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四川三星堆遗址自被发现后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专家为了研究我国历史立马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的挖掘,从这座古墓中出土了许多令人震撼的文物,对我国研究古蜀历史、科学、文化、艺术等提供了真实的参考资料。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事情发生在1986年,在四川的三星遗址的二号祭祀坑中,考古学家取得了重大的发现,挖出了一颗青铜神树,光是高度,就足足有3.96米,这也是距今为止,世界上已知的,最大单件的青铜树。

令人惊讶的是,这颗青铜树,竟然与《山海经》中记载的神树“扶桑树”一样!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青铜神树和扶桑树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

《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

《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摇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据说扶桑树是由两棵大桑树交缠形成的,是太阳女神羲和为她的儿子金乌所设立的。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这棵树上一共住着10只金乌,每只金乌到了特定的时间就要离开扶桑树飞到天上变成太阳,等日落的时候就变成三只脚的乌鸦回到扶桑树上休息。据说当年后羿射日时就是站在这棵树上射的箭。

《山海经》中这段记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青铜神树出土时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这个青铜树,一共有三层枝叶,每层三根树枝,在三根树枝上面又分别站着一只鸟,一共九只,每一只造型都昂扬向上,专门守护着树上的神果。如此一看两者之间确实是高度的相似。

正因如此,2000年出版的《三星堆:古蜀王国的圣地》中,四川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陈德安研究员指出:从造型来看,该青铜神树应是代表着东方的神木“扶桑”。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北京大学孙华教授则认为,与青铜神树最接近的,应该就是《山海经》的扶桑和若木。

学者徐朝龙甚至在《扶桑与若木》中直接指出来,三星堆青铜神树就是山海经中扶桑神树。

我们由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第一次看出:过去只能在神话传说中存在的“若木”即“扶木(扶桑)”、“槃木(桃都木)”以及“建木”作为宗教信仰的工具在三千年以前存在的实际面貌。它们如此明显地证明《山海经》等神话内容,这应该说是三星堆的考古发现的最大价值。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其实,自从《山海经》诞生之日起,就一直饱受争议。后世对于《山海经》中的内容的研究也一直没有停下来,甚至有学者现场实地考察来论证它的真实性,没想到,这位学者真的有所发现。

上世纪50年代,美国著名学者亨利埃特•默茨女士曾以亲身实地勘验的方式,按照书中记载的距离和方向,在北美大陆上实地查找,竟然找到了书中的路线图。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山海经•东山经》中详细地描述了美洲中西部的四条山脉,分别是落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喀斯喀特山脉和海岸山脉,上面详细记载了记载的山峰、河流、植物、动物,几乎完全吻合。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更惊人的是,《山海经》中有一个插图,丢失已久,再次被找到,结果是在朝鲜半岛。

据考证,这是一份唐朝版的《山海经》神秘配图,名曰《普天之下地图》

它记载了亚洲、欧洲、非洲、澳洲、南北美洲等大概位置,和如今的地图高度的吻合。

最令人震惊的是,它里面表述的地球,竟然是圆的!

因此,很多学者都认为,早在远古时代,中国人就已经环球旅行过可,并且已经知道地球是一个圆球。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山海经》中的神话背后可能是真正的历史


《山海经》是中国最古老的神话经典,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大禹治水和黄帝战蚩尤等等的这些神话故事均出自《山海经》。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女娲、羲和、常羲、帝俊和西王母等几十个历史人物,都是《山海经》首先记载的。历朝历代的神话小说,如《淮南子》、《拾遗记》、《酉阳杂俎》和《西游记》等,均离不开《山海经》。

但其实,在它出现之前,古人只能通过传说和神话口述历史。像《尚书》、《左传》和《史记》等这种所谓的历史著作,其实或多或少里面都有“人工处理痕迹”的掺入,但是《山海经》记载却跟他们不一样,它是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山海经》不会记载“君权神授”,也没有三皇五帝的“禅让”,更没有“伦理道德”。

它只是平铺记叙,告诉你曾经有这么一位英雄、一场战争和一段历史。

这也是现代学者重视《山海经》研究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它的历史价值并不比《史记》差。

而这种种的举例论证融合在一起的话便能证明,《山海经》里面的有些记载,绝对是存在真实根据的。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而我们国人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山海经》的存在,尊重它的神奇,每一个中华子民,都应该抛弃对《山海经》的偏见。

《山海经》是一本拥有着5000年历史文明的书籍,十八卷,包括山经五卷,海外经、海内经各四卷,大荒经四卷,另又海内经一卷。在很多中学语文地理学习的《水注经》中,有数十处引用了《山海经》。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其内容以记载海内外山川形势、殊方异国、人物珍宝、草木禽兽、昆虫麟凤并杂以神鬼天命、祭品贡物、巫卜方术之类。

它虽然一直被人称作是神话传说,但是在一定程度还是一本史书。唐朝的魏征在读过山海经之后,也被它征服了,并把这本书编写进了史册,就足以证明了。

同时,它还是一部科技史,它既记载了古代科学家们的创造发明,也有他们的科学实践活动,还反映了当时的科学思想以及已经达到的科学技术水平。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不管是《山经》还是《海经》,山海经的记事如此讲究章法和体例,足以表明作者的态度是严肃认真的,观其内容,似乎满纸荒唐,审其形式,却又条理分明。

可以说,在先秦典籍中,历来被视为小说家言的《山海经》,其实是最具条理和体系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但是呢,大多数的著作为了好理解好阅读都会将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我常读的古文著作,发现很多全注全译的书籍的语言大多生硬做作,过于生搬硬套,仿佛就跟3岁小孩子在倒叙事情一样,所以,我特意向大家推荐自己正在读的这个全注全译版本《山海经》

四川考古挖出青铜神树,与《山海经》高度相似:又一记载被证实?

它不但添加白话文注释,语言还非常流畅,这才是讲故事的首要原则。

尊重原著,绝不多添加自己的主观意愿,这也是这套书的一个特色。

它很适合在这个碎片化时代阅读的书,厕上枕边,乘车等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个几遍。

整整6部经典,只需要98块钱,就是几盒烟钱,两顿饭钱,但是却可以给你带来很多趣味,自己看完还可以讲给孩子听。

让孩子一起感受山海经的魅力,这种故事,孩子也喜欢看,再加上里面会搭配了丰富的插图,大家都知道,孩子对于图片是没有抵抗力的,孩子听着也趣味性十足,可以发展孩子的想象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