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前些日子,《寄生虫》一举改写了奥斯卡的历史。

然而,即便有如此耀眼的对手,同期提名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基督圣体》同样表现不俗。

一些影评人更是表示,若是没有《寄生虫》,今年获奖的就是《基督圣体》了!


在提名奥斯卡金像奖之前,《基督圣体》这部电影,其实早已在芝加哥、威尼斯、波兰等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拿奖拿到手软。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而国外「烂番茄」96%、「观众」98%的好评,也从侧面体现了电影的口碑。

不同于《寄生虫》的爽辣刺激、节奏鲜明,这部冷冽的波兰电影则更为晦涩一些。

虽晦涩,却不失力量。


相反,它对真实与虚伪、善与恶、偏见与错位的叩问,拳拳到肉!

那种痛,是错愕而又克制的痛……


01

“没有哪座神学院,

会接受你这样的罪犯。”

波兰,作为一个东欧小国,有88%的人信奉天主教。

境内教堂林立,信徒们每周都会做弥撒,是欧洲对上帝最为虔诚的国家之一。

复杂又独特的社会历史文化、夹在东欧和西方之间的地缘环境、以及深入骨髓的宗教信仰,使得波兰电影在世界影坛上,保持着某种独特的地位。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基督圣体》片名“Corpus Christi”:


这句拉丁文的字面意义,是“Body of Christ”——基督的身体。

每年五月或六月,天主教都会举行“基督圣体节”,为要纪念耶稣基督的受死,及复活。

“身体”,也就成了这部电影,一个十分重要的符号,及阐述的意象。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一个是嗑药、抢劫、淫乱、杀人的少年犯;

一个是贴心、虔诚、严肃、正义的神父。


同时拥有这两个身份的,就是主人公,丹尼尔

而如此错位的角色切换,说来也颇具戏剧性。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电影的第一个场景,是发生在少管所锯木厂里的一个霸凌事件,在狭小、阴暗的密闭环境里,几个少年犯不由分说就对一个狱友施暴。


丹尼尔就站在旁边放风,显得冷酷又熟练。


虽然镜头有表现出,他面部表情的不适、隐忍,但作为一名“加害者”,他终究没有转过脸去……

可摇身一变,这样一个人,又成了少管所,托马斯神父做弥撒时的领唱者。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他在唱《圣经·诗篇23篇》时的投入、虔诚,甚至是神父谈罪恶时,他眼神里的痛悔,似乎与之前的形象,判若两人。


善与恶、正与邪,如此矛盾地会集在这个20岁少年的身上。

丹尼尔假释出狱后,曾询问托马斯神父,自己能否进入神学院学习。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没有哪座神学院,会接受你这样的罪犯。”


托马斯神父的决绝,因着所谓的“圣洁癖”,却亲手将他原本的打算,掐死在了萌芽状态。

在托马斯神父的引荐下,丹尼尔乘车去了一个偏远小镇的锯木厂工作。

在去小镇的路上,他再次感受到了自己“罪犯”身份,所受到的冒犯。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似乎,像他这样的人,早已被人们钉在了“人渣”、“垃圾”、“杀人犯”的耻辱柱上。


这辈子都无法翻身了!

而身份、标签所带来的禁锢,就这样紧紧束缚着他,无法摆脱,亦无处可逃。

02

一个冒牌神父

却在小镇大受欢迎

少管所里的托马斯神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每个人,都是基督的祭司。”

一边说着这样的话,一边又拒绝“罪犯”进入神学院学习,前后错位的言行,想来着实讽刺。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可没想到的是,丹尼尔却把这句话当了真。

而转机的到来,也正是他此行的目的地 —— 被介绍去工作的小镇。

到了这个偏远小镇后,丹尼尔并没有直接去锯木厂工作。


而是绕道,进了小镇的一座教堂,并碰见了一位年轻漂亮的本地姑娘,玛尔塔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为了掩盖自己真实的身份,他向玛尔塔谎称,自己是个神父,并拿出了偷来的「罗马领」作为证明。

他冒充自己老师的身份,向本地神父介绍自己,是“来自华沙的托马斯神父”

由于本地神父年纪已大,加上最近碰到了“信仰危机”,便央求下丹尼尔能留下来当几天“代理神父”,直到自己找到治疗方法。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小误会就这样演化成了大骗局,慢慢变得愈发不可收拾。

此时,丹尼尔要做的,就是不让自己的谎言被戳破。

于是,这位年轻的“神父”连夜翻阅《圣经》,背诵经文,上网查阅“告解”指南,套用老师托马斯神父的弥撒方式……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电影的前半程,聚焦在丹尼尔作为冒牌牧师的应对上。


