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華: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歡交際,高手都是孤獨的

叔本華: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歡交際,高手都是孤獨的

叔本華: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歡交際,高手都是孤獨的

叔本華


叔本華是德國偉大作家、思想家、哲學家,是現代悲觀主義哲學、唯意志論的開創者和主要代表人物,叔本華的哲學繼承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先哲”的有益成分,對康德哲學進行了改造,提出“要麼孤獨,要麼庸俗”的論斷。

叔本華的哲學體系集中體現在《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之中,對薩特、尼采等人的哲學產生重大影響,對《邏輯哲學論》的作者維特根斯坦也有著深遠影響。正因如此,叔本華成為現代哲學尤其是西方現代哲學不可繞過的一座豐碑,其影響力非同凡響。

叔本華指出,庸俗者隨時隨地都能找到自己稱心如意的夥伴。


叔本華: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歡交際,高手都是孤獨的


兩個人一旦開始進行交際,那麼他們之間哪怕是通過一件很小的事情、無關緊要的話題,也能夠感覺到他們之間在人的氣質、秉性、智力、道德品質等方面的具有相似性或者具有極大的差異性。所以“相同羽毛的鳥兒聚集在一起”這句國外的俗語所言非虛,中國古代“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名言也恰如其分、實事求是。

如果是兩個氣質有著非常大的差距的人,只要他們一見面、一說話,就會令彼此十分惱怒,無論他們之間談論的是任何話題,都會立刻導致非常不愉快的氛圍,這就是所謂的“話不投機半句多”;相反地,如果是兩個天才人物,他們見到彼此的第一眼就能認出對方,即便他們之間不進行任何的談論。只有天才人物才會認出天才的人是天才,庸人會以為天才是瘋子。


叔本華: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歡交際,高手都是孤獨的


上述真理具有極其重大的應用價值。居於高位者必須是具有相應道德品格、才能素質的人,否則就會導致一個組織的管理系統中的人員一個不如一個,最終導致管理系統的崩潰。比如,任命一個庸才為主管,那麼這個主管任命的副主管必定比這個庸才還有愚笨,副主管所使用的下屬,那就會更加糟糕,一個組織體系也就由此陷入低效、無能。

在這個世界上,庸才畢竟是佔據大多數的,而天才的數量則極少。所以,普通的大眾非常喜歡交際,因為這個世界上的大部分就是普通庸人,而那些天才人物,他們要在世間找到一位知音都是極其困難的事情。


叔本華: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歡交際,高手都是孤獨的


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歡交際,庸俗的人能夠隨時隨地找到稱心如意的夥伴。而高手都是孤獨的,越是天才、越是非凡之人,他們越是不喜歡交際,因為在芸芸眾生當中,他們難以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知音。尼采說:“喜愛孤獨者,非神即獸”,神也好,獸也好,他們和普通大眾的差別實在太大。

叔本華說:“偉大人物像雄鷹那樣總喜歡把棲巢孤零零地構築在高處”。所謂“高處不勝寒”,不僅是指居於高位的人難有知音,這句話所強調的重點是道德品格、能力素質高超的天才最容易感到孤獨,對於他們來說,知音確實難覓。


叔本華: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歡交際,高手都是孤獨的


為了解決某一個現實當中的問題,許多人能夠聚集在一起從而組成一個工作團隊。如果這個團隊當中有兩個壞蛋,這兩個壞蛋就能夠在極快的速度之內迅速認出對方也是一個壞蛋,從而迅速聚集在一起共同謀劃幹一件件壞事,兩個壞蛋之間彼此心心相印、團結一致,他們都會在與對方的相處當中感受到愉快,就像遇到了知音。

無論是兩個天才之間,還是兩個傻瓜之間、兩個壞瓜之間,他們都能在相處後的幾分鐘之內“同病相憐”,並且會十分慶幸能夠遇到對方,就像是分別了多年的老朋友見面,產生“相見恨晚”的感覺,這種現象確實是讓人感到十分是奇怪。由此可見,兩個朋友之間“一見如故”、一對情人之間“一見鍾情”,都是可能的。


叔本華:越是庸俗的人越是喜歡交際,高手都是孤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