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在二戰真的是在打醬油嗎?它單挑德國會贏嗎?

談起二戰的“扛把子”,大家本能的反應就是美蘇德日這幾個狠角色,本能的忽視了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相比較蘇德戰場上動輒幾百萬的大兵團對決和太平洋戰場上美日航空母艦艦隊的激烈搏殺,英國的存在感頓時低落很多,以至於大家慣性的定性英國在二戰中是二流角色的存在。但是實際情況不是網友們想當然的那般,事實上,英國可並不是二戰中跑龍套的角色,是與美蘇平起平坐的三大巨頭之一,名副其實的世界頂級強國。英國這個稱霸世界兩三百年的超級大國在經歷一戰後雖然體量消瘦了不少,但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二戰的初期依然是巨無霸的存在,世界第一強國兼任世界霸主是確信無疑的。即便單挑軸心國的老大——德國,雖不說是像玩一樣,但是幹趴下對手也是毫無疑問的。下面我們從軍事,經濟,政治,資源,科研技術等方面剖析英國單挑德國必勝的原因。

一、英國軍事實力強於德國

二戰期間,英國共動員了1200萬人參戰,至戰爭結束,陣亡38萬人,遠遠低於蘇中德日,與美國相當。空軍生產裝備了125254架飛機,戰鬥機屬於世界一流,重型戰略轟炸機上萬架。正是英國空軍的超強實力,才壓制住了德國空軍,極大緩解了蘇聯的壓力。海軍就更不用說了,英國是傳統海洋強國,二戰中一共擁有航母50多艘,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共250餘艘,潛艇近百艘,這支超級艦隊比之美國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一直掌控著制海權,保衛了英國本土,也牢牢控制著海洋貿易。

英國在二戰真的是在打醬油嗎?它單挑德國會贏嗎?

英國對戰德國的知名戰役主要有敦刻爾克戰役、不列顛空戰、北非戰場的阿拉曼戰役、諾曼底戰役還有兩國在大西洋的明爭暗鬥。在這些決定戰爭走向的重大戰役中英國大多取得了勝利,其中只有敦刻爾克戰役以英國的戰略退卻為標誌成就了德國對英作戰的最大輝煌。但是英國在敦刻爾克戰役中失利的主要原因不是實力不足,而是英國在二戰初期奉行“綏靖政策”極力的避免戰爭,導致戰前準備不足,沒有下定決心以武力抵抗德國的擴張。敦刻爾克戰役英國雖然失利,但是卻仰仗其強大的海空軍成功將33多萬英法聯軍安全撤回英倫三島,為日後的大反攻積蓄了重要的有生力量,創造了史無前例最大規模的戰略撤退。這次大撤退英國充分的展示了其強大的海空力量和高效的指揮管理系統,盡顯不列顛為求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鋼鐵意志。“敦刻爾克”這一代名詞已然不是失敗、狼狽、屈辱的體現,而是對成功、強大、堅定的詮釋。

英國在二戰真的是在打醬油嗎?它單挑德國會贏嗎?

英國的綏靖政策的破產也宣告了張伯倫政府的垮臺,丘吉爾這位鐵腕政治家呼之欲出,自此英國有了強有力的統一領導,對待德國咄咄逼人的擴張,英國人有了清晰的思路,那便是放棄對和平的幻想,全力抵抗。緊接而來的不列顛空戰,英國皇家空軍以少勝多,打破戈林妄圖依靠空中力量迫使英國人屈服的美夢。不列顛空戰期間,英國甚至出動空軍轟炸了柏林,令希特勒大為惱火。英國空軍還對法國的海岸線上的德國“海獅計劃”的一些軍事設施進行了轟炸,德國鑑於英國強大的海空力量被迫放棄“海獅計劃”,實際就是承認對英作戰的失敗。

