我们处理了30人左右,澳大利亚处决了140名乙丙级战犯,在同盟国中最多。只要日本的乙丙级战犯落到澳大利亚,几乎就死定了。


王铭苇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公开仇视日本的国家,每年的2月19日9时58分,澳大利亚达尔文城都会拉响警报以提醒勿忘国耻。日本到底对澳大利亚做了什么以至于澳大利亚这么的仇恨日本。这还要从二战说起。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日本展开对英、美、法等西方国家在东南亚的殖民地,在马来亚-新加坡战役中,日军以4万兵力迫使7万英军投降,其中就有15000名左右的澳大利亚士兵,在长达三年的战俘营折磨后存活下来的只有不到7000人。



日军杀害澳大利亚战俘

1942年2月19日,近200架日军战机轰炸了澳大利亚北部重要港口——达尔文港。炸死243人,受伤近400人,这是澳大利亚历史上唯一一次被外国袭击本土,被澳大利亚人视为最大的耻辱。

被轰炸的达尔文港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1943年夏季开始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转入守势,对日本仇恨到极点的澳大利亚终于等到了报仇雪耻的机会——新几内亚战争。

新几内亚战役图

1942年3月,日军于澳军在新几内亚展开了惨烈战斗,日军先后投入20万兵力也没能逃过澳军的疯狂报复。麦克阿瑟将军的“蛙跳战术”彻底切断了日军的后勤补给,日军不得不在没有后援的情况下于澳军作战。澳军在美军的支援下使用“空降占地战术”利用火炮的优势对日军疯狂轰炸,使得日军不得不躲在防空洞里,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造成痢疾,皮肤病,给本来就没有后勤补给的日军造成重大伤亡。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日军很快就有一万多人投降,但是澳军还是杀害了他们。没投降的不得不靠吃战友的尸体来维持生命,日军其惨状可想而知。20万日军活下来的只有不到5%,能找到尸首的不足2万具,活着回到日本的只有不到1800人,这是二战中日军最大最惨的失败。

战死的日军

在战胜国里澳大利亚是唯一一个要求将日本天皇列入战犯要求审判的,各国圈定的甲级战犯名单中,美国提交了30人,英国11人,而澳大利亚整整提交了100人,其中第一个就是日本天皇,并且坚决要求处死裕仁天皇。因为美国需要日本牵制苏联,所以才没能得逞。

东京审判

你认为澳大利亚的行为和日军一样么?


琪乐无穷0418


分不清的,也很难分清。几个恶战全是美军打的,比如布纳之战,澳军的战力还是一般,不如美军的。当美军控制了海权和空权后,鬼子守什么岛都是死路一条,主动权都在老美手里,想打你哪个就哪个,想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过日军的确顽强。但是在新几内亚战役中竟然出现大队建制的投降,受武士道和“战阵训”约束的旧日军人能这样,说明当时日军的意志开始走向崩溃。(比如某大队长竹永正治中佐同身边4名军官商量,一致决定投降,并集合还剩下的42人列队下山向澳军投降)



1945年7月,日军第18军司令官安达二十三下令全员牺牲报国,即发起自杀攻击,但是饥饿无力的部署们却没怎么执行。(和硫磺岛形成强烈反差)8月间日本投降时,第18军仅仅剩下了1万3千人,其中第20师团登岛时有2万5千如狼如虎的官兵,此时竟然只有785人连枪都拿不到的瘦骨嶙峋的官兵!!一些日本军官对澳军说,如果再坚持下去,不用你们打过一二个月剩下的人也就饿死了...皇军从来没这么惨过。



最后一段战斗,澳军是主力,也有美军参战。新几内亚岛屿战中的巴布亚战役,日军的伤亡比例惊人。他们投入了一万七八的人,其中仅仅有1300人成功从米尔恩湾撤退,300人从古迪纳夫岛撤出。战役期间,约1000名日军伤员从巴萨布亚乘船返回拉包尔;二在战役结束阶段,约有包括伤病员在内的2400人从海路或陆路逃脱。综上所述,日军在战役期间成功撤出了5000人左右,损失那应该在一万三左右。如果加上海军舰队以及航空兵的伤亡,则还要再加一千。盟军共掩埋了7000具日军尸体,日军自己则埋葬了5000多名战友多尸体。



澳洲师的装备也不错,后期一个澳军师有18000人左右,冲锋枪6525支,步枪11254支,机枪1302挺。澳军师炮兵72门25磅炮,全师迫炮359门,这个火力完全强于日军。(有先进武器和严格系统训练,一般部队都能成为王牌。陆战一师成军一年,一样在瓜岛把日本老牌师团打得大败)


李三万的三万里


澳军的这次新几内亚复仇战役也可以说解了二战期间全世界痛恨日本人的国家的一次大快人心吧。1942年日军疯狂轰炸达尔文港的时候也是澳大利亚的一次国耻,也给了这次复仇计划埋下了伏笔,但当时澳军的战斗力太弱了,但是国耻家恨让当时的澳人高度l团结,几乎全国的成年男子都加入到这场战役里,也高度,智慧的运用了新几内亚的天然条件大胜日军。据当时日军在新几内亚投入的军力有20万左右,最后在这场战役后活下来的不到一万人,也因为这场战役澳大利亚是全世界唯一一个要求把日本天皇作为战犯处死的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