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武帝要相信奸臣,而不相信自己的儿子刘据?

红雨说历史


汉武帝一面是雄才大略的一代明君,另一面则是残忍暴戾的专制魔王。他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即便是他所信任的人,也很容易失去其信任。特别到了晚年,汉武帝更是到了六亲不认的地步,处决两个女儿,逼死皇后卫子夫,逼反儿子刘据。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汉武帝为什么会冷酷到这般地步呢?

第一,晚年的汉武帝性情大变

汉武帝的一生建立赫赫武功,开疆拓土,功业前无古人。他建立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帝国,所有人都臣服在他脚下。他拥有人世间无限的权力,没有人可以跟他对抗,但有一点他却不能不防,就是防备别人以超自然的鬼神力量来陷害他。

到汉武帝晚年,发生两件事,令他性情大变。

第一件事:公元前92年,发生了一起离奇的事情。某日,汉武帝正在建章宫,突然看到有一名男子带着一把剑走入中龙华门,他意识到此人有问题,便派人前去捉拿,这名男子转身就逃,没能抓住。第二件事:不久后,他做了一个梦,梦到数千小人木偶,持着武器攻击他。他惊醒了,吓出一身冷汗,更加认为有人以巫蛊术加害于自己。

这两件事对汉武帝影响极大。其一,刺客竟然可以携剑入宫,而后又逃之夭夭。这说明指使刺客的人,绝不是一般的人物,肯定是朝中重要当权人物,可是这是无头公案,查不出来。其二,汉武帝身体欠佳,特别是精神状态不好,容易忘事。这使他深信有人在搞巫蛊法术,企图以此摧残其意志。他的疑心更重,对谁都不信任了。

此后,汉武帝血洗帝国最有权势的高层,同时掀起巫蛊之祸。只要可能是潜在敌人,一概铲除。正是在这个大清洗的背景下,最终导致太子刘据之死。

第二,汉武帝与太子刘据的关系

皇太子刘据的性格,明显与父亲刘彻不同,与曾祖父文帝有些类似,性情温和,富有同情心。在武帝看来,皇太子这些性格是缺点,既然他以后要继承皇位,就应当要有魄力,要雷厉风行。随着卫子夫的失宠,后宫新获宠幸的女人也不断为皇帝生下新的皇子,汉武帝对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开始疏远了。

起初卫子夫有强有力的后援,这就是他的弟弟卫青,以及她的妹夫公孙贺。汉武帝虽然对皇后与太子疏远了,可是并没有更换太子的想法。他察觉到卫子夫内心深处的不安,便对卫青说:“汉室草创,四夷侵陵中国,朕如果不变更制度,后世不能效法;不出师征伐,天下不能安定;因而不得不劳民伤财。如果后世像我这样做,那是蹈秦帝国覆亡之路。太子敦重好静,以后必定可以安定天下,不会让我忧虑。如果要找守成之君主,哪里有比得上太子的呢?听说皇后与太子心里惴惴不安,以为朕有疏远之意,其实不是这样的。”

皇帝的表态,让皇后卫子夫稍感心安。

太子刘据比较有人情味,他反对父亲滥用武力,四处征伐,汉武帝只是一笑了之,对他说道:“劳苦的事我来做,安逸的事留给你,这不是挺好么?”

在巫蛊案之前,汉武帝尽管疏远太子刘据,但对他还是信任的。

第三,太子为什么会被逼反?

巫蛊之祸爆发后,一帮酷吏为迎合皇帝,同时打击异已,屡兴冤狱。只要被指控搞巫蛊,必定是灭族之罪。

太子刘据一向反对任用酷吏,早被酷吏集团视为眼中钉。特别是酷吏江充,与太子宿有恩怨,便策划以巫蛊之名陷害太子。

江充是汉武帝后期最凶残的酷吏之一,是巫蛊之祸的发动人之一。汉武帝梦到受小木偶人攻击后,江充便说:“皇上的疾病,乃是因为有巫蛊作祟。”汉武帝深信不疑,以江充为特使,专治巫蛊案。一时间巫蛊案掀起腥风血雨,只要被诬为巫蛊,便立即被判处大逆不道,从京城到全国各地,因卷入巫蛊案而被处死的人数,前后多达数万人。

在取得了反巫蛊的重大“胜利”后,江充开始将矛头对准皇太子刘据。

江充以皇宫有蛊气为名,搜寻嫔妃后宫、皇后宫、太子宫等,掘地三尺,声称在太子宫下挖出许多木偶人,还有写着大逆不道文字的帛书,上报给汉武帝。很明显,这些所谓的木偶人,是江充栽赃嫁祸的。

由于当时汉武帝不在首都,去了甘泉宫疗养。面对江充的陷害,太子刘据大恐,百口莫辩,激愤之下,逮捕并杀掉江充。

杀掉江充后,为了自卫,太子打开武器库,将兵器分发给长乐宫侍卫。长安城内一片混乱,“太子谋反”的传言四起。

第四,汉武帝为什么不相信儿子?

