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花样”创新助小微

□实习记者 于晗

为小微企业分忧解难,不仅需要金融政策落地,金融创新也要走在前面。此次疫情中,餐饮、文旅和交通领域的小微企业深受打击。近日,建设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及多家互联网银行积极通过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针对受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发出多款金融产品,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支持。


银行“花样”创新助小微


“上线仅1天,授信金额超过12亿元,投放金额3.68亿元。”这是建设银行近日上线的一款信贷产品“云义贷”的骄人战绩。为支持疫情防控企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2月中旬,建设银行推出“云义贷”抗疫专属服务。据了解,仅3天时间,建设银行上海分行通过该产品为48家小微企业提供了6532万元的信贷额度,全线上申请、快速办理的模式广受欢迎。

对于银行来讲,疫情影响覆盖面广,传统的线下放款模式受到巨大挑战。如何保障对企业的支持精准到位,既考验其业务拓展能力,也考验产品创新力和多渠道运营能力。

针对疫情中出现的金融服务难点和痛点,兴业银行着眼线上线下,创新和应用“政采贷”“抗疫贷”“年审贷”等特色产品,加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投放;同时,借助“兴享”在线供应链融资平台和“兴e贴”线上融资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记者了解到,仅用1天时间,兴业银行珠海分行通过“政采贷”模式,为企业发放了300万元贷款,填补企业复工复产的资金缺口。

在小微企业扎堆的北京,华夏银行另辟蹊径,在北京各区设立了18个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复工贷”“放薪贷”等专项产品,对接各区内政府服务平台和小微企业,受理小微企业续贷、首贷等金融需求。

此外,华夏银行还推出“众志贷-中小企业复苏振兴专项资金支持计划”,重点聚焦文旅、餐饮等受困企业。自该计划启动以来,通过线上通道提出资金需求的企业已达到500余家。

疫情当中,很多个体工商业者也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他们的需求也得到了银行的关注和支持。

2月14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广州银行等25家银行与网商银行合作推出“特别扶助贷款”,30万商家从网商银行拿到了利率8折的100亿元专属贷款。这些资金重点支持了湖北小店和从事电商、外卖的小店,缓解了小店从业者的资金压力。

据了解,2018年6月,网商银行宣布启动“凡星计划”,向行业开放能力和技术,与金融机构共享“310”贷款模式(3分钟申请,1秒放款,零人工干预),在当下的特殊时期,这种技术恰好让小店店主足不出户,也可以快速获得融资支持。

得到银行业关注的还有网约车从业者。记者了解到,为缓解疫情中歇业的网约车司机的营运压力,2月26日,微众银行推出了“网约车司机专项贷款”。网约车司机通过小程序就可进行额度申请,该产品采用循环额度,用户可以随借随还,一经上线,就受到众多网约车司机的欢迎。

“互联网+”模式在服务个体商户中得到了广泛发挥。日前,美团平台联合光大银行、邮储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银行”的联合授信模式,对美团商户提供超过百亿元的专项资金扶持,截至目前,已累计为美团商户提供200亿元额度的优惠利率扶持贷款,该项目还将持续组织贷款额度,满足商户的流动性需求。除此之外,百信银行、新网银行和亿联银行等还通过区块链平台、“线上网点”等互联网手段,以在线模式积极满足各类工商业者的资金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