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游戏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哪些意义?

梦随心想2


有很多家长都下载不少APP,以帮助孩子学习外语、学认字,或玩网上游戏;认为这样能使孩子学习之余,亦能令他们安静下来。玩平板电脑的确会令孩子接触到各种新奇的知识,但同时,玩电脑会容易令孩子成为被动式的学习者。长期依赖平板电脑,更会令孩子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阻碍正常的社交发展,令学习变得单向,久而久之,令孩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


互动游戏的好处

助长创意、促进沟通和社交能力

根据(FrombergandGullo,1992)互动游戏能帮助孩子有效地表达自己,从而促进语言和社交发展,并能加强创意思维模式及组织能力。适当的互动游戏,更有助孩子的大小肌肉发展。例如:家长能与孩子玩制作汉堡饱游戏,透过互动的沟通,为对方制造作汉堡饱,从而促进指令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游戏中,孩子更能加入自己的创意,制造新颖的口味。

连系真实和虚拟世界

年纪较轻的孩子未能分辨真实和虚拟的世界。平板电脑的游戏会令小朋友沉迷于虚构的世界当中,混淆真实和虚拟世界。根据Piaget(1962),互动游戏能有效帮助孩子于玩具中连系真实环境,促进认知发展,例如:解决难题的能力。象征式游戏,例如:用梳替公仔梳头,用牙刷替公仔擦牙等,能令小朋友学习物件的用途,并把事情连系于真实生活之中(Baren-Cohen,1987)。

亲子关系

放下电脑游戏更有助建立优质的亲子关系,加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亦鼓励放下电脑游戏更有助建立优质的亲子关系,加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同时亦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家长与孩子能共同制作玩具,创出无限可能。例如:用棉花和雪条棒制造玩具屋。在没有玩具的情况下,玩角色扮演,这样能加强孩子的沟通能力之余,同时亦让家长理解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建立优质的亲子互动关系。


儿科医生鲍秀兰


你好,我现在是一位全职妈妈,每天都会花半个上午和孩子在家里玩游戏互动,但我的游戏是分类型的,如益智类、蒙氏教具、还有英文歌、绘本类,我认为对他的成长有四个方面的好处:

1、益智类游戏互动——锻炼逻辑思维

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双向思考能力。通过一些益智类的游戏,让孩子学会逻辑思考。


2、蒙氏教具游戏互动——促进精细动作及感官发育

通过蒙氏教具,可以让孩子加强“手”的操作能力,促进精细动作发育,以及感官发育。蒙氏的教具很多都是和数学几何、形状等相关的,颜色也是固定的红、黄、蓝、绿,对宝宝的感官思维、形状认知、颜色大小认知等的培养,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英文歌类游戏互动——提升英文理解能力

我会每天给孩子选一首英文歌,用于边唱边跳、做游戏,让孩子从游戏中理解单词、句子的意思。

4、绘本类游戏互动——提升情绪管理能力

关于绘本也是我每天和孩子必玩的游戏,我会选一些情绪管理类的绘本和他互动,比如《我的感觉》这套绘本,里面有八种不同的情绪,我会试着和他扮演绘本中不同的角色,让他来体会不同的情绪,以及要如何处理面对这些情绪。



总结:任何游戏都有其背后的含义,我们只需要掌握正确的互动方法,抓住孩子感兴趣的点,都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一点亲身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夏与橙的育儿手记


宝宝具备了在短期内记住某些经历、细节的记忆能力,他可以做更为具体的事情,比如妈妈曾经教过他玩儿某种玩具,那么他仍然能自己操作。宝宝现在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既有助于精细动作的发展,也有利于亲密亲子关系的建立,妈妈和宝宝做些模仿游戏吧。

模仿游戏

宝宝是模仿界的天才,他在模仿大人活动的同时获得个人技能的提升。即便妈妈并不刻意教宝宝什么,其实他都在旁边默默观察学习,甚至在遭遇某项难题时开动大脑自己想办法。除了鼓励宝宝模仿妈妈动作表情,妈妈也可以和宝宝一起玩玩具,借助宝宝善于模仿的特点,将游戏方式示范给宝宝看。例如为宝宝示范玩积木就是个不错的选择,虽然目前宝宝的手指尚不能支配得那么灵活,且他对空间关系的认知尚需完善,还不会把一个积木按意愿堆积在另一个积木上,但模仿尝试的过程有助于锻炼宝宝的模仿能力、提升手眼协调性。同时,妈妈可以趁机教给宝宝积木的特性,告诉他“这块积木是绿色的、正方形,这块积木是红色的、三角形。”

水上乐园

妈妈在给宝宝洗澡时营造出快乐的气氛吧,宝宝爱上洗澡会给妈妈减少很多麻烦。在洗澡时,给宝宝准备一些戏水玩具,甚至是一把喷水枪,让他在玩耍的同时增进手眼协调性和对身体部位的认知。教宝宝捏响小黄鸭之类的戏水玩具,甚至指导他将小黄鸭摁在浴盆底灌满水,再拿出水面把小黄鸭肚子里的水捏出来,宝宝会喜欢上这个游戏。


崔玉涛育学园


所有早期教育学家都同意这句话:要增加亲子相处时间,父母多陪孩子玩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但爸爸妈妈有没有想过,陪伴时究竟是要做什么?难道只是简单的一起看电视读故事去游乐场?在这里,小G告诉各位家长,陪伴孩子时,游戏永远是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呢?