不少時候諸葛亮說沒有英吉利海峽,英國必敗無疑,他們的理由是英國陸軍不如德國陸軍。其實英國的陸軍遠沒有德粉想象的那般羸弱,大英帝國三百年的日不落輝煌陸軍是重要的締造者,畢竟在非洲和印度及加拿大等遠離海岸線的殖民地中,海軍是無法觸及的,能在這些地方站穩腳跟非強大的陸軍不可為。英國陸軍對決德國陸軍的主戰場在北非,最大規模戰役是阿拉曼戰役,德軍由號稱“沙漠之狐”的陸軍名將隆美爾掛帥,統帥德意聯軍,在戰爭初期取得輝煌的戰果,將英軍逼至尼羅河三角洲開羅至亞歷山大一線,形勢對於英國來說甚為不妙。可是德國的優勢並未持續太久,在決定北非戰場走向的關鍵戰役——阿拉曼之戰中,英軍在名將蒙哥馬利的指揮下扭轉了局勢,一舉擊敗隆美爾,打得德意聯軍丟盔棄甲。此後德國在北非戰場上的失敗已經無法避免,對於意大利來說更是雪上加霜,在喪失北非上的陸地縱深後,盟軍乘機反攻意大利本土,迫使其在1943年宣佈投降。

英國在二戰真的是在打醬油嗎?它單挑德國會贏嗎?

阿拉曼戰役作為北非戰場的轉折點,粉碎了軸心國取道中東和蘇伊士運河打通亞歐陸路交通線會師日本的迷夢。充分的顯示了英國陸軍的實力,德國機械化部隊在英國人面前不是不可戰勝的。珍珠港事件爆發不久後,英國憑藉一己之力單挑軸心國集團,在歐洲對陣德意,在亞洲太平洋西岸對戰日軍,除了在亞洲因力量不足被日軍攻陷香港,馬來,新加坡等,但是將戰線穩定在緬甸一帶。在歐洲戰場則挫敗德軍進攻,壓制意大利,牢牢控制直布羅陀和蘇伊士運河等戰略要地,封鎖整個地中海,將德意勢力牢牢堵在歐洲,使得德意與日本兩股力量不能會師中東。

英國在二戰真的是在打醬油嗎?它單挑德國會贏嗎?

二、英國的經濟實力強大,金融更有著德國無法比擬的優勢

二戰時英國是世界第四工業強國,僅次於美蘇德三國,英國本土的工業產量佔到了世界總份額的9.2%, 同期德國的工業產量佔世界總份額的13.2%。如果考慮到加拿大、澳大利亞等海外殖民地和自治領,英國的工業實力會更強,和美國不相上下。英國的工業產值雖然弱於德國,但是在以英鎊為標誌的金融霸權的加持下,英國綜合經濟實力是遠勝德國,同時期的經濟大國美利堅也是望其項背的。就如當今的中國,經濟總量已經遠超日本,已經取代美國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工業國家,但我們和美國日本的差距仍然非常大,中國相對於美國日本是經濟大國,卻難稱是經濟強國,美元日元是國際貨幣,人民幣卻剛“入籃”,箇中差距可見一斑。美國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但是綜合實力還是遠遜英國,依靠金融霸權的優勢,一戰前美國還是英國的債務國。二戰前,英國在英聯邦內部實行關稅特惠制,導致德國和美國失去了大部分海外商品市場,美國人被整的元氣大傷,德國乾脆發動了世界大戰轉移國內矛盾。美國真正取代英國的霸主地位實際是在二戰末期,即“佈雷頓森林體系”的確立,同時標誌的英國金融霸權的落幕,美國就此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和強國。所以說二戰初期和中期連第一工業強國的美國綜合經濟實力都不如英國,更何況德國呢?當時英鎊是世界貨幣,地位等於現今的美元。在戰場上英國只要能穩住戰線,依靠金融霸權跟德國打一場金融戰爭,德國經濟就不足以長期支持同英國的戰爭。

英國在二戰真的是在打醬油嗎?它單挑德國會贏嗎?

三、二戰時期英國是世界第一政治大國

作為世界第一殖民強國、世界老牌霸主,英國有著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一戰後美國首倡建立國際聯盟來維護國際秩序,得到各方的普遍接受,國聯旋即成立,美國試圖在國聯中謀求同英法平等地位的願望落空,一氣之下沒有加入國聯,英國成為國聯的實際操控者。在國際舞臺是說一不二的存在,沒有哪個國家不看英國的臉色行事站隊。二戰全面爆發前,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事件發生後,英國利用國聯就將意大利定性為侵略者,在國際社會搶佔了正義的制高點。九一八事變後英國以國聯的名義派出調查團到東北,日本在此期間一度收斂,製造各種假象矇蔽調查團,可見日本對英國還是很忌憚的,唯恐英國在國際舞臺上發出不利於日本的言論。二戰爆發後英國不僅利用強大的政治影響力號召一大票鐵桿小弟如加拿大、澳大利亞、南非和印度等國參加對德國戰爭,還威懾一些與軸心國關係密切的國家保持中立,例如佛朗哥的西班牙、土耳其。

英國在二戰真的是在打醬油嗎?它單挑德國會贏嗎?

