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宝黛葬花的美丽面纱—宝玉的无能与黛玉的孤傲,两人悲剧已定

桃花盛开,灼灼其华,满园芳菲春色,在宝黛不期而遇,宝玉拿着《会真记》,坐在沁芳闸桥边的石头上,细细欣赏,风吹过,落英缤纷;黛玉担着花锄,锄上挂着纱囊,手里拿着花帚,娉婷袅袅地入了画。

揭开宝黛葬花的美丽面纱—宝玉的无能与黛玉的孤傲,两人悲剧已定

两人都是惜花爱花之人,但是对待这落红的方式却并不相同,宝玉选择把花兜在一起,撂在水里,芳菲随水流;而黛玉选择把花装在绢袋里,埋在花冢中,落红化春泥。

两人方式的不同,为后面的许多悲剧情节埋下了伏笔。下面请听小编一一分析:

一、金钏儿、晴雯之死—强于污淖陷渠沟

宝玉将花放在水里,正如后文黛玉评价: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

曹公以“花”喻女子的地方很多,如艳冠群芳的宝钗为牡丹,黛玉为芙蓉,宝玉还为晴雯专做了《芙蓉女儿诔》等等。宝玉的这一行为,都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揭开宝黛葬花的美丽面纱—宝玉的无能与黛玉的孤傲,两人悲剧已定


金钏儿就是一例。金钏儿作为王夫人身边的一等丫鬟,要脸面有脸面,要身份有身份,却因为宝玉让这一美好女子投井而死。宝玉如此调笑金钏儿,先是拔金钏儿的耳坠子,金钏儿让他离开,宝玉依旧恋恋不舍,瞧着一旁的王夫人合眼睡着,把自己荷包里的香雪润津丹往金钏儿嘴里一送,又笑着说要向太太讨了金钏儿,金钏儿也搭了一句,两人玩笑着,不想王夫人听了大怒,要打骂发落出去。

揭开宝黛葬花的美丽面纱—宝玉的无能与黛玉的孤傲,两人悲剧已定


可是此时的宝玉呢?早一溜烟地跑了。

宝玉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见了让人清爽;而男子是泥做的,浊臭逼人。但是宝玉的女儿观并没有造福其身边的女孩子,宝玉爱惜珍重女子,只与女孩子玩耍嬉笑,可是却导致金钏儿受辱轻生,金钏儿犹如宝玉手中抖落到水里的花,即使死了也不能改变自己的名声,王夫人只会可惜地叹她是个糊涂人罢了。

揭开宝黛葬花的美丽面纱—宝玉的无能与黛玉的孤傲,两人悲剧已定


晴雯“心比天高”,为人处世直爽,虽然有时不免尖酸,但没有坏心思,可是王夫人认为她这个狐媚子,勾引宝玉,被驱逐出园,这样心气高的女子如何受得了这侮辱,死前还在说着“担了这虚名”。

揭开宝黛葬花的美丽面纱—宝玉的无能与黛玉的孤傲,两人悲剧已定


金钏儿、晴雯之死,都鲜明地指出了宝玉这一多情公子的无能懦弱,大观园里多少女孩子因为宝玉直接间接地受到伤害。

二、黛玉的悲剧——质本洁来还洁去

黛玉将花放入绢袋,掩埋进花冢,干净地来,干净地去,正如她的葬花词中的一句: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揭开宝黛葬花的美丽面纱—宝玉的无能与黛玉的孤傲,两人悲剧已定

待到红消香断之时,又有谁“他年葬侬”呢?黛玉孤傲清高,葬花词中的无奈、悲伤与自慰,对现实中“风刀霜剑”的世态炎凉的批判控诉,蕴含其中。甲戌本一则批语说:

“余读《葬花吟》至再,至三四,其凄楚憾慨,令人身世两忘,举笔再四,不能下批。有客日:‘先生身非宝主,何能下笔?”即字字双圈,批词通仙,料难遂颦儿之意,俟看玉兄之后文再批。’噫唏!阻余者想亦《石头记》来的,散停笔以待。”


揭开宝黛葬花的美丽面纱—宝玉的无能与黛玉的孤傲,两人悲剧已定

后文即指黛玉之死,“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指黛玉死时,宝玉正在外面逃亡,“一朝漂泊难寻觅”,而等到宝玉回来时,黛玉早已不在人世,曹公把两人的爱情悲剧隐藏在这首葬花词中,悲哉哀哉!

三、潇湘妃子泪斑竹,多情公子空牵念

黛玉的情深不寿,痴情一生,泪尽而亡,在这春景极盛之时,黛玉看破浮华,让这些落红有一个干净的好去处,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遭遇,葬花词的哀音,贯彻了她的一生。

揭开宝黛葬花的美丽面纱—宝玉的无能与黛玉的孤傲,两人悲剧已定


宝玉惜花,不让落花遭受践踏,让其随水流,却不知道自己花儿会流到更脏污的地方,就此陨落消逝。温柔多情的宝玉会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无可奈何,金玉良缘他再讨厌,却无力抵抗,世间那么多钟灵毓秀的女子,惨遭践踏他都无力去保护。

爱博而心劳,这种泛爱观逼着宝玉慢慢成长,在对待蒋玉菡一事上,贾政恨打了他,他向黛玉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这个世界上终有许多事情他是无能为力的,他可以为自己喜欢的去死,但不能真正的保护她们不受伤害。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