儿童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除了日常生活活动外,幼儿的活动无外乎游戏、学习和劳动三种基本形式。

学习和劳动是幼儿园和学校的责任,而作为家长,应当在与孩子相处时,多做游戏。因为对于幼儿,游戏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是幼儿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纪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适应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水平,对幼儿的心理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费城儿童医院的儿科医师肯尼斯·金斯伯格说过,“游戏给予孩子一个发挥他们创造力,增强他们自信心的途径,他们通过玩耍学会自己探究尝试,掌控环境。”

游戏在亲子活动中为什么如此重要?

学龄前儿童(3~6岁)已经能够较为独立的进行基本的运动,如跑、跳、走,思维和语言正在发展,这让他们对于探索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兴趣,渴望参加成人的一些社会活动。

但是由于年龄小,无论认知能力、运动能力、体力还是自身能力,都让他们不能真正的同成人一样参加社会活动。这导致了此阶段的孩子主管愿望和客观实际之间产生了矛盾。

而这种矛盾,只有通过唯一活动形式解决——游戏。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虚拟的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烧饭、开车、上班等),通过假想物来替代现实物品,达到参加成人社会活动的心愿,而且不受自身条件限制影响。这使得其主管愿望与实际行动统一,解决了幼儿心理发展的矛盾。

游戏帮助孩子认知的发展

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知识,帮助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

例如,孩子在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时,可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了解社会中不同人物的不同行为准则和相互关系,掌握初步的社会知识;在做表演游戏时,可以获得相对应的美术、音乐等基本知识;在做情景模拟的游戏时,能了解不同工具、物体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等等。

游戏也可以促进儿童的观察力,从而帮助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

孩子通过各种不同的玩具来进行游戏,而对各种玩具的使用可以帮助发展孩子的各种感觉器官和观察力。根据英多维茨卡雅对幼儿视觉敏锐在游戏中发展的研究,发现幼儿在游戏中通过练习,视敏锐度有显著提高,错误率减少。

“玩游戏的天才之处在于,当我们沉浸其中,新的认知模式能够得以创造。在创造新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方法。”——Brown & Vaughn, 2010

游戏还可以促进儿童记忆能力发展。

由于孩子会在游戏中不断重复生活中经历的事件,因此游戏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加强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去扮演不同的职业和角色,会自觉主动的追溯该角色的人设,包括行为、职责、权限、能力等等,这就发展了孩子的有意记忆。伊斯托米娜研究游戏对有意记忆的影响,发现了儿童在游戏条件下,有意记忆的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实验室条件下的有意记忆。

游戏还通过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和想象力、创造力来帮助他们发展认知能力。

孩子对游戏是积极主动的,所以他们会独立的或者有分工的去制定游戏规则、明确游戏主题、设计游戏情节、创造游戏角色。而且孩子对游戏的创造,不会拘泥于现实,他们只是借助真实社会活动为蓝本。这样游戏的假想性为孩子的想象和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得他们在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上有极大的发展。

心理学家邓思克(J.L.Dansky)曾对游戏中的孩子进行观察研究,在10分钟游戏后对孩子做思维测试,发现游戏中的孩子(被观察时间里用25%时间来玩象征性游戏)得分高于非游戏中的孩子(象征性游戏时间比例低于5%)。

游戏对孩子的其他帮助

游戏除了可以提高孩子认知发展,还能促进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这点上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无论是和爸爸妈妈做游戏,还是和小伙伴做游戏,都需要进行交流。无论是游戏前规则的约定,还是游戏中内容的交流,或是游戏后经验、感受的分享,都会让孩子主动交流。

同时,游戏也有利于孩子个性的形成、情感的发展。

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压力、工作压力都很大。爸爸妈妈在陪伴孩子时候,利用游戏帮助孩子学习新事物新知识的同时,更能帮助自己舒缓压力,这才是真正积极健康的亲子活动。

小G老师在这里也提醒您,把运动融入进游戏,更可以同时帮助孩子智与力的共同发展!让孩子在游戏中运动,在运动中成长,在成长中学习,真正做到“玩”出体智硬实力!