当“太子谋反”的消息传到甘泉宫时,汉武帝并不相信。

汉武帝对这个儿子的性格还是比较了解,他说:“太子肯定是害怕了,对江充等人很气愤,才会有此激变。”应该说,汉武帝到这个时候还是很清醒的。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他派使者返回首都长安城,召太子前往甘泉宫,当面询问详情。

然而,坏就坏在这个使者身上。

当使者到了长安城后,发现长安城内极其混乱,人心惶惶,他怕死不敢前去见太子,跑回来谎报道:“太子已经谋反了,还想杀我,我逃了出来。”

这个谎言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汉武帝听信他的话,勃然大怒。他认定太子谋反属实,即便亲如父子,在政治斗争中依然是你死我活。他马上指示丞相刘屈氂,迅速镇压叛乱,对叛逆者格杀勿论,包括太子在内。

于是一场可能避免的灾难,就因为使者的谎报而变得不可收拾。丞相刘屈氂调兵遣将,包括长安城。太子被迫应战,双方大战五天,死者数万。最后,太子兵败出逃,皇后卫子夫自杀。在逃亡途中,太子的藏身之所因遭告密,官兵前来围捕,太子刘据上吊自杀,两个儿子一并遇害。


君山话史


汉武帝宁相信奸臣不相信儿子,主要有以下原因:

皇帝通病

皇帝是个特殊职业,他贵为天子,但也是孤家寡人。有太多的人觊觎皇位,皇位只有一个。历史上为争夺皇位,弑父杀兄屠弟者比比皆是,所以最是无情帝王家,历来皇帝疑心重。太子刘据造反如果成功,汉武帝就会失去皇位,甚至丢掉性命,他宁愿信其有,不愿信其无。江充对汉武帝没有威胁,不会引起怀疑。



太子失宠

太子刘据是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刘据很小就被立为太子,汉武帝非常喜欢他。但是后来卫子夫岁数大了,年老色衰,汉武帝另有新欢,皇后和太子与汉武帝关系逐渐疏远。大将军卫青在朝中地位很高,份量很重,有他作靠山,汉武帝和朝中大臣还没人敢对太子有邪念。后来卫青死了,太子刘据的靠山倒了,于是就有人想欺负欺负他。



皇帝昏庸

汉武帝晚年追求长生不老,养了很多术士为他寻求长生不老药。他相信江湖骗子栾大能学来炼金之术,于是把公主嫁给栾大,骗术暴露,栾大被杀,公主成了寡妇。奸臣江充对汉武帝说,皇宫上方有蛊气,汉武帝派江充成立专案组调查,江充一时权倾朝野。



江充与太子刘据有矛盾,于是到太子府检查,挖地三尺,并诬陷说从太子府挖到了巫蛊。汉武帝非常相信巫蛊作用,在太子府查出巫蛊,后果不堪设想。太子刘据为了自保杀了江充。

奸佞当道

刘据杀了江充,他需要向汉武帝解释原因,但当时太子刘据失宠,他想面见汉武帝,亲自向他解释,根本见不到汉武帝。



刘据杀江充,到底是什么情况,是不是造反了?汉武帝派宰相刘屈髦前去调查。刘屈髦回去告诉汉武帝,太子真的反了。

刘据并没造反,刘屈髦为什么要说他造反呢?刘屈髦和贰师将军李广利早有预谋,要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废掉太子正好是个机会。

我是豫有得,欢迎加关注互动讨论!


有得观史


汉武帝可谓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其文治武功成就很高,在古代皇帝中,他和秦始皇并称为秦皇汉武。然而汉武帝到了晚年的时候,却偏向于昏庸。那时他不仅猜忌心加重,而且他宠信江充,从而在巫蛊事件中,太子刘据为求自保而杀江充。但是之后太子刘据就被诬告谋反,汉武帝信以为真而下令逮捕太子刘据,在此次巫蛊事件中,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皆因此自杀而死。


那汉武帝为什么要相信奸臣,而不相信他自己的儿子刘据呢?

