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是南方省份中百越基因最多的,为何长相最接近北方人?

数学家丘成桐


错了,浙江省域最后的百越人为瓯越人,在汉武王时期由于与闽越发生战争,被困瓯城,武王派兵解救,后举城迁移到江淮。之后遗留山区的山越又一次迁移,剩下的越国后裔对浙江几乎少有影响。浙江的汉族人,这就是第一次移民是衣冠南渡的东晋中原王谢豪族。之后,五代十国时期的福建移民进入浙江南部,南宋中原移民构成了现有浙江人的主要部分。


忘闲客


浙江等地是越国之地,但是,并不都是越族,汉族也有压倒性的比率。

三国演义中的孙坚,其实是山东人,东汉末年群雄逐鹿天下,孙坚获得传国玉玺,南下江东为王,建立吴国。

战国时代的楚霸王项羽也是浙江人,这时的浙江是楚国的天下。

楚国显然是汉族人。

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已经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刘邦定天下之后,把秦始皇统一后的所有国家人民定位为汉族。

也就是说在西汉之前,浙江等地就是汉族人的家园。

宋朝有一个北宋时期,还有一个南宋时期。南宋大量的汉族官吏,从开封南下杭州地区,在这里建立南宋政权。

他们改变了古代浙江的文化性质,及语言性质。

唐朝还有一个南唐时期,这里也是南唐的属地。

浙江等地是越族居多还是汉族居多呢?

当然是汉族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许多的越族人口居住在大山深处,畲族就是百越民族的分支,今天的浙江省畲族多么,大部分畲族已经和汉族通婚混血,实际上畲族的血统早就淡化了,今天的畲族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吗?

中国汉族几千年的迁徙移民,早就遍布东南沿海地区,和百越民族混血,已经看不见越族的影子了。

今天的越南,仍然有百越民族的影子,个子矮小,黑瘦。但是中国汉族统治越南时,大量的通婚混血,也使越南人有着外族的血统,而不是纯百越民族血统了。


宝树白石


百越只是政治称呼而已,就如同早期中原人把北部游牧渔猎民族不加识别统称为胡人一样,百越本身内部就有差异,江浙吴语区越族的Y染色体属于O1a,岭南两广一带属于O1b,两者有较近的相亲缘性,东亚黄种人本身就是在缅甸高原分化北上的,一支留在两广,一支向东沿海进入江浙,全世界O1a-m119单倍群只有两个高频分布地区,中国东南沿海,以及台湾原住民等南岛语系族群,在东北满人甚至内亚的布里亚特人中也有一定比例,但是在中原西北地区很罕见,说明远古时期越人先祖足迹广泛。

浙江是南方省份中百越基因最多的说法不一定成立,它顶多是东部沿海越人基因最多的地方,但上海、苏南乃至徽南与之相差无几。浙江人是南方百越地区最像北方人的说法也是没有什么依据的,至少对于现在的北方人而言,古代的族群分布可能是另一回事,非吴语区的苏北、徽北地区才是北方人,阔面小眼高频,眉眼间距大,不过也只是黄河以南的北方人,山西、内蒙、东北可能又是另一回事?当然都是黄种人纬度差距有限模样能差到哪里去?尤其黄种人不像白人发色瞳孔色多种多样,要细分德国、法国等国同样有一定南北差异长相,但我们是无法感知多少的。

浙江人是由越人和南下的中原人融合而成,基因不会说谎,它证明了浙江、上海、苏南人父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自良渚时代繁衍下来的越人,只是后来被“汉化”而已,就像英格兰人自称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但根据科学研究还是有很多凯尔特人血统,那种以为人口文明版图扩大是依靠全部屠杀当地男性掠夺女性繁衍而成的想法是幼稚的,民族只是想象的共同体而已,同人种那么一点差异完全不影响同化及认同。

中国存在一种奇怪的北方崇拜,对北方有些趋炎附势,身在南方的北方人总会着意让你知道,他看你看要低他一等,如果你问他为什么,他会解释说,只有北方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只有北方干的重工业及公务工作才是“真正的”工作,北方住的是“真正的”人,北方人“坚毅”、“冷峻”、“顽强”、“大胆”、热心;南方人势利、柔弱、狡猾,赞美一个人长的好看叫“长得像北方人”,反正理论上如此。

原因恐怕在于北方人看地图发现他们所处的位置居于南方以北,就逐渐发展出一套讨人欢心的理论,说你住得越偏北,你就越优秀。尽管历史上成熟文明确实发源于北方,因此南方地区长期以来是被中原文明意识所主导的,以至于潜意识中相当一部分南方人会不自觉地跟北方攀关系,热衷于当“精神北人”,什么家族来自于中原某地,自己的方言是真正的“古汉语”云云。