参考文献:张泓 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15


格姆思Games


有句古话“百闻不如一见”,理论太强,没有亲自实践过总是会缺点什么,缺什么呢,体验感!没有亲自尝过大海与溪流的水,你怎知它们都是什么味道。没有骑过马,怎能感受马背英雄的豪迈。没有漫步树林的体验,怎能描述出鸟的语言花的香气,实践出真知,智慧是从自己手脑心中结出的果子。亲子活动顾名思义是孩子与父母一同参与的活动,在体验的整个过程中父母扮演了一个协作者的角色,以执行者的身份进行平等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互相理解,尊重,鼓励完成,增进了亲子间的感情。

有些活动需要体力支撑,有些需要脑力比拼,还有些需要协作,即给予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也提供互相发掘对方隐藏的一些潜力,经过一个长期的观察,让父母更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劣势,从来巧妙的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向。


心肝宝贝南希


经常在家与孩子一起互动玩游戏,对孩子成长好处多多。

首先,父母与孩子玩游戏就有语言交流,这对小宝宝来说是一个语言输入好机会。我家小宝在于他玩躲猫猫时,他就会咿呀咿呀说个不停。

其次,高效陪伴孩子,增进亲子感情。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可以让孩子能感受到爸妈的关爱,同时也是父母陪伴孩子最好的方式之一。

最后,让孩子提早懂得遵守规则、相互合作、重在参与等。我家小宝十个月时就可以与哥哥一起玩丢捡的游戏了。经常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会活跃很多!


青青宝贝


在发展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智力游戏是将学习的因素和游戏的形式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游戏形式。今天在大众中广泛流行的智力游戏是包含了脑筋急转弯、推理题、破案题等众多与智力相关的游戏类题目的总称。

心理学研究者米娜研究表明,益智性、变化性、趣味性是智力游戏的三个基本特征。米娜认为,智力游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益智性。她认为,无论是棋类还是华容道之类的操作性智力游戏,都需要幼儿具备一定的逻辑数理能力和较高的思维水平,同时由于智力游戏有着较高的规则性,导致其达到结果的过程充满变化性,因此对幼儿提出了更大的思维挑战和更高的思维要求。同时,米娜认为,取胜方法的多变性使得游戏充满了趣味性,更加增强儿童的好奇心,鼓励儿童进行深度思考。因此,可以看出,以上智力游戏的整个过程所彰显的智力游戏的所有特征都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除了上述研究之外,脑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智力游戏作为一种益智游戏,与幼儿思维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以游戏的形式锻炼了游戏者的脑、眼、手等身体部位的相互联结,增强了个体自身的逻辑分析能力和思维敏捷性。同时,研究表明,智力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的大脑开发,它以游戏的形式刺激了幼儿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等的发育,将幼儿的各种感觉统合起来,促进了个体脑功能的发展。此外,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作为游戏的一种,智力游戏的独特形式使其比较贴近幼儿、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在游戏中无意识地锻炼了自身的言语能力、身体动觉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意识与能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力游戏又促进了幼儿个性品质的健康发展,从而也促进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希朴羊


首先,套用一句时下最流行的一句话:“陪伴就是爱”——我认为亲子活动是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高质量的陪伴。它在孩子成长中的意义首先就是爱的意义,这个就不必多说了。

其次,亲子活动中,孩子往往是父母关注的中心,父母能放下平时的一切,尽量以一个玩伴的身份跟孩子互动,这会让孩子充分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增强他的自信心和价值感。

由此,足够的亲子活动会增强孩子的安全感,有利于孩子发展内在力量,同时也促进了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



亲爱的爸妈们,多多参加亲子活动吧!


爱的成长


现在很多的小孩都在沉迷于手机游戏,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增加高质量的陪伴,做好孩子的榜样工作,家长经常和孩子互动玩游戏,能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具体原因如下:

【增进亲子关系】

家长和孩子一起玩游戏互动是交流亲子感情的一个很好的途径,而且还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育。尤其是亲子互动性比较强的游戏,这类游戏活动对父母和宝贝均是有益的,它不只是娱乐活动而已,对于宝贝个性的培养也是有帮助的,能够让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进一步。

【培养动手动脑能力】

经常和自己家的孩子一起互动玩游戏,能够培养小朋友的操作、认知能力,对他的实物类游戏以及和其他同龄小朋友一起玩的游戏都是有帮助的;并且小朋友在这类活动中获取的经验也将充实亲子互动的内容,让孩子在玩耍中锻炼手脑灵活,在玩耍中提升你的智力,一举多得。

【远离电子产品】

在与父母的协作、沟通时,小朋友能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一定的体会,对其社会交际方面的能力有帮助,经常和孩子互动还能够让孩子远离电子游戏,增强亲子间的创意思维模式和组织能力。

所以,建议家长朋友们,空闲时间尽量和孩子玩游戏互动,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这样才能保证亲子关系的协调。


小呀嘛小儿郎儿童美发


从心理学来讲,亲子游戏的重点在于亲子。

亲子意味着陪伴,意味着被关注,意味着对孩子至关重要的安全感。安全感缺失的孩子长大后心理有问题的比例相当高。

另外,人是社会学习性的生物。对孩子尤其是幼儿来说,游戏是最好的学习路径。知识的获取,兴趣的培养,规则的建立,都是始自游戏。而亲子游戏过程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语言、动作、表情交流都非常丰富,也常常会有一些肢体接触如拥抱亲吻,这些无论是促进孩子感知系统的发育,还是情感的丰富或心情的愉悦,都是很有好处的。

与你的孩子游戏吧!这绝对是回报率最高的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