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他一點不冤

昨日,一則大快人心的新聞上了熱搜——

好萊塢大亨哈維·韋恩斯坦案宣判定罪。

以性侵和三級強姦罪名,入獄服刑23年。

23年,他一點不冤

23年,他一點不冤

罪人得到懲罰,公道自在人心。

尤其是這兩年,得益於技術的變革與應用,越來越多的陳年舊案也得以伸張正義。

前不久,「南醫大藏屍案」宣佈告破。

隱匿了整整二十八年的真相得以昭示天下。

23年,他一點不冤

再往前,韓國的「華城連環殺人犯」。

也就是奉俊昊《殺人回憶》裡的原型人物,在時隔33年之後最終落網。

23年,他一點不冤

還有美國加州轟動一時的「金州殺手」。

逍遙法外將近半個世紀,直到72歲時才被捉拿歸案。

23年,他一點不冤

陳年懸案能夠水落石出,確實是非常不容易。

隨著時間流逝,真相往往會迷失在漩渦之中,愈發撲朔迷離。

但是人們對於幕後真兇的追尋從來沒有停下來過,願意為了真相死磕到底——

《最危險的動物》

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of All

23年,他一點不冤

本劇改編自同名暢銷書。

同時也是《紐約時報》榜單上最為熱銷的犯罪回憶錄之一。

討論的對象「大名鼎鼎」。

是美國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連環殺手之一——

「十二宮殺手」(The Zodiac Killer)。

23年,他一點不冤

他的形象曾多次被搬上過大銀幕。

最為國人熟知的應該是大衛·芬奇導演,傑克·吉倫哈爾、小羅伯特·唐尼主演的懸疑片《十二宮》。

23年,他一點不冤

電影中,懸案未結。

神秘兇手則給觀眾們留下了「史上最囂張連環殺人犯」的印象。

從1960年代到1970年代期間,他不但宣稱自己殺害過37人(已證實7人),還先後寄送了四封加密信件給媒體發表。

並且聲稱:

「誰破譯了這些密碼,就能找到我的名字。」

直到今天,四封密碼信也只被破譯了其中一封。

他的身份依舊是個謎。

23年,他一點不冤

Z408字符密碼

(最後18個字元暫未判定)

在這封信中,十二宮殺手錶達了自己對於殺戮的痴迷。

他表示殺人是因為「人類是最危險的動物」(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Of All),這句話也被用來作為了本劇名稱。

多年以來。

人們對「十二宮殺手」真實身份的探討從來沒有停過,各種揣測眾說紛紜。

其中就包括本劇原著作者加里·斯圖爾特(Gary L. Stewart)。

23年,他一點不冤

他是美國南部一家工業服務公司的副總裁,有妻有子、有房有車,過著吃喝不愁的生活。

看起來是人生贏家,但內心底卻有一塊補不齊的缺口——

從小被親生父母拋棄。

儘管養父母待他如骨肉,但他始終放不下尋找親生父母的想法。

人到中年,命運叩響了他的大門。

39歲的加里終於得以和親生母親朱迪·錢德勒(Judy Chandler)重逢。

23年,他一點不冤

母子合照

兩人相談甚歡,分享著各自的過往人生。

並自然而然引向了一個避不開的話題:

