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切的自卑和懦弱都來自於家庭“,有道理嗎?為什麼?

農在天涯


有道理,但不是真理。

任何絕對化的論調我們都需要謹慎的對待。

心理學關於人的發展有很多種理論中,每種理論都有他們的道理,也有他們的不足。自卑作為心理學名詞之一,自然也有很多種論述,如果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人的性格在早年階段就已經形成了,所以自卑受到家庭的影響自然是很大的。但是隨著個人的成長逐步會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進入更大的環境比如社區,學校,社會等,這時候個體會學習到更多的理念和價值觀來充實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但是,要接受哪些理念和價值觀是完全有個體自己決定的,雖然這會受到早年信念系統和價值觀的影響但是影響力會隨著個體經歷增加而逐漸減小。

所以一個小孩在沒有進入學校學習時表現出自卑懦弱,我們可以初步判斷這種性格是受到家庭的影響;當他進入學校學習,他接觸的環境變大了,我們就要結合他所接觸的所有環境來分析;當他成年後,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初步形成,對周圍的人,事,物能夠形成自己的態度和判斷,他就可以影響自己的人格,而周圍的環境和家庭對自己的影響就越來越小了。

所以,“人的一切自卑和懦弱都來自家庭”的論調有一定的道理,但不是真理,請謹慎看待。


21點心理學


有一定道理,以我自己為例,我小的時候家裡比較窮,那個時候剛能解決溫飽問題,父母為了生活每天出去工作,那個時候家裡還沒有電視機每天都在外面玩,免不了和小朋友打架或者把人家玻璃打碎了,父母知道了就是一頓暴打或者是一通臭罵,所以變得很“老實”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在現在人們的眼裡就是膽小怕事,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之間的感情也出了問題,經常吵架甚至打架,我感覺每天生活在恐懼中,也不喜歡學習了,放學了也不想回家,到同學家裡玩看到別人家一家人和和睦睦的心裡就產生了自卑感,都不敢帶同學到家裡玩,童年就是在很壓抑的環境裡度過的,做任何事情都小心謹慎害怕犯錯誤,雖然現在人到中年了日子一直過得平平淡淡,在別人眼裡是個好人,老實人,其實就是懦弱無能的表現。


孺子牛講電影


家庭的影響肯定是佔性格原因的絕大部分。我身邊的朋友有很多都是自信的或者是大大咧咧的,而我是一個小心翼翼的人。生怕說的哪句話會讓人不開心了,或者說別人說了我什麼。我就會想很久為什麼要這樣說我。總之就是很在意別人的想法。可能這個也是自卑吧。還有就是臉皮薄,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容易怯場。因為從小家庭帶來的影響太大了,我覺得我難以做一個自信的人。不過朋友們,後來我出來工作了。慢慢的也變得自信了,所以就算是家庭原因影響了我們,我們也要去戰勝自己


美麗諮詢師琪琪


我自認為會有很大影響,但不是一切自卑和懦弱都是來源於家庭。一個人從小生活的家庭條件以及父母的為人會影響其一生。從小生活條件差,父母孩子出門或者走親戚,親戚朋友都會看不起,時間久了自卑心理就會產生,久而久之,特別是小孩很難戰勝自卑心理,若是父母不加以鼓勵與教育,自卑與懦弱將會影響孩子一生。所以自古以來就有人說:小時看父母,老時看孩子。其實就是說:小時候出門,人家看的是父母,若是有本事有錢人的孩子,別人就高看一眼,若是窮人家的孩子,別人就會換一種眼神看你。年紀大的人出門,若是孩子在外有出息,老人都會被尊重,若是孩子一無所成還不上進,老人在外也是會被瞧不起的。以上這些都是一種常見現象,但往往也會有另外一種現象。小時候家裡條件很差,父母在精神上給我鼓勵和支持,孩子克服困難,取得成就就會變成了另外一種景象。一個成年人在事業上鬱郁不得志,也會自卑,也會變得懦弱,特別是同學聚會,親戚見面,別人的成就就襯托著自己的自卑。

其實,生活是給自己過得,過得好於壞,自己很清楚。我們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無需自卑,勇敢向前,努力生活就好,表面的光鮮亮麗都是別人看到的,真正的快樂只有自己知道。往後餘生,不委屈自己,不虧欠親人,活成自己想要的生活!


