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筆下那個讓兩朝三位帝王垂涎的美女之作-洞仙歌


蘇軾筆下那個讓兩朝三位帝王垂涎的美女-洞仙歌 冰肌玉骨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欹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細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這首詞描述了五代時後蜀國君孟昶與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納涼的情景,著意刻繪了花蕊夫人姿質與心靈的美好、高潔,表達了詞人對時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和感嘆。

上闋寫花蕊夫人簾內欹枕。首二句寫她的綽約風姿:麗質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涼無汗。接下來,詞人用水、風、香、月等清澈的環境要素烘托女主人公的冰清玉潤,創造出境佳人美、人境雙絕的意境。其後,詞人借月之眼以窺美人欹枕的情景,以美人不加修飾的殘妝——「釵橫鬢亂」,來反襯她姿質的美好。上闋所寫,是從旁觀者角度對女主人公所作出的觀察。

下闋直接描寫人物自身,通過女主人公與愛侶夏夜偕行的活動,展示她美好、高潔的內心世界。「起來攜素手,」寫女主人公已由室內獨自倚枕,起而與愛侶戶外攜手納涼閒行。「庭戶無聲」,製造出一個夜深人靜的氛圍,暗寓時光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時見疏星渡河漢」,寫二人靜夜望星。以下四句寫月下徘徊的情意,為納涼人的細語溫存進行氣氛上的渲染。以上,作者通過寫環境之靜謐和斗轉星移之運動,表現了時光的推移變化,為寫女主人公納涼時的思想活動作好鋪墊。結尾三句是全詞點睛之筆,傳神地揭示出時光變換之速,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時光流逝的深深惋惜。

這首詞寫古代帝王後妃的生活,在豔羨、讚美中附著作者自身深沉的人生感慨。全詞清空靈雋,語意高妙,想象奇特,波瀾起伏,讀來令人神往。

值得注意的是,花蕊夫人本是孟昶的寵妃,後蜀亡後,花蕊入宋,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的詩句令趙匡胤大為傾倒。不久,孟昶暴亡,花蕊成了太祖的貴妃,據說跟宋太宗也有瓜葛。對這樣一個與三個皇帝有緋聞的「亡國之妃」,東坡坦然地把她刻畫得幾近仙女,且毫不避諱地寫她與孟昶的愛情。此詞在宋朝廣為傳唱,還沒有一個道學家跳出來說三道四。

宋末張玉田著《詞源》一書,已啟後世有關蘇辛優劣之端。玉田認為稼軒詞豪氣太盛,且以戲弄筆墨居多,難入雅詞之室。而東坡詞則「清空中有意趣」,「清麗舒徐,高出人表」。其中這首《洞仙歌》即是備受稱譽的一首。

前段寫花蕊夫人高貴嬌美。人與居處環境交叉描寫,由“冰”、“玉”,可想見其人之嬌美;“水殿”、“繡簾”,環境亦復清雅。明月多情斜窺,襯出玉人之麗。“釵橫鬢亂”,見尚未安寢。後段寫孟昶與花蕊攜手步月。換頭直敘,以下通過人物視覺,寫夏夜光景,給人以玉宇澄清、萬象涼爽之感。收拍寫時光如流、好景不駐,暗示人生中美好的享受匆匆即逝。東坡寫男女情愛,清麗而雅,且無形中融入某種哲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