「加里的父親是誰?」

但母親朱迪似乎對這個話題有意閃躲。

只表示分開得太久不記得了。

23年,他一點不冤

對於這樣的答案,加里自然不會買賬。

他聯繫到了舊金山警察局的警官,繼續尋找生父的各種信息。

沒想到,還真拿到了他的名字和一張老照片——

小厄爾·範貝斯特(Earl Van Best Jr)。

23年,他一點不冤

「他還活著麼?」

「他是什麼樣的人?」

「他為什麼會消失不見?」

對無數問題的好奇,逐漸演化成一種執念,逼迫著加力走上了一條調查親生父親線索的道路。

隨著信息一點點拼接,他慢慢發現了更多令人吃驚的故事。

下面信息量比較大,建議放緩閱讀速度


四十多年前,加里的親生父母經歷了一段瘋狂的愛情

23年,他一點不冤

彼時,年僅十四歲的朱迪碰到了二十七歲的範貝斯特。

兩人的感情從一場冰淇凌店的約會開始,迅速燃起。

範貝斯特孤僻乖張,但聰明犀利;朱迪厭惡家人,幻想著逃離。

兩個人一拍即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私奔

如同《去他*的世界》裡的James和Alyssa。

開著車四處旅行,出了車禍後又把汽車丟在路旁。

23年,他一點不冤

他們閃婚、被抓住、再一次次逃出來。

故事越鬧越大,開始為眾人所知。

一度成為了媒體們爭相報道的新聞,美其名曰——

「冰淇淋羅曼史」(Ice Cream Romance)。

23年,他一點不冤

只可惜浪漫也是有保質期的。

很快,範貝斯特心中陰暗、病態的部分顯露了出來。

他經常用威脅的方式控制朱迪,還想讓她去坐檯賺錢。

後朱迪懷了孕,生下孩子後,範貝斯特又一聲不吭地就把兒子送了出去

這個毫不留情、冷漠殘酷的決定直接導致了愛情的決裂。

後來,範貝斯特被捕。

他先後被送進過精神病院和監獄裡隔離關押,甚至還被使用了「電休克治療」的方法。

23年,他一點不冤

得知這些調查結果,加里開始產生了不安的感覺。

他挖得越深,生父的形象就越讓人困惑。

當他追根溯源到範貝斯特的家庭後,一切似乎更加清晰了起來。

範貝斯特的父親(也就是加里的爺爺)是二戰駐日美軍情報部官員(重要信息點)。

23年,他一點不冤

母親(加里的奶奶)則是一位作風放蕩的「交際花」。

23年,他一點不冤

戰爭結束之後,兩人的婚姻也隨之破碎。

軍人父親把範貝斯特丟給了前妻,而後消失不見。

23年,他一點不冤

範貝斯特的成長顯然經歷了一個不健全的過程。

「父親角色的缺位」「對於母親角色的厭惡」給他施加著雙重影響。

以至於他性格古怪、朋友很少。

容易走極端。

範貝斯特的第一次婚姻只維持了短短一年。

原因是他經常實施家暴

23年,他一點不冤

範貝斯特因為「冰淇淋羅曼史」蹲了幾年牢,出獄後的他又開始受到許多嬉皮士運動裡極端思想的影響。

例如。

他和「曼森家族」成員之一的羅伯特·博索萊伊打過短暫的交道。

23年,他一點不冤

「撒旦教會」的創始人安頓·拉維在求學時便認識,後來也有多次交集。

23年,他一點不冤

種種聯繫讓親生父親的形象越發令人畏怕。

直到某天,加里在看一檔「歷史懸案」節目時,一種熟悉感被重新喚起。

盯著電視上的通緝畫像,他呆住了——

難道父親就是「十二宮殺手」?!

23年,他一點不冤

23年,他一點不冤

小厄爾·範貝斯特與十二宮殺手通緝畫像

(畫像根據目擊者繪製而成)

這個突如其來的想法令加里恐慌,刺激他踏上了長達十七年的追尋真相之旅。

隨著他發現更多信息,他越來越堅信自己的想法。

更加認定十二宮殺手和自己父親之間的聯繫。

23年,他一點不冤

首先,十二宮殺手的作案模式

他的作案對象大多是情侶,特別對女性下手更重。

根據心理學家分析,這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其缺乏母愛、憎惡女性的心理。

與範貝斯特的成長創傷足夠貼合。

23年,他一點不冤

其次,十二宮殺手分別給三家報社(《洛杉磯紀事報》、《洛杉磯觀察家報》、《瓦列霍時報》)寄送了含有密碼的信件。

並特別要求在8月1日刊發。

而8月1日正好是當年「冰淇淋羅曼史」報道的發表日期

更巧合得堪稱離奇的是。

收到信件的《洛杉磯紀事報》記者,正是寫那篇「冰淇淋羅曼史」報道的記者。

此外,考慮到範貝斯特的父親是戰時情報官員,接受過專業密文的訓練;

所以範貝斯特很可能在小時候也或多或少受其影響,學到了一定的密碼知識

23年,他一點不冤

再次,加里還找到了一份很有可能屬於範貝斯特的筆跡

經過專家對比,這份筆跡和十二宮殺手的手稿筆跡十分相似。

幾乎可以說是同一個人。

23年,他一點不冤

除了以上列舉的,還有許多關於範貝斯特的細微證據也都能和十二宮殺手匹配得上。

儘管如此細思極恐,但這些間接證據都不足以讓法庭下定罪審判。

更何況,在美國認為「自己父親是十二宮殺手」的可不止他一個人

90年代,退休偵探Steve Hodel曾經出書指控他的父親是「十二宮殺手」,但並沒有得到足夠證實。

2007年,一個名叫Dennis Kaufman的人聲稱他的繼父是「十二宮殺手」,但最終也未獲結論。

因為年代久遠,這些猜測都因為沒有直接證據能夠證明而不了了之。

很多人因此不理解加里。

何必為了一個「不會有定論的連環殺手」白白浪費了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劇集中,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回答:

23年,他一點不冤

加里恐懼的是隱藏在自己身體裡的東西:

一種與生俱來、怎麼抹不去的東西。

儘管從小到大都有養父母(斯圖爾特家)的陪伴和照顧,然而烙印在身上的「棄子」的身份,讓加里始終缺乏安全感。

以至於他的感情常常處於不穩定狀態。

每當他擔心愛人有可能離開自己之前,就會自己率先提出離婚。

以免體會到那種被人拋棄的感覺。

這場「追尋親生父親身份」的真相之旅讓加里深陷其中,但也讓他獲得了一種停不下來的動力。

儘管,這種執迷又導致了他和第四任妻子的離婚。

23年,他一點不冤

或許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

「這場尋找生父的旅程也是正尋找自己。」

當我們拋開「十二宮殺手」的故事,我們實際上看到的是一種原生家庭代際創傷的延續

從祖父母到父母,再從父母到自己。

範貝斯特原生家庭的破碎造就了他極端的個性。

朱迪原生家庭的扭曲也導致了她過早經歷愛情創痛。

而兩人愛情的悲劇,又加諸於他們的孩子加里,成為終身陰影揮之不去。

無論是基因的傳遞、還是血緣家庭的缺失。

一代又一代,這種悲劇都在不斷延續下來。

幸運的是。

比起生父,加里至少獲得了養父母所提供的庇護,得以走上了一條相對平穩的人生。

可即便如此,依舊能在他的身上看到那條難以彌合的裂痕。

以及那個難以回答的問題:

「我到底是誰?」

如果從這個角度回看這部紀錄片。

範貝斯特到底是否是十二宮殺手,對加里來說,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在這段尋根的旅程當中,人們能不能重新找回自己賴以為生的身份,從而得到救贖。

並且就此扯斷拿條傳遞痛苦的鏈條。

至少讓自己的下一代,得以安穩度日。

23年,他一點不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