微笑低思


與其他人無關

與家庭和環境也無關

這是弱者給自己找的藉口!

今天我告訴你:假的!

劉備賣草鞋時都不懦弱

張飛殺豬當屠夫也不自卑

關羽賣棗磨豆腐時內心都有滿滿的自信!

你無可辯駁!

他們起步的時候比我們今天慘的多

更別說朝廷昏庸烽煙四起的社會情況

所以:什麼家庭什麼社會環境都是藉口

就是自己的問題!

與其他人無關與社會環境無關!


軒轅凌霄


“人一切的自卑和懦弱都來自於家庭”有道理嗎?

如果說人的自卑和懦弱跟家庭教育有關係,我覺得這話沒毛病。但如果說,人一切的自卑和懦弱都來自家庭,就有失偏頗了。

就拿前幾天比較火的王永強事件來說,好多人都覺得王永強之所以失聯20年,不跟家人聯繫,得知母親病危也不願回來見母親最後一面,全是因為這個家庭給了王永強太多不好的回憶。

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孩子經歷的所有傷痛都是原生家庭的錯嗎?

自從“原生家庭”這個詞被大眾所熟知後,似乎自己所有的不幸都可以甩鍋給這四個字。一個人自卑是因為從小沒被父母表揚過,一個人膽小是因為從小聽著父母的鬼故事長大,一個人抑鬱是因為從小生活在父母的戰爭中。可是,自卑和懦弱都是原生家庭的原因嗎?

王永強在結婚前,他跟家裡,跟他的小舅舅關係還是不錯的。學業有成,美人在懷,妥妥的人生贏家。媳婦出身書香門第,自己又做了博士後,不管怎麼看前途都是一片光明。

這時,他是眾人眼裡的學霸,是家裡人的希望,沒有人去說他的家庭教育出了問題。

他結婚時,雖然沒有讓父母參加他的婚禮,但是他的舅舅去了,整體看上去也還和諧。雖然結婚這件事,讓他有了些許自卑,但總歸還是能夠理解的。

為什麼自卑了?因為他媳婦的家庭條件整體要優於他,父母都是大學老師不說,還有著北京戶口。而他的父母呢,沒有雙職工,沒有固定工資,就連他回到家裡,也沒有自己的房間。

這時的自卑是來自家庭嗎?說到底是來自於雙方的比較。如果他當時找了一個門當戶對的姑娘,可能他也不會自慚形穢,也不會不讓父母參加他的婚禮。說到底,雙方條件太懸殊,在現實面前,他產生了自卑的情緒。

如果說一個人自卑和懦弱都來自於家庭,那一定是有失偏頗的。

阿德勒曾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我們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為了擺脫這種緊張情緒,我們一般會通過改進環境的方法,來使我們脫離這種感覺,因為沒有人能長期地忍受自卑。


四月瓊思


我雖然不知道你的原生家庭具體是怎樣,但是你能適應下來並走到今天,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你不必怪自己自卑軟弱,畏懼親密關係,這只是你在一個相對艱難的環境中,為了適應生存而給自己建立起來的軀殼,這也不一定就是缺點。

換一個方面看,你很可能有謙虛溫柔,揀選交友的優點既然你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家庭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如果你已經獨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與自己原來家庭人的來往,或者嘗試不讓他們的話影響你。嘗試進入一個良性的朋友圈裡,多和樂觀善良,勤勞上進的人接觸。同時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如果還在讀書就努力讀書,如果已經工作了就努力工作,把自己變成更優秀的人,不論你是男生女生,都把自己的外表收拾的光鮮一些,這樣自卑情緒會隨之淡卻。對於與異性的親密關係,我只能說,這方面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真的很大,你可能會不相信愛情,不相信自己能被愛。但這個世界上確確實實存在著互相珍惜白頭到老的例子而且很多。只要你有慧眼能看到對的那個人並且付出真心加油


