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風雨 無悔青春

“點點頭,用汗水承諾;黑暗中,腳步依然執著。多少親人的期盼,多少愛人的囑託,迎風前行,守護萬家燈火。”公益歌曲《這樣的你我》MV,由中山大學青年醫務工作者原創並演唱,在網上悄然走紅。視頻中,被口罩遮住的臉龐看不清模樣,但那清澈的眼睛、堅定的眼神,讓人看到青年人應有的模樣。


無懼風雨 無悔青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嚴峻疫情中,我們看到一批批青年人不僅不辭艱辛,甚至不畏危險,義無反顧地投入到這場戰“疫”中,用行動寫下一首首感人肺腑的青春之歌。

青春是懷抱理想,勇敢擔當。佘沙今年24歲,是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腫瘤科一名普通護士,當醫院徵集援助武漢的醫護人員時,佘沙積極報名,她說:我是汶川人。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時,佘沙家鄉汶川縣漩口鎮受災嚴重,12歲的她親眼看到白衣戰士們在廢墟中穿梭,冒著生命危險拯救傷員,這一幕在佘沙心裡埋下從醫的種子。“身為汶川人,我得到過很多社會幫助,這次如果能去前線出一點力,我一定義無反顧。”在佘沙支援的武漢人民醫院東區,護士長葉曼恰好就是汶川地震護理一線的志願者。12年前的葉曼和現在的佘沙一樣大,也是24歲,也是一位剛剛入職的護士。看著佘沙,葉曼彷彿看見當年的自己。青春路上,理想在一個又一個青年人中接力傳承。

青春是樂於奉獻,勇往直前。這一天晚上8點多,志願者Summer微信上有17912條與疫情相關的未讀信息,只有把這些消息一一處理完才能睡覺。每天處理3萬多條信息,凌晨時休息,已是他的工作常態。Summer是武漢傳媒學院一名大四學生,疫情暴發時他正在外地,為了能給這座承載著自己青春夢想的城市做些什麼,他成為一名線上志願者。一個多月來,Summer參與救助30多位患者,幫助10多家醫院聯繫到捐贈物資。

“做志願者必須堅持下去,因為有人正指望著你,要對他們的生命負責。”像Summer這樣的抗疫志願者還有許多。得到愛,付出愛,青春路上,誰說年輕人的心中只有自己!

青春是樂觀向上,心中有光。方艙醫院,年輕護士田芳芳每天除負責治療外,還帶領患者唱歌、做廣播體操,用自己的開朗熱情舒緩患者情緒;重症病房,年輕醫護工作者在防護服上畫下象徵守護者的卡通人物“大白”、寫上網絡熱詞“奧利給”(加油),外地援鄂的醫護人員防護服上大大地寫著“湖北女婿”“武漢加油”,無不讓人心頭一熱。青春路上,他們燃亮希望。

奮不顧身的年輕醫護人員、堅守在社區防控卡點的基層幹部、奔走在大街小巷為市民服務的志願者……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許許多多的青春身影給人以溫暖和力量。疫情期間保潔員沒有辦法上班,寒假回國探親的院長兒子認認真真地為醫院做了兩星期的全樓衛生;父親送來救援物資,和正在一線忙碌的兒子隔空對望,兒子一邊喊“不要靠近我,放下東西快點走”,一邊把頭轉到一旁;1999年出生的輔警第一次沒能回家過年,“你們放心,我好著呢”,放下給家人報平安的電話,抹了幾把眼淚繼續投入到緊張工作中。青春路上,職責和堅守不打折扣。

隨廣東省醫療隊增援湖北的“00後”護士劉佳怡說:“穿上防護服,我就不是個孩子了。”面對疫情,面對國家和人民的需要,這一代年輕人毅然決然出征,毅然決然在最前線集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