在皇权、帝位面前,亲情就显得颇为渺小,在皇位面前,不管是父子、还是兄弟,其之间的斗争都是很残酷的。太子是未来的朝廷继承人,对于皇帝而言,心里多少对太子有所猜忌,担心他会有二心要谋反、想提前继位。

而因为皇位太重要了,又有几个皇帝想真心的让位给太子的。皇帝又怎么舍得皇位呢!而皇帝也知道人终有一死,虽然三呼万岁,但这终究是不可能的。为了朝廷安稳,也只得立太子定继承人。

皇帝对于太子而言,皇位传给太子可以,但是太子要自己夺就不可以,那就是谋反,谋反历来是大罪,犯有谋反大罪,就算是父子、兄弟,处死本无可厚非。可见谋反在古代是多大的罪名。


正因如此,皇帝对谋反颇为顾忌,一旦听说有人要谋反,他虽然也会半信半疑,但心里已经开始信以为真而对其猜疑。

汉武帝当时已经年老,他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心里很不想失去帝位,当他听说太子谋反时,虽然开始时不信,但是最终亲情的信任还是被皇权的欲望打败。

汉武帝年老时宠信江充,江充又和太子刘据有矛盾,刚好那时汉武帝身体不适一直没好,江充就说这是有人施巫蛊的原因。汉武帝对巫蛊是极其痛恨的,听了江充之言,就深信不疑,让江充全权处理巫蛊之事,从而江充一度权倾朝野。


之后江充就诬陷太子,太子刘据不能见到汉武帝诉说,又不愿束手待毙,为了自保就杀了江充,而江充余党则告诉汉武帝谋反。

汉武帝一开始还不信,但之后派去的人还是说太子图谋不轨,汉武帝这时信了,毕竟刘据做了多年的太子,可能汉武帝觉得太子等的太久了,所以想自己夺。既然汉武帝信了太子刘据谋反,所以就下令抓捕太子刘据。

最终刘据自杀而死,刘据的母亲皇后卫子夫因不能为自己辨白,就自杀身亡以死明志。

巫蛊事件过后,汉武帝开始觉得刘据是被人陷害冤枉的,所以就开始对参与巫蛊事件、参与诬陷太子之人进行诛杀。汉武帝晚年丧子,特别是他知道刘据是冤枉的时候,他心里更加难过,于是就建思子宫以寄哀思。


中孚鉴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喜欢外出游历,所以就经常把国家大事交给刘据代管,有重要的事情再向他汇报,汉武帝对刘据的做法没有不赞同的,有时候甚至都不过问,可见汉武帝对刘据是非常信任的。可是好景不长,汉武帝越来越老了以后,逐渐就变得有些猜疑了。而刘据虽然为人宽厚,但是也有固执己见的一面,所以就在处理政事中得罪了不少奸臣。那些奸臣明白,如果让刘据这样的人做了皇帝,以后在朝堂上就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了。所以他们就联合起来,经常向汉武帝诬陷太子,一开始汉武帝还不相信,可架不住总是有人说太子的坏话,慢慢的汉武帝潜意识里就对刘据生出嫌隙了。来在别人有板有眼地诬陷太子刘据谋反的时候,年事已高的汉武帝就信以为真了,然后派兵去镇压了刘据,刘据不堪受辱自杀了,汉武帝还派人杀了刘据的妻子和儿子。后来汉武帝察觉了刘据是有冤情的,感到十分的后悔,但是一切都已经追悔莫及,他能做的也只是让人修建思子宫来寄托自己的哀思,后来又修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望而思之,希望刘据的魂魄能够回来,天下人听说了这件事情以后,都非常的悲伤。尽管汉武帝已经处理了所有诬陷太子的人,真相也大白于天下了,可是太子刘据却永远也回不来了。


致良人影视


汉武帝宠信的大奸臣江充 汉武帝十七岁登基,一生雄才大略晚年却也糊涂。重用江充等奸臣,结果“巫蛊之祸”,导致父子兵戎相见,妻子含恨自杀。汉武帝为何信奸臣,而不信自己培养了大半辈子的接班人呢?



汉武帝为何宠信奸臣江充

江充本名江齐赵国人其人精通医术,还有个能歌善舞貌美如花的妹妹,后来他妹妹嫁给了赵国太子刘丹,江齐因此掌握了刘丹违法乱纪的事情,心狠手辣的太子刘丹怕江齐泄密想杀人灭口。江齐因此改名没换姓成了江充,跑到长安城把赵太子刘丹给告发了,江充因此事开始进入汉武帝的视线。为了获得汉武帝更多的信任江充使尽浑身解数,主动请缨出使匈奴(去镀金的嫌疑)回来后果然获得汉武帝的提拔。



