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國家出現疫情!世衛組織宣告全球大流行來臨

據國家衛健委數據,3月11日0-24時,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5例。其中,湖北新增確診病例8例,均為武漢病例;中國境外輸入的新增確診病例6例,其中廣東3例、甘肅2例、河南1例。

國際方面,新冠疫情在歐洲全面暴發。意大利的疫情持續惡化,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達到2313例。法國單日新增497例、德國271例,而丹麥日新增確診突增252例,其首相宣佈停止全國範圍內的大型公共活動。在此背景下,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於當地時間3月11日晚間,宣佈對歐洲實施旅行禁令,暫停美國與歐洲(除英國外)旅行往來30天。

14個國家出現疫情!世衛組織宣告全球大流行來臨


同時,伊朗單日新增確診病例958例、卡塔爾238例,中東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但是韓國疫情有所放緩,單日新增確診回落到114例。

據百度疫情實時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3月12日20:08,中國境外累計確診47291例,其中亞洲除中國外累計確診20974例、歐洲24352例、北美洲1513例。

鑑於疫情的全球傳播已無法避免,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終於在3月11日的新聞發佈會上宣佈,新冠疫情已經在事實上構成了全球大流行。

什麼是全球大流行

那到底什麼是全球大流行?世衛組織對此並沒有明確定義。科學界普遍認為,宣告大流行最重要的考量是疫情覆蓋範圍和影響人數,即包括了疫情目前的傳播範圍、是否傳播到世界各地,以及是否存在大規模的社區傳播。

1月13日,泰國通報了首例中國境外的確診病例,距今已有兩個月的時間,疫情國家的數量也從2個變為了114個。

14個國家出現疫情!世衛組織宣告全球大流行來臨


從圖中可以看到,疫情國家數量的大幅增長主要集中在兩個時期。一是1月23日武漢封城後,北美洲、歐洲和大洋洲陸續出現了首例確診。而這一批次的國家幾乎都與中國有著頻繁的經貿聯繫和人員往來,它們的首例確診也多是來自中國的輸入性病例。

之後的一段時間裡,疫情國數量保持平穩,直到2月26日前後進入了第二個快速增長階段,並延續至今。在這背後,意大利和伊朗的疫情快速惡化,病毒以這兩個國家為跳板,蔓延到了歐洲和中東各地,再進一步擴散到非洲和南美洲。

再看看疫情的影響人數。回顧1月13日以來全球確診人數變化,會發現在2月24日之前,中國是世界疫情的中心,每日新增確診一路攀升;在此之後,中國疫情趨穩,國際疫情卻迅速蔓延,韓國、意大利、伊朗、法國和美國等國相繼進入了大規模的社區傳播階段。最近一週,中國境外的新增確診基本保持了每天3000例以上的高速增長。因此,無論從疫情的覆蓋範圍,還是從影響人數來看,“全球大流行”毫無疑問。

全球大流行意味著什麼

自去年12月31日中國政府首次向世衛組織通報疫情以來,已經過去了三個月。期間,世衛組織曾多次就疫情的全球傳播風險進行預警。日內瓦時間1月22日,當日全球確診人數為581例,其中只有10例在中國境外,但是世衛組織就已經將疫情風險級別定為“高”。


14個國家出現疫情!世衛組織宣告全球大流行來臨

隨著疫情在中國蔓延,世衛組織又在1月30日將其認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月28日,世衛組織將疫情全球傳播的風險調整為“非常高”,而此時已有53個國家出現了確診病例。3月11日,114個國家出現確診病例,世衛組織終於宣告,新冠疫情構成了全球大流行。

為什麼世衛組織沒有在更早的時候宣告大流行?總幹事譚德賽於3月11日表示:“大流行不是一個可以隨意或輕率使用的詞語。這個詞語若被誤用,會造成不應有的恐慌。 ”事實上,世衛組織此番表態之所以如此謹慎,和上一次宣佈全球大流行被批評有關。

2009年6月11日,世衛組織認定甲型H1N1流感構成全球大流行。一年後,《英國醫學雜誌》撰文批評,認為世衛組織誇大了H1N1威脅,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類似批評使得世衛在認定大流行的時候更加謹慎。

“全球大流行”是世衛組織發出的最高級別警告,雖然沒有法律效力,卻能傳達一個明確信息:疫情已經來了,我們無處可躲。世衛同時鄭重建議各國,應該立刻啟動並擴大本國的應急機制, 向人民告知風險,發現、隔離、檢測和治療每個病例,準備好醫院,保護和培訓本國的醫務人員。

結語

宣告全球大流行,意味著新冠疫情成為了一場全人類共同面對的挑戰,就像譚德賽所說,“這不僅僅是一場公共衛生危機,這場危機將波及各行各業,因此,每個行業和每個人都必須參加這場戰鬥。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