私以为没任何必要,越人血统跟汉人认同感是两码事,审美观没必要以北方为标准,任何企图强迫他人强行认同的地域本位主义思想都是应该抵制的,认同汉文明不需要跟中原地区绑死,地域崇拜是一种幼稚的思想,一种偶像崇拜,是地域歧视产生的温床,每个地区都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心,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下重要的是核心文化价值观的一致性。





越中客


的确浙江人百越基因高,严格说是父系O1a南岛基因高,同样情况上海人更高,比浙江人略低的是福建人和江苏人,此外皖南和江西人的南岛基因也较其他省份人高。这里不谈岭南各省基因,因为他们是O1b壮侗语群的基因高,岭南百越的底子就是壮侗基因。这是表明岭南以北这些东南沿海省份人包含的北部百越基因(南岛基因)高,但他们中最高的还是O2汉藏基因。也就是说,中国东南沿海省份人的底子是南岛人,后来接触北方人越来越密切,除了渡海出走的部分外,整体融入了汉族,北方人不断进入江南定居,和北部百越共同形成了南方汉族的一大部分。这里并没有发生东亚大地上曾经发生过的父系C、D土著都几乎被屠杀殆尽的事,也没有如别处般发生留下来的土著由于无法和移民竞争逐渐失去配偶权导致慢慢消亡的事。O1a基因高发便是明证,这些土著父系完美融入汉族,唐朝起,这里的各项事业大步发展,宋代就成为中国最发达地区直至现在,将来恐怕也是。

题中问到为何浙江人像北方人,首先百越本身和北方人一样属于黄种人东亚类型,祖先都分化于O系,只不过由于分化成不同子类型,加上所处地域导致适应性有区别,所以大致一样,略有区别;其次北方人不断南下定居,和江南土著融合,所以北部百越本来的特征越来越不集中,和北方人特征混合了;最后要说的是浙江人百越基因虽高,但成分最高的仍然是汉藏基因,这和北方人是一致的,想不像也难。


第九区春虫虫


南方省份百越基因最多的应该是五岭阻隔的岭南,怎么可能是浙江呢?

宋室南迁,赵构收不回开封,初始定都金陵(南京),后来心里还是害怕又带着大批皇亲国戚、士族大夫迁到了临安(杭州),怎么可能百越基因多呢?


鸟言夷面


提问和回答都错了

浙江人根本不像北方人,我接触过很多浙江做生意的老板都是明显南方人长相


為妳渃淚


首先,搞清楚部落历史上百越有多少人?跟中原汉族人口无法比较,再加上自春秋时代起的汉化,其实没有任何区别了。

再搞明白什么是南汉人,什么是北汉人,历史上区别很大的,具体讲南汉人就是南宋人,是北宋灭亡前后南迁的汉人,保守估计中原有50%以上的汉人移民迁徙南方,江浙地区人数最多,北汉人是留在金国之地后期被胡化的中原人,也是现在河南河北安徽山东人口主要架构,他们汉人血统比两广还正,但异族统治之下生活习惯,语言,服饰都有一些改变,其中金国时期山东人竟然学金人留小辫子为时尚,北方人自以为傲的传统,实际是有瑕疵的,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往北打,个别汉人元朝旧臣拼死抵抗,因为经过金元近两百年异族统治,他已经没有恢复汉室江山的意念了,这实际也是情有可原的。

前面说了,南宋有50%以上的中原汉族迁徙南方,衣冠南渡,江浙为首选,湖广为次,这些人保留了最为纯正的汉族文化。

苦难的南方华夏人,挣扎着继承几千年的传统,挺过蒙元时期,直到明朝灭亡,衣冠未变。


逆山野


南北宋时期,南方人还没有开化呢吧?当时人被分为四个等级,一等人是金国人,二等人是蒙古人,三等人是北方人,四等人是南方人,后来很多北方人南下江浙地区,与南方人融合,所以江浙地区很多都是南北混血,基因继承了北方人大部分容貌,身材也比百越人高大了一些,但是和北方人比还是娇小一点点,但是两广地区的百越人,就不容易接近,所以南北混血比较少,现在还基本是百越人基因


KIRS新疆队先锋播报


在浙江杭州人最接近北方人,现代说话发音还有开封口音,比如小伢儿,小混沌等几乎和开封人说话发音一样。


四处溜达的卖菜老头


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下题主的问题(体质人类学、分子人类学、历史学)

