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檢察院:檢花一家人的戰“疫”故事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擋了人們匆匆的腳步。

國危豈有家安?為了抗擊疫情,有上陣父子兵,有夫妻共抗疫,也有母女同框的。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家庭,他們分別由教育工作者、醫護人員、檢察干警和醫學檢測人員等組成,雖然職業不同,但在這場全民參與的抗擊疫情阻擊戰中,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抗疫戰士!

這就是大冶市人民檢察院青年幹警左夢一家人。


大冶檢察院:檢花一家人的戰“疫”故事


左夢在檢察院主要從事收發文、機要保密、印章管理等日常事務性工作。看似溫柔的她,工作中卻透露出嚴謹、執著與滿滿的熱情。

在形勢嚴峻的疫情期間,文件必須立刻查收,案件必須及時用印,不管什麼時間,一個電話,左夢就得回到崗位。

除夕當天下午,正當千家萬戶闔家團圓、舉杯共飲時,左夢卻接到緊急任務需要趕到辦公室。在迅速安頓好3歲的女兒後,她馬上回到辦公室加班直至夜色滿懷……。

大年初四,一陣急促的手機鈴聲響起:“小夢,有個案子今天到期,麻煩你過來用印。”隨手抓了件外套的她、帶好口罩匆匆出門。隨叫隨到,這就是她這個春節以來五十多天日常工作的縮影,沒有替班、不能缺席、始終堅守、忙忙碌碌卻依舊樂在其中……。


大冶檢察院:檢花一家人的戰“疫”故事


左夢的父親左豪是一名老黨員,在大冶市教育局工作的他根據單位安排,一直堅守在高新區王家莊村疫情防控的工作崗位上,一天休息也沒有休息:挨家挨戶瞭解人員返鄉和流動情況並進行登記;不管是深夜還是雨雪天,堅守在卡口為進出群眾測量體溫、查驗通行證;向村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等等。他的存在彷彿一面“安全牆”駐紮在了王家莊村,疫情不退,他們亦不退……。

左夢的母親柯雲枝是名醫生,從1月31日以來,她已經在抗疫一線崗位上堅守了四十多個日日夜夜。

還記得2月初的一天上午,柯雲枝接診了一位50多歲的發熱病人。因為害怕,在填寫自己的基本信息時,細細的汗珠不時從他的額頭滲出。柯雲枝見狀,連忙放下手中的病例本,安慰道:“有發熱症狀的患者不一定都是新冠肺炎患者,你可能就是普通發燒,不要緊張,等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了第一時間通知您。”


大冶檢察院:檢花一家人的戰“疫”故事


幸運的是,那位患者的檢測結果呈陰性,柯雲枝才如釋重負。在零距離接觸疫情的一線,有著許多事關生死的緊張時刻。平日裡溫文爾雅的母親,成為戰疫場上沉著冷靜的“戰士”,她的身教讓女兒對“巾幗不讓鬚眉”又有了新的理解。

據3月3日《南方都市報》報道:“他們開車奔忙於固定兩點:一頭是雷神山醫院、方艙醫院或疾控中心,另一頭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他們運輸的是病毒樣本,即使是經過多道嚴格密封,收取、轉運工作依然充滿緊張感。”

左夢的丈夫馮亮正是這其中一員。2月24日,馮亮逆行去武漢參加疫情防控核酸檢測等相關工作,面對丈夫的決定,她沉默了許久,口罩和眼鏡擋住了她早已紅腫的雙眼。武漢是全國疫情的重災區,說不擔心是假的,但即使再不捨,支持是她毋庸置疑的選擇。

“他說穿上防護服,呼吸都比平時困難很多,忙的時候衣服都溼透了。偶爾看到感染的病人,心跳就會立刻加快。剛開始會緊張,現在更多的是想幫助他們。”

大冶檢察院:檢花一家人的戰“疫”故事


談起丈夫,左夢心疼不已。“不過他又跟我說,辦法總比困難多,現在已經習慣了,還用微信把他工作時的照片發給我。”

說起一家人同抗疫,那就不得不說說左夢三歲的女兒了。舉家抗疫,她就和奶奶一起在家堅守,每天除了期盼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平安,媽媽出門之前,小姑娘還會奶聲奶氣的叮囑她說:“媽媽,要記得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聽了女兒的話,左夢再累都不覺得累了。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

逆行中的他們,用生命踐行著錚錚誓言,也正是有了千千萬萬個為抗擊疫情而忘我的小家,才能星星微芒,匯聚成光。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當人民需要時,檢花左夢和她的親人們用自己的堅守與付出在各自崗位上奉獻犧牲,只為在春暖花開時,我們能夠儘早摘下口罩回味彼此真情擁抱的溫暖與真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