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就是墨菲定律:不要心存侥幸!你担心的事情,一般都会发生

本来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最后却演变成了神奇的“墨菲定律”。

事情还要追溯到1949年,有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在讥讽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鬼时,开了这样一句玩笑:“假如一件事情有可能被搞砸,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搞砸。”

这句话迅速传播开来,并扩散到世界各地。不可避免的,在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的初衷,演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有一种最受欢迎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情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就这样,神奇的“墨菲定律”在一个不经意的玩笑中诞生了。

原来这就是墨菲定律:不要心存侥幸!你担心的事情,一般都会发生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不要心存侥幸!你担心的事情,一般都会发生,虽然人类越来越聪明,但有些不幸的事故总会发生。因为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不管科技有多进步。而且,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面临的麻烦也就越严重。

墨菲定律的背后,是谁在作怪?

“上帝高深莫测,但他并无恶意。”大家都知道,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不管你留意与否,我们向上抛一枚硬币,落地时只有两种可能,正面朝上或正面朝下。不管是从感性的角度还是从理性的角度来看,两种可能性大致是相等的。

然而有一件事情却令西方人诧异无比:吃早餐时,如果不小心把面包片掉了下去,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涂了奶油的一面贴在地上,面包能不能吃倒无关紧要,问题是地板弄脏了可实在令人恼火。这让人们想到了“墨菲定律”,你越是担心什么,就越会发生什么,就像我们俗语常说的“怕什么,来什么”。

原来这就是墨菲定律:不要心存侥幸!你担心的事情,一般都会发生

1991年,英国BBC广播公司的节目主持人,在所有观众面前,做了这样一场演出:把面包片涂上奶油,再以各种方式抛向空中,总共作了300次左右。统计结果显示,和我们随机抛硬币一样,面包片正反两面着地的次数几乎相等。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面包片的掉落似乎并不能印证墨菲定律。

然而,结论不要下得太早,墨菲定律是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推翻的。四年后的1995年,马修斯,一位爱好数学的英国记者的出现又给人们带来了新信息。他认为,人们是希望“墨菲定律”能被推翻的,因为他们有一种心理在作怪,那就是:他们不希望地板被弄脏。这种心理因素的一个后果就是人们忽视了BBC电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早餐桌上,面包片是被碰到桌边,然后掉下来,而不是抛向空中再落下,两者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马修斯借助自己擅长的数学工具,运用力学原理,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的结果是——地板必定会被弄脏。原因是:地板被弄脏,不是“墨菲定律”在作怪,而是地球的引力、餐桌的高度和面包片被碰出桌边的水平速度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三个原因的作用,使面包片在落地的过程中刚好翻转180度。因此,“面包片事件”根本不是随机性事件,而是确定性事件,就像树上的苹果必然要落向地面而不是飞向空中一样确定,如此看来,墨菲定律似乎又有了些科学的佐证。

原来这就是墨菲定律:不要心存侥幸!你担心的事情,一般都会发生

事实上,“墨菲定律”在20世纪中叶的美国诞生并在此后流行至今,绝非偶然。

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科技日新月异,人类开始成为真正地球主宰的时代:人类取得了对自然、疾病以及其他限制的重大胜利,优势不断扩大;人类飞上了天空,而且开始探索更遥远的太空;人类有能力修筑巨型水坝、核电站和空间站;人类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世界的面貌……人类普遍乐观,相信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无论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人类总能找到一种办法或模式战胜它。

这种盲目的乐观主义,使人类得意忘形。却不知,对于茫茫宇宙来说,人类的智慧还是幼稚和肤浅的。人类虽很聪明,并且正变得越来越聪明,但世界无比庞大复杂,人类永远也不能完全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人类还有个不可避免的劣势,就是容易犯错误。永远不犯错误的人是不存在的。正是因为这两个原因,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不幸事故、灾难不断发生。

原来这就是墨菲定律:不要心存侥幸!你担心的事情,一般都会发生

近半个世纪以来,“墨菲定律”这个幽灵搅得满世界人心神不宁,它提醒我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事故依然还会发生,而且永远会发生,一定要小心警惕,万不可疏忽大意,就像这次新冠病毒带来的疫情一样,给人们上了沉重的一课。

而对个人来说,“墨菲定律”忠告人们:面对人类自身的缺陷,凡事要尽量想得更全面一些,采取多种保险措施,尽量防止偶然发生的人为失误,千万不要心存侥幸!否则,你担心的事情,一般都会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