一、体质人类学

相貌长得像最直接的依据就是体质人类学。我们从文献上寻找下数据来源。

先看下新石器时期古人的体质人类学分析结果

古中原类型居民的主要体质特征为:

偏长的中颅型结合高而偏狭的颅型,中等偏狭的面宽以及中等的上面部扁平度,较低的眶型伴随着明显的低面、阔鼻倾向

古西北类型居民的主要体质特征为:

偏长的颅型,高颅型结合偏狭的颅型,中等偏狭的面宽,高而狭的面型,中等的上面部扁平度,中眶型、狭鼻型和正颌型。

古华北类型居民的主要体质特征为:

高颅型结合中等偏长而狭窄的颅型,狭窄的面型,较大的面部扁平度。

古东北类型居民的主要体质特征:

较高的颅型,面型较宽阔而且颇为扁平。

古华南类型居民的主要体质特征:

长颅型、低面、阔鼻、低颅、突颌、身材比较矮小。该类型居民可能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即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一带。属于古华南类型的新石器时代人群以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闽侯昙石山、广东佛山河宕、广西桂林甑皮岩等为代表。

从上面引用的数据分析结果来看,新石器时期的浙江人应该属于“古华南类型”,代表的文化遗址是“浙江余姚河姆渡”(良渚文化的前身)。这时期的浙江人与北方人长得完全不同,而与福建两广一带的人相貌比较相似。符合所谓“百越”人的覆盖范围。

新石器时代居民中,与现代汉族距离由近到远依次为古华北类型、古西北类型、古中原类型和古华南类型(浙江)。

谈到这里了,顺便多普及点学者关于现代汉族起源的分析结果

现代华北汉族的三个对比组首先聚类在一起,与他们距离最近的是古西北类型的阳山组和甘肃史前组,其次为古华北类型的庙子沟组和姜家梁组。古中原类型各组与华北汉族组相距稍远,古华南类型的甑皮岩组、河宕组与华北汉族各组距离最远。这一结果与步达生称古西北类型为“原中国人(proto-Chinese)”的看法基本一致。

话锋一转,做个额外的说明如下:

虽然我国新石器时代居民和现代汉族居民皆可以划分为华南、华北两大类群,但是现代华南居民并不是直接承袭新石器时代华南居民的体质特征发展而来的。华南汉族的祖先也应来自于北方,历经一万余年复杂的迁徙和与华南本地居民的融合,形成了如今的华南汉族。

研究结果总结:新石器时代的古中原类型居民作为主源,与古西北类型、古华北类型一起,共同成为现代汉族的发端。华南汉族与古中原类型关系也非常密切。

青铜早期铁器时代,我们不引用数据分析过程了,直接引用下结论,供大家参考。

虽然是现代汉族的源头所在,但旧石器时代晚期居民和新石器时代居民与现代汉族在体质特征上还未见直接的关联。到了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各区域古人种类型在延续本地特征的同时,由于人群之间的迁徙碰撞,有些分属于不同古人种类型的古代人群在体质上开始有了一种趋同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居民尤其是古中原类型和古西北类型与现代汉族居民在体质特征上更为接近。

这里做下说明,这个时期古华南居民的数据获得的较少,没有形成分析结果,不过长江中上游已经显示出来古中原类型的入侵。从结果来看,体质学形成的华夏要早于文化上形成的华夏。

秦汉至元明清时期,我们也只引用下结论

通过与现代汉族的对比,以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古西北类型为主体,混合了古中原类型的古代人群与现代北方汉族的关系密切,是现代北方汉族形成的重要基石。以青铜-早期铁器时代古中原类型为主体,混合了古华北类型的古代人群与现代南方汉族的距离最近,在历经数次南迁之后,与南方本地居民进一步的基因交流,共同塑造了现代南方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体质面貌。对汉、唐、宋古代居民体质特征的分析表明,现代汉族尤其是北方汉族的基本特征在宋代的有些地区已经基本形成了。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来,2000年的时间里大量古中原类型人口的南迁,造成了南方汉族的体质特征与北方汉族的体质特征非常接近。

结语:所以题主说的浙江人长相接近于北方人的原因就在此,至于百越的基因,已经被稀释的很少了,不能只看Y单倍体(所谓的O3、O2这些),Y单倍体不决定相貌哦。只能看出来你父系祖先的共同点。
分子人类学和历史学的阐述就放在其他文里吧,我觉得已经能说清楚题主的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