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之行:二十五个小时的"奔赴"

2012年7月24日,凌晨4:30早早地起床,婆家大哥开车,载着老公、中中和我,驱车直接奔赴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赶到机场是5:40左右,下了车,来到国际出发大厅,吃了婆婆事先准备好的鸡蛋和牛奶,肚子饱了,承载着家人的关爱和温暖,登机时间越来越近,离别愁绪也随之慢慢地滋生,蔓延,真是"离愁渐远渐无穷"啊!准备进入登机手续办理大厅,老公和大哥不能进去,送别的脚步到此为止。老公恋恋不舍,我带着他的宝贝儿子走一年,带走了他的所有,他的心空了。

办完手续,中中一直处于兴奋状态,十几岁的孩子,说少女不少年,说孩童不孩童,好奇心极重。在机场这里看看那里转转,一会儿玩玩自动售货机,一会儿去接点水喝喝,一会儿到自动上网处看看,没有个消停。我跟在后面,目光不敢离其左右,一直追随着这个顽劣少年的身影,感到此去,任重而道远。

8:20左右登上达美航空公司的航班DL128号,从北京到亚特兰大,在西雅图经停2个小时,历时共19个小时,真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再次体味到任重而道远。这是一架大飞机,空中服务人员主要是美国人,也有两个中国的,帅哥美女非常养眼,也感觉很亲切。还没有离开国门,业已感受到故乡人的亲近、温暖和不舍。同行的一对老年夫妇,来自抚顺,在沈阳办的签证,前往亚特兰大看望女儿,一句英语也不会说,一个英语单词也不认识,飞机上发放海关报关单,和入境出境单,需要用英语填写,很是难为,寻求帮助,认为我的英语好,并且同路,就跟定了我。

当地时间凌晨4:30,飞机到达西雅图。在西雅图需要出入海关,要等移民官上班,所有乘客坐在飞机上等了整整一个小时,才被允许离开飞机。安检过关时,要求脱掉鞋子和外套,光着脚进入美国国门,内心感觉颇有点受伤。这并不是歧视,美国海关就是这样,对谁都一样。只是脱了鞋,光着脚,对我这个来自礼仪大国的女性来说,心理上多少有点难以接受。

排队过移民官这一关,出了一点小状况。移民官怀疑我的DS2019表是扫描件,不是原件,我反复解释,他还是不信,明明是原件,他偏说是扫描件,这是技术和眼力的问题,我无语。给我发了张红牌到另外一处验证,我的内心更觉受伤。同时受到质疑的还有一个女学生和男学生,女学生的问题是未到成年,需要监管人。男学生是因为换了学校,此次是返回美国新学校,看来都是一些不是问题的问题。美国人办事效率极低,此处耗时半小时。当我后来把这个经历讲给美国校方的玛莉蓓尔听时,她的评价恶狠狠:"美国人,有些人,愚蠢得很。"(注:DS2019表签字处一定要求美方用蓝色笔签字,黑色笔,原件和扫描件的确难以区分。)

亲不亲,故乡人,出了国门才知道这话的分量有多重。在飞机上邂逅的那对中国夫妇见我好久未去取行李,又回头找我,就像认识了多年的朋友,看到他们,心中涌出了一股暖流。

在西雅图机场,我们有了美国之旅的第一次消费,一瓶矿泉水,1.9刀,含税,我们也开始成为美国的纳税人了。

在西雅图换乘同一个航空公司的飞机,航班依然是DL128,但飞机小了很多。中中同两位中国同胞坐在一起,打得火热,很快成了哥们。睡觉的时候,公然把头紧紧靠在同胞的肩上,口水流湿了同胞的衣服,同胞一路照顾他,我很是感谢,心中倍觉温暖。