四、英國是世界第一殖民帝國,實力無與倫比

得益於三百多年的殖民積累,英國壟斷了半個世界的資源和市場,控制著世界的貿易、航運、金融等多條經濟命脈。英國擁有世界六分之一的人口,為戰爭提供了豐富的兵員;佔據世界四分之一的陸地面積,擁有半個地球的資源,以石油為例,世界上大部分油田都有英國人的股份,連羅馬尼亞和印尼的油田都被英國資本控制。掌握著除了巴拿馬以外的所有海上航線,擁有世界貿易的壟斷權。另外,英國的實力並非僅僅限於對殖民地控制和掠奪,英國資本還滲透到世界各地。英國人幾百年的經營可不是花架子。殖民地體系對英國國家利益的影響是巨大的,時至今日英國的殖民地體系雖然早已解體,但依然享受著殖民地帶來的紅利,而且還會繼續持續下去。英聯邦成員國的社會構建體系,都是殖民時期留下來的,英國的文化政治意識上,對英聯邦成員國的影響是非常的大的,其效果往往是一呼百應,這就鑄造了英聯邦成員國對英國的向心力,使得今日的英國在世界舞臺上總有一幫跟風小弟,雖然它是美國的小弟。如果英國讓出一些利益,不用資源和市場卡德國人的脖子,德國人在二戰也未必會和它魚死網破。所以說英國掌控著世界的大部分戰略資源,就戰爭潛力而言,相對於德國有著壓倒性優勢。

英國在二戰真的是在打醬油嗎?它單挑德國會贏嗎?

五、英國的科學技術發達

二戰時期,英國人的科技非常發達,擁有數量龐大的科學家,英國人的雷達、噴氣式飛機、合金管(原子彈)等技術讓美國人都垂涎。英國擁有世界第一的無線電通信技術和雷達技術,且率先將雷達投入戰爭應用,由於雷達高效預警和先敵發現並攻擊的性能,使得英國皇家空軍如虎添翼,在不列顛空戰中以少勝多,吊打德國空軍。當時液冷發動機水平最高的是英德兩國,氣冷發動機水平最高的是英美兩國,所以二戰活塞式發動機技術最先進的當屬英國。如果美國的P51野馬沒有英國的梅林發動機,它的綜合性能就是一個二流水平,根本不可能和德國的戰鬥機抗衡。憑藉先進的航空科技,英國人生產研發了性能先進的颶風戰鬥機和噴火戰鬥機,尤其是噴火戰鬥機各項性能均強於德制的主力戰機BF109。雖然晚於德國研製出噴氣式戰鬥機,但是噴氣發動機實力最強的是英國不是德國,德國最強的噴氣發動機是HES011,最大推力不過1300kg而已,而英國同時期的噴氣發動機推力,德文特是1590kg,尼恩是2270kg。英國的原子彈項目因為歐洲戰場的形勢不穩定後遷移至美國,併入了曼哈頓計劃,美國率先研製出原子彈,英國人功不可沒。

英國在二戰真的是在打醬油嗎?它單挑德國會贏嗎?

綜述,英國在軍事、經濟、政治、科技、資源等諸多方面相對於德國乃至世界有著巨大的優勢,奠定了英國當時的霸主地位不動搖。德國挑起二戰主要的挑戰對象是當時的霸主英國和它主導下的世界規則,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德國目標的延續。雖然德國在戰場上的表現大放異彩,奈何兩國綜合實力相差的不是一星半點,你大爺依舊是你大爺,德國的挑戰是必然失敗的。英國在二戰不但不是廢材打醬油的角色,而且是一個巨無霸的存在,任何一個國家包括美國都難以望其項背的。畢竟美國徹底取代英國的霸主地位的標誌是在六十年代亞非獨立運動背景下日不落帝國殖民體系的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