这下江充更加卖力了抓捕地方盗贼和监督皇室宗亲毫不手软,但凡违法乱纪江充都不畏强权通通拿下,深得汉武帝欣赏(印象里他用了好多酷吏)。江充还奏请汉武帝把违法乱纪的宗室发配边疆抵御匈奴,结果宗室们纷纷掏钱消灾。由于连年对匈奴开战国库空虚,江充这招给汉武帝带来了不少银子,江充因此更受宠了。另外晚年的汉武帝疾病缠身,而江充本人也颇通医术故而深得汉武帝信赖。



汉武帝为何会因巫蛊逼死妻儿

金屋藏娇的汉武帝刘彻十七岁上位,二十九岁才有了第一个儿子刘据,七年后刘据被策封为太子。前任皇后啊娇就是因为巫蛊被废,卫子夫生下儿子不久后,便成了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家族开始崛起,成为西汉王朝不可或缺的政治力量。汉武帝的一生很大部分时间用在对付匈奴上,在打击匈奴中崛起的大将军卫青卫子夫的弟弟太子刘据的舅舅,冠军侯霍去病卫子夫的侄儿太子刘据的表哥。有这样强大的外戚家族加上父亲的宠爱,太子刘据简直不得了。



太子刘据背后的外戚势力影响皇权

在打击匈奴的过程中,卫家一门几个候爷算得是强大的外戚家族了。可惜三十年后人到中年的刘据还是没等到登基当皇帝,宠爱自己的舅舅卫青却去世了,表兄霍去病也年纪轻轻就走了,母亲卫子夫年老色衰也不得汉武帝宠爱了,而母亲身后的外戚家族却不知道收敛,总有人喜欢飞扬跋扈。对于一生都在巩固皇权的汉武帝来说,是不允许外戚家族影响到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的。



巫蛊案始末

公元前92年春正月,卫子夫姐姐的儿子公孙敬声贪没军饷一千九百万钱被汉武帝拿下,其父公孙贺为救儿子向汉武帝主动请命抓捕汉武帝想抓却没抓到的朱安世。后来被抓到的朱安世污蔑说公孙敬声和阳石公主私通还用巫蛊诅咒天子。为此汉武帝杀了自己和卫子夫生的两个女儿,和卫青的两个孩子。办这件事的江充知道自己杀了太子的人平时又和太子不对付,日后汉武帝驾崩新皇登基自己没有好果子吃,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作为皇帝的宠臣,他假意说出汉武帝身体不适的原因可能是有人下了蛊,这还得了汉武帝勃然大怒下令严查。



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就连皇后卫子夫的宫殿都被翻个底朝天,把魔抓伸张了太子刘据的府中。可怜那太子刘据虽然啥也没干,架不住别人想害他果然江充命人把人偶埋在太子府内,挖出陷害太子刘据不得已刘据怕汉武帝不听其言起兵杀了江充等人。结果被误认为造反被灭了,皇后卫子夫也自杀了。过后知道真相的汉武帝悔之晚矣,下令诛灭江充三族,后面还各种罪己诏等等。作为汉朝最大的外戚集团随着卫子夫和刘据的去世,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应了句话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汉武帝一生的功绩不容忽视,晚年的一系列错误举措也让他英明受损,或许他只是利用了奸臣达到自己巩固皇权的目的,帝王家最是无情果然是有道理。树大招风呀当了三十年太子的刘据,恐怕在一定程度上也威胁了汉武帝的地位了?


阙鱼肥


汉武帝在郊外养病 太子突然杀使臣发动兵变 攻打当朝丞相——谁的第一个感觉不是太子谋反?

刘据之所以谥号为戾,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刘倨杀使臣、起兵等行为,根本不足以让人相信他不是谋反——当时全长安城的人都认为是太子谋反才没有附和,否则汉武帝就和唐玄宗一样一夜之间成为了太上皇。

江充不能成为刘倨起兵的理由:

1、江充是汉武帝任命在宫城搜查巫蛊的使者,手下还有三个助手: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并非江充一言堂;

2、从《汉书 江充传》的记录看,与其说江充是一个小人,不如说江充是一个铁面无私的执法者:

A、举报妹夫赵国太子刘丹乱伦;

B、担任绣衣使者时,督办盗贼,整肃宫门贵勋随便出入乱象,被汉武帝称赞为“奉法不阿”;

C、面积馆陶长公主马车违反规定在驰道行驶,即便公主说是奉太后诏令,也一样没收车马充公;

D、太子刘倨的家使违反规定在驰道行驶,即便是太子求情要求不要上报,一样不给面直接上报汉武帝;

E、被汉武帝任命为治理巫蛊使者后,严格认真查处,即便是皇帝亲近,一样严刑拷打,和一般人没有丝毫不同,前后查处有几万人——一个都不肯放过。

3、刘倨起兵归根结底就是怕承担责任。在江充等人在太子宫殿挖掘出巫蛊后,太子师傅石德怕受牵连,以巫蛊不管真假都难以证明清白为由,鼓动太子趁汉武帝生病又不在长安城抓捕江充。