飞机到达亚特兰大机场,已是当地时间下午的3:15分,北京时间为凌晨3:15。此时此刻,我在中国家人们正处于酣睡之中。下了飞机,那对中国夫妇,看着我,就如溺水之时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紧紧不离地跟随我前走,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先是带着他们找行李。我们来自异国他乡,理所当然认为我们的行李是在国际行李提领处认领。凭着娴熟的英语,一路问路,坐上了机场里的地铁, 速度惊人,我们都感叹美国的发达。到了目的地,却未找到我们的行李,我们大惊。我又赶紧问工作人员,他们告诉我,我们的行李应该在国内行李提领处, 由于我们在西雅图进入海关,行李也由国际变为国内,并告诉我到达国内行李提领处需要乘坐shuttle bus,并告诉我乘坐的位置,路途较远。我又带着这对夫妇,坐上了美国的shuttle bus(语言小贴士:shuttle,梭子,顾名思义,就是快、短、小的一种车。豪华轿车,或摆渡车,用于较短距离之间的往返。不同于coach,coach较大,用于长途、城际之间), 这种shuttle不大,只能坐10人左右,车上有个架子,是放行李箱用的,这个shuttle 是免费乘坐的。真得就像观光游览车,沿途我们放下忽惊忽吓的心情,静心欣赏亚特兰大机场周边的景色,没啥,全是树和草。满眼皆像是小树林隔开的一片片高尔夫球场。返回国内行李提领处,取了行李,送走老年夫妇朋友,终于松了一口气。(注:若已过海关,航班换不换,行李都要到国内行李认领处领取。)

走出 W2 DOOR,没两步,就到了shuttle bus区,我要乘车先去哥伦布(Culumbus。美国的地名很有意思,重名的很多。哥伦布,美国的俄亥俄州有一个,佐治亚州有一个,订飞机票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看清楚是哪个州的)。一个黑人女司机,热情得很,很重的行李,一一搬到了车上。像司机这样热情服务,虽然没有硬性规定要给小费,但是给点小费,司机一定会很开心。这种shuttle, 类似于我国的两厢车,行李放在后备箱里,坐在后排,回头就能看护自己的行李。不同的是,这里的shuttle, 是先乘车,到了目的地后再买票。下午4:15坐上车,路程一个半小时,5点40到。一路迷迷糊糊,像做梦,恍惚感觉是在中国,又似乎不是,满目草和树,满目绿色。到了站,就是一个办公室,司机告诉我买票的话,去办公室里买票。办公室里是一圈黑色的沙发软椅,有免费的咖啡和水,票价分为单程和往返,我购买的单程,两张全价共72刀,刷的卡。(注:美国刷卡,不需要密码,有的需要签个名,有的连签名也不需要,所以要管理好自己的卡片,以防丢失。)

我坐在办公室里,等俊英和玛莉蓓尔来接我。(注:俊英是先我而来的一位访问学者,我们来自共同的地方,在异国的日子里我们将会相依为命,岁月与共。)等了一个小时,很着急。我的手机,临出国的时候,办了国际漫游,但是,当真到用手机时却出了故障。美国一落地,手机即为零信号(注:一定到移动或联通公司核实,保证国际漫游开通服务)。借用办公室的电话给玛莉蓓尔联系,一个黑人热情帮忙,他的英语我听不太懂,黑人英语夹杂很重的南方口音,叽里呱啦了半天,然后告诉我没打通,我的心就像无根的浮萍,一下没了方向,恐慌得很。

傻傻等待的过程,是无聊而疲惫的。由于时差,由于一路奔波,由于处处是应接不暇的新奇,大脑一直处于紧张运作之中,稍有懈怠,就会昏昏的,还有点说不出的难受。终于,俊英和玛莉蓓尔来了,顿时精神为之一振,长途旅行的疲惫少了很多。

坐上玛莉蓓尔的车,我坐前排,方便和玛莉蓓尔交流,俊英和中中坐在后排。车快速地在路上行驶着,依然满目绿色,无边的旷野,无尽的草和树。路上车不多,几乎看不见行人,不时有幢类似中国的别墅那样的房子点缀在田野之间,没有Bus,没有Taxi。一路行来,只见草越来越多,树越来越多,车越来越少,好像一扁独木舟独自漂泊在无边无际的深海中,靠岸的希望是那么缥缈和虚无。