而他顺水推舟、急中生智的举动,也使得剧情的走向,极富戏剧性,甚至充满黑色幽默。

丹尼尔在天主教堂里,用新教的形式做弥撒。


他用真诚的讲道分享,替代了刻板的字句背诵,用人与人之间真实的联结,代替了死气沉沉的教条。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在得知小镇刚发生不久的7人车祸丧命案后,


丹尼尔竟以一颗同理心,待那些遇难者的家属:

“主啊,祢把他们从我们身边带走,


祢所做的是不公平、残忍和愚蠢的,我们不明白祢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很愤怒,


试着理解我们,主啊,求你帮助我们……”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这些看起来大言不惭的祷告,不知不觉间,竟就触摸到了小镇里,那些尘封已久、又伤痕累累的心。

信众们也从一开始的无所适从,到慢慢理解,甚至喜爱“托马斯神父”特有的带领风格。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甚至越来越多远离教会的人,都重新回到了教会。

这与此前本地老神父带领下,


“人多,信徒少,有些人去教堂只是为了在邻居面前出风头” 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03

没有一个义人

连一个也没有

然而随着「小镇7人车祸丧命案」的阴云逐渐展开,丹尼尔所面临的困境,正全面升级。

丹尼尔内心的争斗,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复杂。

他一边担心着自己身份被揭穿,一边又被过往带来的悔恨所纠缠。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他一边努力追求正义,在小镇中散播饶恕与爱;

一边不改嗑药的恶习,甚至作为“神父”还与信徒发生性行为……


他是一个闯入者,一个骗子;

同时又是一个善良的神父,一个正直的求知者。

有时你甚至看不透他,到底是把宗教作为一种借口和工具来逃避,还是内心真正为信仰所感化。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可就像使徒保罗所言:

我也知道在我里头,就是我肉体之中,没有良善。


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

罗马书 7:18

这样的善恶交锋,真实与虚伪的矛盾,绝不仅仅存在于丹尼尔这一个个体之内。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反倒正是因丹尼尔的闯入,才一道道的揭开了挡在真相面前的遮羞布:

本地老神父,身为神父却酗酒,甚至醉酒跌落床下都不自知;

前来告解的妇人,痛打吸烟的12岁儿子,却谎称自己不抽烟;

玛尔塔明知弟弟车祸前嗑药酗酒,却不肯将真相告知众人,任凭镇上的人们肆意侮辱司机的遗孀;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玛尔塔的妈妈从不缺席教会侍奉,心中却充满着仇恨,甚至不肯直面自己写下的诅咒信;

甚至连真正的托马斯神父到来后,他想做的也是隐瞒事实,以至于不羞辱教会的声誉。

“没有一个义人,连一个也没有”的现实处境也正是如此了。

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每个人都是善于表演和伪装的罪人!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到了这里,我想电影想要讽刺的,已经不仅仅是罪恶本身了,而是社会对好人和坏人的偏见。

就像是每个人顶着的身份标签,已渐渐固化成了,社会形象的某种外化表现。

神父就是彻底的好人?罪犯就是彻底的坏人?

显然不是。在这些身份之外,每个人都是赤裸的罪人……

还记得在文章一开始,我说“身体”是一个重要的符号吗?为什么呢?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我们知道,耶稣基督最后,是被赤裸的钉在了十字架上,他用身体和血,向着罪人成就了救赎的计划。


正因此,丹尼尔曾望着基督的像,说道:

“耶稣,我怎么能效仿祢呢?


你太纯洁了,我带着这些脏东西来见你……”

赤裸,是「羞辱」和「真实」的代名词。

对于人们来说,不敢真实的原因,正是会因而带来羞辱。

在最后的告别弥撒上,丹尼尔本答应托马斯神父以“我从来没有来过这里”,来掩盖此次教会内的“丑闻”。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但在望了一眼教堂内,高悬的基督赤裸像后,


他竟当着所有人的面,脱掉了神父的袍子,露出了身上的纹身和刀疤。


把他最见不得人的东西,毫不遮掩的呈现在众人面前。

最后赤裸而真实地,在所有会众的注视下,默默离开……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影片的最后,导演给了一个开放的结局。


在被迫接受监狱内的武力对话后,我们不知道这个少年是否真实地悔改了,也不知道满脸是血、摇摇晃晃的他,又要去往何方。

但最后老神父的一句话,却像是对我们所有人的提醒:

“这是一个你离上帝有多远的寓言,包括每个人,甚至我……”


奥斯卡提名《基督圣体》:在丑陋的真相面前,我们都是伪装的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