于是才有:擅杀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重伤而逃,黄门苏文逃跑报告汉武帝,斩杀江充,火烧胡巫等行为。

刘倨斩杀江充的行为,让汉武帝更有理由相信是刘倨谋反——典型的杀人灭口行为。

从始至终,太子刘倨从来没有派遣过使者向汉武帝说明情况,即便是起兵失败后,也是逃亡。

韩说之死,可以说是被迫,但江充处死而非收捕是最不恰当的行为。

刘据可以说是江充冤枉他,但刘据从一开始到最终,始终没有一句话给汉武帝,眼里还有汉武帝这个父亲吗?——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典型的无君无父。谥号为戾,并不冤枉他。

一边是忠诚而奉法不阿的大臣,一边是突然发难的儿子,如果是你,你会相信这个发难的儿子?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
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汉武帝不是不相信太子,非要昏庸的相信奸臣之言。

主要原因在于汉武帝跟太子刘剧的矛盾很大,说白了就是皇帝在位时间太长了,与下一任皇帝也就是太子之间爆发了矛盾,而江充之事只是一个导火线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接下来宋安之来说说。

纵观中国历史,大家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位长的皇帝,晚年会做下不少糊涂事,诸如汉武帝晚年轻信奸臣逼死儿子、康熙晚年九子夺嫡、乾隆晚年自高自大彻底闭关锁国等。

皇帝晚年犯糊涂,说白了就是人老了以后的正常现象,毕竟皇帝也是人。

而还有一个现象,那就是太子当的时间久了,会越来越不安全。

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太子当久了,皇帝也老了,父子之间矛盾会越来越大,最后往往是太子被废了事,诸如康熙两废两立太子胤礽。

而为什么会这样呢?

皇帝老了糊涂了是一个原因。

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古代是帝制时代,所谓帝制就是皇帝一个人大权在握,那些分权于皇帝的人,一般要么被皇帝干掉,要么干掉皇帝。

太子比较特殊了,毕竟是国之储君,下一任皇帝,所以可以分走一些权力,更关键的是,正因为太子是下一任皇帝,所以当皇帝老了以后,大臣们会更加依附于太子这个未来皇帝。

这样一来,会造成什么情况呢?

自然是太子权力越来越大,甚至使皇帝都心惊胆战的,毕竟皇帝能高高在上不在于以德服人,而是他拥有权力;如果此时有个人权力越来越大,甚至威胁到他,哪怕是太子,恐怕他也会毫不留情的打击。

而这个也是为何历朝历代的太子当的越久越危险的原因所在。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刘据当了多少年太子?

当了三十多年!

当了如此之久的太子,权力自然越来越大,加上汉武帝日益衰老,那么依附于刘据的人更多。

汉武帝是一个什么人呢?

是一个权力欲望很强的人,如此这般,恐怕父子二人早已是积怨很深了。

所以这时候出来一个奸臣江充,就充当了导火线作用,积怨很深之下,汉武帝自然轻信了江充的话,父子二人矛盾开始大爆发,最后只能是太子被逼死而收场了。

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大家现在看明白了吧?


宋安之


九五身前万人谗。

古代历史上的皇帝,作为一个特殊、特权的职业存在,注定了其身边充斥着无数个靠进献谗言而取得上位的小人。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贤明如周天子犹对流言蜚语恐惧莫名,足见谣言猛于虎。更何况一生追求长生不老且晚年多病、多疑的汉武帝!

当面对江充等人设局陷害刘据,晚年、多病的刘彻,与其说是相信奸臣,不如说是相信他自己;与其说是不相信他的儿子,不如说是不相信他的身体……

人到老来百事哀。

晚年时期的汉刘彻,之所以能酿成历史上有名的巫蛊之祸,根源就在于老大帝国的积“老”成疾——一切以自己为唯一,一切以排他为专一……

综上所述,曾经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之所以选择相信奸臣、不相信儿子,是有着多方面的思想、文化、利益原因的——

与亲疏无关,与远近无关。只与个人意志及切身利益有关……



史水老鼎


如果说在世界上汉武帝刘彻相信什么的话,我认为他相信的既不是儿子,也不是妻子,更不是所谓的忠臣过奸臣,他相信的人只有他自己和自己手中的权力。对于权力的执着,让汉武帝变得猜忌和冷血,才给了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可乘之机,以至于发生了巫蛊之祸,直接导致太子刘据自杀身亡,皇后卫子夫自杀。