这样没有人烟的路,行驶了大约有三个小时,玛莉蓓尔指着远远的稍微密集一点的住宅区,说那就是阿梅里克斯小镇(Americus)。近了,近了,一样是房屋稀少,只有树和草,还有小松鼠。我所去的这个地方属于美国的东南部,原来是美国黑人居住区,也是美国小说《飘》的背景地,大片大片的种植园,红色的肥沃土壤,淳朴的乡村民风。我从中国首都北京,繁华无比的大都市,一下子来到这个没有人烟的地方,偏远孤僻,没有交通,没有通信,感觉像是被流放,被流放到了异国他乡。此时此刻,脑海里想起的是电影《甲方乙方》里的一个故事情节,一个生活极其奢侈的大老板,吃厌了大鱼大肉,熊掌燕窝,享尽一切荣华富贵,突觉生活了无生趣,强烈要求到一个没有交通、没有享乐、没有美食的地方去。"梦想成真"公司按其要求,将其送到了一个穷当当的山沟沟里,这个山沟沟,走是走不出来的。三个月之后,梦想公司来接他,发现他衣衫褴褛,形同乞丐,像猴子一样,蹲在山坡坡上,望眼欲穿,眼巴巴地望着出去的路,盼着有人能接他出去,此时他已吃光了山沟沟里所有的鸡,再无物可食了。我所到的这个地方,就是一个这样的地方,一个与世隔绝,没有交通,没有人烟,被高科技抛弃的地方。来之前我做了功课,查了资料,知道阿梅里克斯小镇是个不大的地方。但怎么也想象不到,这个小镇竟然人烟稀少到如此地步,荒凉到如此地步,一切都出乎意料。不管遇见什么,只能随遇而安了!

阿梅里克斯小镇,佐治亚州的一座历史古城,人称"山顶上闪耀之城"。位于佐治亚州的西南部,居民17041人(2010年统计数字),民风古朴,有着南方传统的生活方式。

美国之行:二十五个小时的

下了车,不敢想象这就是美国,倒像是来到了中国某个山沟里的生态村。空气中弥散着大自然甜甜的味道,是那种树叶杂草在泥土中腐烂而又发酵之后,带着湿润散发出来的清甜。久违了,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在中国乡村闻到过这样的味道。我贪婪地大口大口吮吸着,洗涤着久被雾霾污染的肺脏。

我们的小屋,玛莉蓓尔已给租好了,条件很好,楼上楼下两层小别墅似的大House。楼下一进门右手边是厨房,厨房里有烤箱,锅碗瓢勺,刀叉筷子,筷子是以前住过的中国学生留下的。厨房用品,一律齐备。厨房角落还放置着一台烘洗一体的洗衣机,美国人没有晾晒衣物的,具有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也是必备家电之一。(注:美国人烤、煮的东西比较多,几乎不炒,稍微有点油烟,烟火报警器就会"叽里呱啦"乱叫。叫来了火警,就很麻烦,据说会罚款,数额还不小呢。)左手边是卫生间,再往里走是一个有着壁炉的客厅,真正的壁炉,壁炉前是两个碎花沙发,一个三人的,一个两人的,极具欧式乡村风情。还有一张床,很舒适。楼上是两个房间,每个房间里都有嵌在墙壁里的壁橱和独立的卫生间,一张一米二宽的床,床上用品也非常齐全。住的地方虽然不如自己的家,但对于我们这些初来乍到的异乡客,也还算温馨舒适。几番折腾之后,终于算是有了一个安身之地,这便是我们在美国的"家"了。(注:这样的房间,这样的配置,在阿梅里克斯小镇这样的地方,房租700刀,两人均摊就算很便宜了。)

美国之行:二十五个小时的

有床,有厨房,就有了家。这是我们美国家的厨房。

十九个小时的航程,二十五个小时的奔波,终于到了异国他乡的家。恍惚之间,像是在做梦一样。在这里,就要开启为期一年的访学生活,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什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