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看破空城計,為何還是放了諸葛亮一條生路?不放後果更嚴重


諸葛亮在中國已經是智慧的化身,關於他有眾多神奇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如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而在那所有的故事傳說中,最為兇險也最為傳奇的,顯然非“空城計”莫屬。千百年來這個故事被廣泛改編,成就了經典的文學、京劇以及影視作品,讓後人們每每為諸葛亮的智慧而感嘆,但真實的空城計是否如同我們所想的那樣,是諸葛亮的智慧與司馬懿的愚蠢相互襯托的結果呢?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司馬懿看破空城計,為何還是放了諸葛亮一條生路?不放後果更嚴重

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因為馬謖此人平時表現得很有才華,所以諸葛亮不顧劉備的囑咐而多次對他加以重用,任命他去駐守街亭,然而平時表現很優秀的馬謖,在面對大軍壓境的時候就自亂陣腳,昏招迭出,最終失去了戰略要地街亭。令諸葛亮所在的西城已經是無險可守,相當於心腹之地暴露與敵人爪牙之下,局勢已經是危機萬分。

尤其是諸葛亮此時身邊沒兵沒將,只有數千難以打硬仗的老弱殘兵,面對著司馬懿趁勝而來的十五萬精銳大軍,貌似諸葛亮已經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投降,另一種是逃跑,他身旁的將領們正在為往哪個方向跑比較好而吵架的時候,諸葛亮神秘一笑,他說我們其實還可以有第三個選擇。

司馬懿看破空城計,為何還是放了諸葛亮一條生路?不放後果更嚴重

於是中國古代最為精彩的演出開始了,地點是在蜀國西城,主角是諸葛亮與司馬懿,龍套是諸葛亮方面的數千殘兵與司馬懿方面的十五萬大軍,還有一個男三號是司馬懿的兒子司馬昭。後世很多人都認為那是一場司馬懿智慧不足以至於被碾壓的爽劇,但其實根據當時情況來看,那更多是兩個聰明人之間心照不宣的默契,只是一般人很難懂得而已。

司馬懿的十五萬大軍來到西城樓下,看到西城城門大開,裡面的街道上還有清潔人員在打掃衛生,城樓上香菸嫋嫋,諸葛亮就是在那煙霧之下彈琴!司馬懿一見大驚,頓時就表示“孔明生來謹慎,此舉必有埋伏,速退!”司馬昭上前表示:“兒願以小股人馬以身試賊!”司馬懿大怒:“孔明豈爾輩所知?”於是大軍在城樓下轉一圈就跑了,把諸葛亮樂得拍掌大笑。

司馬懿看破空城計,為何還是放了諸葛亮一條生路?不放後果更嚴重

這一段的疑點其實特別多,就算城裡面有埋伏,不進去不就完了嗎?何況就那麼一個巴掌大地方也埋伏不了多少人!通常而言,要麼直接殺進去,要麼小股人馬試探,最不濟也要圍城,然而司馬懿卻顯得很驚恐?他在怕什麼呢?

身經百戰的司馬懿,自然不會怕那區區小城中可能有的埋伏,這個空城計在他一開始想必就已經看破了,那為何還是放了諸葛亮一條生路呢?他所恐懼的是一旦沒有了諸葛亮,自己的命運也就難免如同這座空城一般,沒有什麼可以承載的了。

司馬懿看破空城計,為何還是放了諸葛亮一條生路?不放後果更嚴重

畢竟“狡兔死,走狗烹”,司馬懿之所以能夠掌握大權,甚至之所以能夠活著,靠的就是朝廷需要他對付諸葛亮,一旦諸葛亮沒了,他自身價值而也就沒了,如果不放諸葛亮的話,只是對於曹魏不太好,對於自己卻很好;而一旦放了諸葛亮,對於曹魏是很好,但對於自己卻難免有莫測之危。相權之下,還是不放的後果更加嚴重。對此,你怎麼看呢?

司馬懿看破空城計,為何還是放了諸葛亮一條生路?不放後果更嚴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