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疫情之下外國人瘋狂搶購衛生紙?

澳大利亞今天出臺了政策,嚴格限制衛生紙的購買。為了保證庫存和穩定的供給,連鎖超市沃爾沃規定每個購物者最多買四包,另一家連鎖超市Costco則限定為每人只能購買一包。

為了抑制民眾因擔憂新冠病毒疫情的爆發而進行得恐慌性購買,澳洲首相斯科特·莫里森公開表示,超市供貨商已向他保證可以滿足需求的任何激增,勸說民眾理性購物。

為什麼疫情之下外國人瘋狂搶購衛生紙?

澳洲民眾搶購衛生紙

然而,並沒有什麼用。

各大超市的衛生紙被瘋狂搶購,貨架上空無一物。手推車超載和超市的空貨架照片一度上了社交媒體的熱門話題。

日本民眾和香港居民此前已經針對衛生紙進行過一輪恐慌性購買了,現在又輪到澳洲民眾了。

中國民眾搬空了超市的消毒液和衣物除菌液,外國人卻搬空了超市的衛生紙。

為什麼疫情之下外國人瘋狂搶購衛生紙?

日本民眾搶購衛生紙

為什麼會搶購衛生紙,而不是食物、消毒液等其他必需品?

這主要有兩部分的原因:一是“羊群行為”,二是源於超市衛生紙庫存的特殊性。

恐慌性購物在心理學上可以被稱作“羊群行為”(herd behaviour),它是一種特殊的、非理性行為,也可以被稱作從眾行為。

這種行為是指:在信息環境不確定的情況下,大部分人的行為會受到其他人的影響,或模仿他人的決策,或過度依賴輿論。羊群行為在金融市場的投資者中尤為明顯。

為什麼疫情之下外國人瘋狂搶購衛生紙?

日本民眾排隊購買衛生紙

當人們看到很多人在做同一件事時,就會產生一種自己也應該這樣做的感覺。

試想一下,當你看到有人在排隊買東西時,因為某種原因你並沒有去買,但是當你去買的時候,發現東西買不到了,那就會立即感到後悔。

這種想法一旦產生,就難以消除。

當衛生紙第一次缺貨時,人們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想法:衛生紙是一種必需品,如果現在不買可能就再也沒有機會買到了。

於是等超市再上貨時,焦慮的人們就會立即衝進去囤貨,這源於第一次缺貨時產生的後悔和必須囤積的迫切心理。

為什麼疫情之下外國人瘋狂搶購衛生紙?

澳洲超市的衛生紙貨架被搬空

但是,超市的衛生紙和其他商品不一樣,並沒有大量庫存。

衛生紙是一種很輕便又很佔地方的貨物,而且還非常廉價,大部分超市不喜歡把大量庫存用在衛生紙上,而是採取一種“及時”(Just in time)庫存進行操作。

換句話說,他們的衛生紙庫存最多能保證一天的正常銷售量,但每天都會補貨來保證正常供應。即使是大型超市,也只能在一個通道中容納100-250包衛生紙,如果有6-12個人對衛生紙進行囤積性購買,一個超市的貨架就會立即被搬空。

所以,一旦出現恐慌性購買,超市當天是無法及時補貨的,這就造成惡性循環,越是庫存不足,越是搶購。

為什麼疫情之下外國人瘋狂搶購衛生紙?

澳洲民眾搶購衛生紙

要打破這個惡性循環,有兩個辦法:一是民眾恢復理性停止搶購,二是持續、大規模保證衛生紙供應。但是,衛生紙的產能是一定的,民眾消耗衛生紙的量也是有限的,加大生產必然帶來後續購買力不足,造成衛生紙大量積壓。所以唯一有效的辦法還是不要大量囤積衛生紙。

除此之外,媒體對疫情的宣傳也從某種程度上加劇了民眾的恐慌感。新加坡、香港和日本都有疫情,新聞報道說那些地區都出現了衛生紙短缺。這些給了民眾強烈的心理暗示和信號,也是出現恐慌性購買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疫情之下外國人瘋狂搶購衛生紙?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

日本和澳洲兩國都由首相親自出面闢謠,衛生紙絕大部分是本國生產,能夠自給自足,外國的疫情不可能影響本國的衛生紙生產。

但是,借用一名在東京女性的話來說就是:“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相信安倍。他說日本衛生紙能自給自足,但是每個人都能看見超市被搬空了!”

為什麼疫情之下外國人瘋狂搶購衛生紙?

疫情下的日本民眾

為什麼疫情之下外國人瘋狂搶購衛生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