刘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意识到权力不过是过往云烟,自己拥有权力,却失去了亲情,失去了很多人世间罪宝贵的东西。罪己诏是无奈之举也是必为之行,自己需要为大汉的满目疮痍负责,为自己的穷兵黩武担当,为大汉的传承铺路。

提到奸臣,看过巫蛊之祸这段故事的人都会立刻想到一个人:江充。确实从表面上看,正是江充构陷太子刘据,才酿成了巫蛊之祸的人间惨剧。但事实果真如此简单吗?看过江充的履历后,我对江充的判断是:彻头彻尾的逐利之人,这样的人无利不起早,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情他是不会去做的。那么构陷太子对他有什么好处呢?从表面的情况看,似乎江充和太子的矛盾起因是江充秉公执法,制止了太子刘据手下人的不法行为。从这个角度来看,江充还是个心底无私的人,他也因此得到了汉武帝的表扬:“这就是百官的表率!”太子是储君,是皇位的继承人,江充是个聪明人,汉武帝已经老了,自己要想持续享有荣华富贵,结交太子是最为稳妥的选择,这个风险要比构陷太子和太子对立小的多,江充明知风险大,毕竟刘据和刘彻是父子,自己只不过是个外人而已,构陷太子这种事,可以瞒得住汉武帝一时,但迟早会被发现,到时候自己不仅会死,还会死的很惨,既然如此,江充为什么还有持无恐呢?事实上,巫蛊之祸一开始,江充就被太子刘据给干掉了,这样的结局不是江充所希望的,但江充的死是诱发巫蛊之祸的重要诱因。


所有表面的不合理背后,必然有其合理性。巫蛊之祸背后是储君之位的争夺,这是一场依托于巫蛊的残酷政治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最后的获利方才是最大的赢家。那么谁是最大的赢家呢?江充不过是个小角色,是这个构陷太子刘据势力集团的一员干将罢了。

另外一个奸臣苏文。苏文是黄门,是个并没有什么权柄的太监,但是这个小小的宦官居然成天去找太子和皇后的是非,如果不是自己的脑子进水了,就一定有人在背后指使。小黄门常融就因为诽谤太子被汉武帝杀死了,苏文居然还会不遗余力的去陷害太子和皇后,这件事本身就十分反常。在皇帝派他去落实太子是否谋反的时候,他压根就没去,直接汇报说太子反了,可见其背后势力的强大。


巫蛊之祸的始作俑者朱安士。朱安士被汉武帝通缉,但是一直不能捉拿归案,这只能说明有个巨大的保护伞在保护着这位阳陵大侠。一个普通人会让雄才伟略的汉武帝大为光火吗?肯定不能,背后必然有汉武帝想通过朱安士了解到的东西。那么朱安士到底知道什么呢?到底干了什么事呢?史书记载里并没有明确说明,但根据一些其他记录,我得出了如下推测:汉武帝曾经的宫中看到一个带剑的人,但他并不认识,因此迁怒于很多人,也以失职为由诛杀了很多人。这个带剑人符合游侠特征,因此这个带剑的人很可能就是朱安士。那么朱安士是怎么进入皇宫的呢?带剑入宫又没有行刺,那必然是有人让他入宫的,那么究竟谁会召这位大侠入宫呢?汉武帝想捉拿朱安士,并不是因为他本人做了什么事情,而是想通过朱安士挖出那个潜藏于宫中,对自己有可能构成威胁的人究竟是谁?但是这个朱安士神通广大,汉武帝费尽了周折也抓他不到,对此,汉武帝感到十分恼火。

当时的丞相公孙贺知道这件事之后,便动用一切的办法抓获了朱安士,当然目的并不单纯,他想为自己的儿子脱罪,因此想通过这件事取悦于皇帝。但公孙贺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做法,将自己推入了深渊,同时也将卫氏家族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皇帝都抓不到的人,你丞相却能抓到,这只能说明你办事不尽心、为官不尽责;这本来就是为公孙贺量身定做的一个圈套,通过朱安士让公孙贺上钩,进而达到扳倒公孙贺,打击卫氏家族和太子的目的。朱安士的一封检举信直接到了汉武帝的手里,这和背后的势力驱动有很大的关系。公孙贺一族被灭族,卫青之子,两位大汉公主也都受到了株连,太子的势力被连根拔起,刘据和卫子夫彻底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公孙贺死后,丞相之位落到了刘屈氂的头上,那么这位刘屈氂是何方神圣呢?