真常得性


有道理,不是全部,至少影響很大,原生家庭,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起到至關重要的地位,夫妻恩愛,家庭幸福不缺愛的成長方式,會讓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也不一樣,他會帶著愛,帶著感動去愛身邊的人,自信而且勇敢,因為他見識的都是美好,或許也會遇到醜陋,他會選擇寬容和諒解去感化,去影響,他堅信美的東西大家都愛,擁有愛的孩子性格是溫和的,而缺少愛的孩子,自卑和懦弱也是必須的,有時外露的不太明顯,但是內心確極度的沒有安全感,他常常會覺得連父母都不愛自己,家庭都缺少溫暖,自己是孤單的,是不配愛的,勇敢的孩子會自己成為自己的鎧甲,但是內心也不夠強大,懦弱的孩子,自卑可能會伴隨他的一生,所以要記得,給孩子注入足夠的愛,讓他知道,家是他避風的港灣,是他失意時可以卸下的沉重,是他成功時可以分享的歡樂,是他漂泊時歸心似箭的寓所,因為那裡有愛,有愛他的人。



歲月被溫柔以待


不準確,自卑和懦弱是社會問題作用於家庭傳導給個人的心理問題顯現,自卑源頭跟比較有關係,一個對比心理較弱的人一般不會出現自卑,而且自卑是階段性的情緒,習慣之後這個情緒會隨著繁重的工作淡化,閒著不工作的人可能會放大,比較是人類社會的雙刃劍產物,比較史人類進步多了一個參照手段,例如哪個工具更方便可以提高生產力,哪種食物吃了能夠吃飽,然而當物質豐富後這種比較也帶來的反效應,比較導致心理失衡,自卑來了。

再說懦弱,來源於精神和物質兩方面,一個整體互為依靠,身體強壯健康人的底氣就足,心理良心循環,人身體弱沒有憑藉的依據,人便懦弱,惡性循環。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在心理按時下或者藥物作用下人可以短暫的勇敢起來,但是藥效一過還會恢復原態變得更沮喪。少數人可以通過持續的心理暗示來完成體內平衡達到持續亢奮而勇敢,但是代價極大,切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達到。

所以把問題推給家庭沒什麼依據,反而是人類社會的的演化和個人的條件是本因。

我瞎說的千萬別信,哈哈哈[憨笑]


辦公知識局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其實這只是給自己找的理由和藉口吧。

家庭的童年經歷,會給人造成內心的自卑懦弱,同時也會有一些人,因為小時候家境的貧寒和經歷,讓自己奮發圖強,勵精圖治,反而變成了未來成就大業的原因。

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有的人會因為過去很窮,過去生活很悲慘,所以對人生失去希望。

而有些人正是因為過去過的很窮,過得很悲慘,所以才要靠自己來改變過去的這些現狀不要再重蹈覆轍。

所以每個人,其實都是在給自己找一個理由,要麼是找一個奮鬥的理由,要麼是找一個安逸的理由,要麼是找一個頹廢的理由。

任何問題都有其合理性,如果一定要把它找到一個合理性的話,那人做任何行為都是合理的,比如說一個人天天不幹活就在家待著,然後呢,你問他為什麼你不奮鬥,你為什麼你不努力?他說人生努力有什麼意義,最終大家都是一死了之,努力再多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那努力有什麼意義呢?你看聽起來也很合理呀!

那另外一個人你問他,你為什麼這麼努力,這麼拼命一直在奮鬥,他也說人生短暫啊,就這幾十年,最終的結局都是死路一條,那過程中,為什麼不讓自己活的精彩一點呢?你看他說的也很合理呀!

所以如果你要把自己的不作為,或者說自己的努力和奮鬥,去找到其背後的理由,那可能背後的理由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呢,還是在於自己對人生的價值和意義的看法。

與我而言,我覺得人生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體驗。

因為我們來到這個世界都是一個過客,就像你到一個景區旅遊一樣,你最終會離開那個地方,那你來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把所有的風景看一遍,體驗一遍,如果天天只是守在家裡面天天不作為,那麼什麼都體驗不到。人生的意義又何在呢?

同樣的兩個人到了遊樂場的門口,一個人選擇就在遊樂場門口的長椅上躺著睡覺,你問他為什麼不進去玩,他說玩完之後不也要出來有什麼意義呢?還不如現在就在這兒睡覺得了,另外一個人把裡面所有的遊樂設施全玩了一遍,晚上出來也躺在那個椅子上睡覺。

這兩個人雖然都躺在這個椅子上睡覺,但他們的內心的心境是不一樣的。體驗過後的迴歸田園,和從出生到死一直都在那裡守護田園,他們的思維境界都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所謂的自卑內向,家庭的經歷,這些都是藉口和理由。

2020年趁年輕好好奮鬥吧。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關注我,分享更多幹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