丞相刘屈氂。刘屈氂是大汉宗室,汉景帝刘启的孙子,刘彻的侄子,标准的根正苗红。大侠朱安士和刘屈氂有着说不清的联系,朱安士号称阳陵大侠,阳陵是汉景帝刘启的陵寝,刘屈氂是汉景帝的孙子。看到了吧,这位朱安士很可能是刘屈氂派到宫中,去和反对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的势力联络的人,不过碰巧被汉武帝看到了。



这个刘屈氂也是逼死刘据的主要凶手之一,他最后被汉武帝腰斩于市,罪名是他和李广利密谋,拥立汉武帝宠妃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刘髆为太子,因事情败露而被杀。在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杀死了江充后,目标指向了丞相刘屈氂,刘屈氂如果心里没有鬼,怎么会连落荒而逃呢。刘屈氂从一个地方官一跃成为丞相,一定有人替他在汉武帝身边进言,且这个人对于汉武帝的影响力非凡,那么这个人又是谁呢?

钩戈夫人的胜利。通过前面的分析,这个可以左右汉武帝的人只能是钩戈夫人,这也是汉武帝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子幼母壮”的理由处死钩戈夫人的原因所在。钩戈夫人深受汉武帝的宠爱,又生下了儿子刘弗陵,但她需要大臣的支持,否则无法撼动刘据的储君之位,可能会重蹈戚夫人和刘如意的覆辙,为此她选择和李广利、刘屈氂结盟。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死了,在宫里失去了靠山,钩戈夫人的主动示好让他欣喜若狂。替两个人传递消息的就是阳陵大侠朱安士,朱安士的主人刘屈氂又和李广利结为了儿女庆家。至此,权臣+将军+后宫的组合形成了,矛头指向了卫子夫和刘据。



有人会问钩戈夫人难道不知道,李广利和刘屈氂最后的目的是拥立李夫人的儿子刘髆吗?富贵险中求,钩戈夫人正是利用了李广利和刘屈氂除掉了卫子夫和刘据,而后又通过替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平反的方式,将李广利和刘屈氂两个障碍除掉,她和儿子刘弗陵成为了最后赢家。

通过以上的分析,巫蛊之祸不是奸臣江充一人之祸,而是有步骤有目的针对太子和卫氏一族的政治夺权行为。参与其中的有江充、苏文、李广利、刘屈氂、刘髆、钩戈夫人,正是在这股强大的力量驱动下,刘据和卫子夫才走上了不归之路。汉武帝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看清了钩戈夫人的面目,他意识到隐藏在这个女人美丽外表下的是一颗冰冷残酷的心,为了大汉天下,绝不能出现第二个吕后!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一个人的历史


巫蛊之祸的爆发是武帝朝晚期三大矛盾纠缠在一起导致的,其中包括皇权与外戚的矛盾、法吏集团和守文集团的矛盾、李氏集团和卫氏集团的矛盾。

巫蛊之祸的爆发与三个人关系最为密切,分别是汉武帝、江充、刘屈氂,三个人的合力造成了戾太子的悲剧,但是仔细进行分析的话会发现其实三者的目的并不相同。

首先说汉武帝,对于汉武帝而言,他在执政末期最为关心的就是自己的身后之事,而就是在武帝朝,诸侯王问题已经彻底解决,宦官势力还未成型,真正有可能干扰朝政的只有外戚势力,而其中戾太子生母卫子夫的卫氏集团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众所周知,卫氏集团依靠卫青和霍去病的军功煊赫朝野,同时通过姻亲联络又与丞相公孙贺结好,成为朝中的一大势力。武帝自即位以来一直不断的扶植、打压不同的外戚势力以维持政治势力的平衡,诸如窦婴、田蚡的兴起与衰落都离不开武帝的政治策略,随着霍去病和卫青的相继去世,武帝也就开始着手打击卫氏集团,为太子不受掣肘的亲政铺平道路,而先后针对公孙氏和卫氏的巫蛊之祸就是武帝的重要手段。

因此对于汉武帝而言,他发动、放任巫蛊之祸的发生,针对的是以卫氏集团为代表的外戚势力,目的是通过打击外戚势力,保证太子继位之后皇权不受干扰。

其次说江充,武帝朝虽然已经开始独尊儒术,但是在具体的行政中依然奉行的酷吏政治,由此形成了一个法吏集团,诸如张汤、赵禹、杜周皆是其例,而江充【言利末之事析秋毫】,同样也属于法吏集团。

但是这种酷吏政治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矛盾,再加上武帝一朝穷兵黩武,在其执政末期甚至出现了两百万流民,出现了严重的社会矛盾,是为【亡秦之迹】,因而武帝本人也在认真考虑整治转向的问题。由此同时,太子【诏受《公羊春秋》,又从瑕丘江公受《穀梁》】,其性格则【仁恕温谨】,与武帝大趣,因而【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由此围绕着太子形成了一聚集了宽厚长者的守文集团,他们肩负着太子继位后的政策转向工作。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一旦太子继位,着手进行政策转向,那么法吏集团自然将被太子的守文集团取代,逐步离开权力中心,这是江充为代表的法吏集团不愿看到的,因而他们决定发动巫蛊之祸。

因此对于以江充为代表的法吏集团,他们发动巫蛊之祸针对的是以太子为首的守文集团,其目的是彻底消灭守文集团以维持自己的权力。

最后来说说刘屈氂,武帝朝后期开始重用李广利,而李广利又与刘屈氂结为婚姻之好,由此形成了以李广利、刘屈氂为核心的李氏集团。对于李氏集团来说,其利益的实现有赖于李夫人子昌邑王刘髆的继位,只有昌邑王取代太子继承大统,李氏集团作为外戚才能实现其权力最大化。而在巫蛊之祸发生一年之后,拥立昌邑王的计划也被放上了台面,【广利曰:“顾君侯早请昌邑王为太子,如立为帝,君侯长何忧乎?”】

因此对于以刘屈氂、李广利为核心的李氏集团来说,他们发动巫蛊之祸针对的是以太子、卫子夫为首的卫氏集团,其目的是彻底消灭卫氏集团以实现夺嫡的最终目的。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莽何罗、莽通兄弟,二人既【与江充善】,又是李广利、刘屈氂的赵地同乡,在巫蛊之祸中与刘屈氂共同镇压戾太子叛乱,因而二人既属于法吏集团又可算做李氏集团,是两集团的连接点。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三者虽然都期望巫蛊之祸的发生,但是其追求的结果和目的不尽相同,武帝所寻求的只是打击卫氏外戚,防止自己百年之后卫氏集团干扰朝政,但是江充和刘屈氂所期望的却是彻底消灭太子集团,以维护自己的权力,就是这里的区别造成了戾太子的悲剧。

我们认为,巫蛊之祸是在武帝许可下,以打击卫氏外戚为目的发动的,但是在具体执行中,主要矛盾转移为法吏集团、李氏集团对太子集团的矛盾,其追求的目的也从打击外戚变成了彻底消灭太子党,情况脱离了武帝的控制,最终导致了戾太子的悲剧。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是少傅石德,石德本身即属于忠厚长者,属于守文集团,【惧为师傅并诛】,可见这里突出的是作为政治分野的法吏集团与守文集团的矛盾。石德劝告太子说:【上疾在甘泉,皇后及家吏请问皆不报,上存亡未可知,而奸臣如此,太子将不念秦扶苏事耶?】,石德将太子比作扶苏,那么这里就必然涉及到一个问题,谁是胡亥?再结合太子斩杀江充之后,【遂部宾客为将率,与丞相刘屈氂等战】,主动与李氏集团进行决战,矛头直指刘屈氂、李广利,可见此处的胡亥指的必然是昌邑王以及他身后的李氏集团,这里突出的又是李氏集团和卫氏集团的矛盾。

最后,我们想要澄清的一点在于,包括田余庆先生在《论轮台诏》认为武帝也是巫蛊之祸的直接参与者,其目的是“更换继嗣”,但是我认为武帝或许并未有此打算。首先武帝之前就对卫青和太子表态过,【太子敦重好静, 必能安天下, 不使朕忧, 欲求守文之者, 安有贤于太子者乎?】,【太子每谏征伐四夷, 上笑曰: 吾当其劳, 以逸遗汝, 不亦可乎?】,而从之后武帝颁布轮台诏来看,武帝有转变政策的考量,太子自然是最合适的人选,武帝没有必要更换储君,即使武帝真有此打算,也可以通过更为温和的政治手段剥夺其权利,根本无需如此狠毒的手段夺取其性命,因而我们认为,诚如其他答主所言,巫蛊之祸在执行过程中已经脱离了武帝的控制,而其背后的政治原因就是巫蛊之祸的主要矛盾从皇权与外戚的矛盾转移为法吏集团、李氏集团对太子集团的矛盾。而事后的历史也已经证明,武帝通过修筑思子宫、诛杀莽何罗等谋逆大臣等行为,着手弥补自己巫蛊之祸的错误,可见巫蛊之祸的结果并非其所愿。

总而言之,巫蛊之祸起源于皇权与外戚的矛盾,武帝试图利用巫蛊之祸打击卫氏外戚,为太子的亲政铺平道路,但是在执行过程中,主要矛盾转移为法吏集团、李氏集团针对守文集团、卫氏集团的矛盾,其追求的结果从打击外戚转变为彻底消灭太子集团,因此产生了戾太子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